作者:【印度】阿比吉特.班纳吉,【法国】埃思特.迪弗洛
推荐星级:四颗星
这本书的标题很吸引人,“贫穷的本质”,让我们以为理解了贫穷的本质之后就可以绕着它走,过上自己想要的理想生活,有点类似于反证法思维。没错,世上的道路千万条,排除掉错误的道路后,也能够增加我们成功的可能性。
实验人员调研了全世界最为贫穷的40个国家和地区,大多数是非洲国家贫民窟那种状况的贫困人员,看作者描述的内容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世界的另一个视角,原来社会底层的人们是这样生活的。可能对于生活在物质富足社会的我们来说,总感觉怪怪的,没关系,当你从社会视角的维度去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也许会有不一样的发现。
作者根据贫穷陷阱提出的“S” 型曲线以及没有贫穷陷阱的反向“L”型曲线感觉挺新颖的。坐标系的x轴是今日的收入,y轴是明天的收入,有一条穿过坐标系原点的对角线,表示今日收入和明日收入持平的状态,我感觉类似于今天的上班族。一直维持在对角线的上方是我们想要的状态,那意味着明日的收入始终高于今日的收入,也就是你有一笔始终增值的资产。
“穷人会更加怀疑那些想象中的机遇,怀疑其生活产生任何根本改变的可能性”
这是我从《贫穷的本质》第二章:饥饿人口已达10亿?一章中看到的一句话。
当然,我们生活在一个好时代,饥饿是我们最不容易担心的问题,但是如果把饥饿问题延伸到抽象的精神层次,每个人的水平真就是参差不齐,有贫困户,有小康,有地主,有资本家,等等。认知水平越高,心理富裕程度就越高。
对于小康对贫困提出的改良计划而言,贫困可能根本不愿相信其实现的可能性,他不想改变,不愿改变,不敢改变。
回归到我自身快速阅读这件事情,有心理资本家对我们提出了一种快速获取知识的可能性,但是我们由于自身心理阶级的束缚,不相信那种可能性,害怕改变以后带来的不确定性,这是一种纠结的心理。其实,这个时候敢于尝试,不怕犯错的品质显得尤其重要。做就完了,万一这种可能性行的通呢?如果不通的话还有别的机会嘛,人生不就是这种不断试错的过程嘛!以上心理历程,使我对快速阅读这件事情一下子释怀了!不再那么纠结了!
当然,作者在最后也总结了影响贫穷的五个因素,作为科普也顺便跟大家分享一下:
1. 信息的不对称性。这句话说得是贫穷的人很难获得对自己有力的信息,文中也指出一个有价值的信息确实能够改变人的一生。
2. 穷人在生活着肩负着更多的责任。比如说社会保障,穷人没有社保,他就会耗费更多的精力去准备自己的未来。
3. 一些服务于穷人的市场已经消失,或者穷人在这些市场中处于不利地位。这里说的不利地位大概就是一些存款利息比较低,贷款利息比较高的医疗保险市场。
4. 国家的社会制度存在问题。比如存在无知、意识形态、惯性等方面的问题。
5. 对于人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够做什么,很容易变成自我实现的预言。这句话从心理学的角度去理解再合适不过了,这里所说的人们能做什么和不能够做什么通常是外界施加在个人身上的预期判断,如果个人被这种预期判断影响,就会从生活中去搜索一些支持这种预期判断的证据,加强自我的信念。如果这种信念是负向的,就会陷入恶性循环,进而陷入贫穷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