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内容框架

框架

重点章节:第四章、第六章、第七章(占50%)

重点章节考察题目:所有题目类型

次重要章节: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五章(占40%)

次重要考察题目:主要是客观题

一般章节: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占10%)


第一章内容框架图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于发展

第一节知识框架图

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的日常用法(了解:只需要将说法和例子对应即可

(1)作为一种过程的“教育”,表明一种深刻的思想转变的过程吗,eg:我从这部影片中深受教育

(2)方法的“教育”:eg: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3)社会制度的“教育”eg:教育是振兴地方经济的基础

2.教育的概念*

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单选、判断

有目的(目的性):不能是偶然发生的,必须是有目的

培养人的(育人性):动物界不存在

社会活动(社会性):后天习得,先天本能不行

教育由来的词源(两个人物;两本书;两句话一一匹配即可

最早提出:“教育”《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最早解释的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做善也。

3.教育的定义(多选

社会角度*:

广义*凡是 能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家校社)*

狭义*学校教育

更狭义:德育

从个体的角度:(了解)

自学

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下定义:

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个体社会化:人生活着人类社会中,通过教育从自然人变成社会人(共性)

社会个性化:把相同的社会技能传递给不同的人结果不相同(个性)

拓展:

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态有(多选):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自我教育、自然形态的教育(渗透在生产生活中口授身传的生活生产的经验,即原始社会教育)--掌握自然形态的教育概念

从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场所和空间标准(多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教社)

二、教育的属性

1.本质属性(单选

“育人”: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即教育概念)*,教育区别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教育的社会属性(多选-包括哪些,单选--区分谁是谁

口诀:永历继长,相对民生

(1)永恒性*:人特有的社会现象,与人类社会共始终(与人类共生共灭)

(2)历史性*: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教育

(3)继承性*:不同的历史时期好的内容会被保存,相同的东西

(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周期长,见效慢)

(5)相对独立性*:教育有自身的规律:超前或滞后(教育和社会不是同步发展的)

(6)生产性:不仅是消费活动,物质上的生产和精神上的生产。物质上产具有间接性(不能立刻产生)

(7)民族性: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教育

三、教育的基本要素(多选--有哪些,单选--每个地位

1.教育者:主导作用*(地位)

不一定是教师,但是教师一定是教育者

2.受教育者:教育的对象客体,学习的主体主客体的统一)(地位)*

3.教育媒介(教育影响、措施)沟通或桥梁*(地位)

范围很大,中间联系的所有东西都可以

内容上(了解):教育内容*(最重要的教育媒介)、教育材料、教科书

形式上(了解):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教育者、教育内容、受教育者三者会产生三个矛盾:

最基本、具有决定性的矛盾(单选: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

四、教育的功能/教育作用(大类和小类的匹配关系、区分每一种功能)

1.根据作用对象分类*(重点每个功能地位)

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基本、固有的功能(地位)*。对人身心发展起作用

社会发展功能派生、拓展、工具功能(地位)*。人是社会的,教育对人起作用来影响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2.作用方向*

正向功能(理解):好的

负向功能(理解):不好的

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同时存在,只不过比重不同

3.作用呈现形式*

显性功能(理解):在计划之内的。(我今天有计划的教学)

隐性功能(理解):不在计划之内的。(但是我今天说话方式你不喜欢导致你听不进去--说话方式不在计划之内却产生了影响)

显性和隐性区别是相对的,隐性可以转化为显性*

4.性质上(了解)

保守功能:不变

超越功能:与时俱进

五、教育的起源(观点与人物匹配)

1.神话起源

起源于神、最古老、宗教(所有宗教信神)

代表人物:朱熹(信神)

2.生物起源*

观点: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动物的本能,动物也存在)*

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社会性*

意义: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转向科学解释

代表人物:法国的利托尔诺,英国沛西能(口诀:立刻能生:立-利托尔诺。能-沛西能。生-生物起源学说)

3.心理起源*

观点: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无意识的模仿(人的好奇的本能)*。

否定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代表:孟禄(有美

4.劳动(社会)起源(单选

科学的、正确的*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教育起源于人类特有 的生产劳动*(知道是谁的观点)

苏联和我国支持*

为理解教育起源和教育性质提供了一把金钥匙(了解)

六、教育的历史发展*(匹配每个时期的特点)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1.非独立性*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相连

2.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无阶级性*(每个人接受的教育都是相同的,唯一一个没有无阶级性的)

3.原始性

(二)古代社会*

---奴隶社会教育:最早的学校诞生于奴隶社会(单选)

1.学校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只对统治阶级服务)

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脱离、对立*

3.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

4.学校教育制度尚不健全

----封建社会教育的特征:

1.规模扩大

2.等级性*、专制性、保守性

3.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

古代东西方教育的共同特征:(区分)

口诀:街道专等刻象

1.阶级性*:为统治阶级服务

2.道统性

3.等级性*:在什么等级接受什么教育

4.专制性

5.刻板性

6.象征性*:教育具有一定的地位,象征身份地位

古代社会教育的发展(特征一一匹配)

古代中国*:

奴隶社会:

夏:最早产生学校教育(单选),“序和校”

商:有文字记载又有考古证据证明学校的产生。大学、小学、瞽(gu)宗、庠、序

西周*国学和乡学。

文教政策:学在官府(贵族接受教育)。六艺(礼乐为核心,礼乐射御书数)(多选)礼-政治伦理道德

春秋战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分界线):私学的兴起(单选--对应时期)*(教育对象从贵族扩大到平民)稷下学宫:养士之风、学术自由、官家举办私家主持*(齐桓公办)

封建时期:

两汉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太学(最高学府)(单选)。鸿都门学(最早研究文学艺术的学校)。文翁兴学(地方官学)

隋唐时期:科举制六学(和等级有关)二馆(教育等级性)

宋元明清*

宋代:书院(三大学校类型:官学、私学、书院)、四书(科举考试的官方教材)五经

明代:八股文成为科考的固定格式,八股文的出现表现封建社会教育开始走向衰落

清末1905年科举制废除

古代印度(了解)

内容:《吠陀》经

方法:背诵经书、钻研经义

教师:僧侣

古代埃及(了解)

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等级:宫廷、职官、文士

古代希腊*(奴隶社会)

雅典教育:培养政治家和商人;内容丰富;和谐发展(一般比较好)

斯巴达教育:培养军人和勇士;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

中世纪的西欧

教会教育(记教育内容)

内容:七艺(多选)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数、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记教育内容):是一种家庭教育

内容:骑士七技(多选)(骑马、游泳、击剑、打猎、投枪、下棋、吟诗)口诀(马永(泳)健(剑),猎枪骑士)

区别

近代社会的教育

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世界最早:德国)(单选)

3.教育的世俗化:与宗教分离,与生产劳动结合

4.教育的法制化

巧记:法国仪式

现代社会的教育(多选--匹配)

口诀:中国个位工科生

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主要:生产性增强

现代社会的教育

生产性增强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发展的特点(重点掌握八个特点,区分特点)

口诀:全民全学习多现身

终身化*:保罗朗格朗(单选),各个年龄阶段的各种方式的教育*

全民化*:向所有人开放

民主化*:对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首先表现在教育机会的均等(单选),体现在:起点、过程、结果三个阶段

多元化*:对单一性和统一性的否定。包括:教育思想的多元化、培养目标、办学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现代化的一个表现,最高目的是实现人的教育现代化

全球化

信息化

科学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