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7.26大暑五日//七言古风·写给竹林七贤之七:王戎//大暑·夏景·夏意(六)

      题记:在魏晋时期,最能代表其中思想文化的便是"竹林七贤",竹林七贤的七个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都承载着当时社会的厚望,无论是那个不拘小节弹琴自乐的阮籍,还是为朋友深明大义的嵇康,都闪烁着属于自己最为独特的光芒。今天我要说一说以品评鉴赏为名的王戎。

      在王戎的一生中,年少成名自然已成为天才的标配。王戎小时候,就有不同寻常的态度与气量。在仅有的历史记载中,王戎作为一个小孩子,能长时间地直视太阳,而无丝毫伤害,作为正常的人话,眼睛说不定就已经瞎了。所以世人称赞王戎眼神十分有神并且明亮优质,不同于寻常人。

      更加神奇的是,王戎在小时候就已经对于这个世界有十分清晰地见解。在结果的季节,路边的树木长满果实,许多人都围着涌上,如同山海再显。面对众人对于免费的午餐的狂热态度,一旁安静着看着众人举动的幼年王戎却不为所动,问之,王戎说在路边缺少细致栽培的情况下,必定营养不良,味道不佳不说,对于健康也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果然,事实就是如同王戎所料。见者无不感叹,此少年必将来有一番大事业。

      在王戎的青年时期,也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好友,王戎自身对于身边的事物也有十分明显的认识,并且能够准确地做出评判。他十分健谈,往往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要害,这也是王戎自身的魅力所在。与其他人的仕途相比,王戎的仕途十分顺利,在官府之人的推荐下,他成功地成为侍郎,在朝廷对他的重用加深后,他的仕途更加地一番风顺。仕途的顺利,与他的能力也是不可分割的,除了之前提到的健谈,有远见卓识之外,王戎也有一颗仁爱之心,面对遗民的态度,他是怀抱慈悲的心态。可冗,个人的成功绝对不是偶然,是无数成功的因素促成的!

      在王戎六十几岁的时候,突然厌倦了官场,与阮籍以及山涛先隐居后在做官的方式不同,他在六十几岁的时候,开始游玩于自然之间,几番游历之后,面对人生的景色的看法角度都不一样起来,对于所读经典所蕴含的思想也在王戎心中有茅塞顿开的想法。在最后的欢乐安详的晚年里,王戎又被司马家族重新征召成为司马,不久便与世长辞。其特色是显而易见的,在不停地社会的磨砺中,王戎在最后几年看开了自己,也着实不负"竹林七贤"的名号。

七言古风·读王戎传咏怀四十韵

七贤神奇推王戎,琅邪临沂字冲。

年幼卓异而颖悟,神采俊雅秀彻通。

直视日光目不眩,名士裴楷见之赞:

戎眼灿灿寓灵光,熠熠有如岩下电。

七岁宣武场观戏,猛兽槛中吼震地。

众皆奔走戎不动,神色自若态从容。

明帝阁上见奇之,赞赏有加异常童。

尝与群儿嬉道侧,李树多实枝柯重。

等辈群起竞趣之,戎独不往行不同。

人讶或问其中故,戎言有理听者服:

树在道边而多子,无人摘取味必苦。

验之以实果信然,惊为神童美名传。

神采秀卓长清谈,精辟品评与识鉴。

渐长结交贤阮籍,阮籍赏识性投契。

为子至孝名迩遐,识鉴过人世称奇。

初袭父爵贞陵侯,司马昭辟为掾属。

累官刺史将军职,参与晋灭吴战局。

战后以功赏侯封,以故人称王安丰。

治理荆州拢士人,颇有成效愈出名。

历任侍中光禄勋,吏部尚书中书令。

太子太傅加尚书,左仆射职辅朝政。

元康七年升司徒,位列三公万人瞩。

戎以天下将大乱,不理世事韬晦暗。

山水游玩以为乐,以求隐身避朝祸。

赵王司马伦政变,戎受牵连因免官。

其后再起尚书令,再迁司徒权重廷。

张方劫持晋惠帝,入主长安戎逃离。

其后从帝北伐征,王师败绩于荡阴。

戎复诣邺随帝还,车驾西迁奔于郏。

危难之间接锋刃,谈笑自若无惧容。

永兴二年薨郏县,时年七二谥曰元。

生前秉性好兴利,广收园田水碓集。

周遍天下积聚钱,不知纪极收手敛。

每执牙筹昼夜算,恒若不足心喟叹。

性又俭啬不奉养,时人谓之疾膏肓。

女适裴頠贷数万,久而未还言不善。

女后归宁戎不悦,女遽还直色乃欢。

从子将婚戎遗衣,婚讫而更责人取。

家有好李常货之,恐人得种钻核隙。

戎奇已处皆在此,或褒或贬名永世。

      王戎(234年-305年7月11日),字濬冲。琅玡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白沙埠镇诸葛村)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曹魏凉州刺史王浑的儿子。

      王戎出身琅玡王氏。自少神采秀美,长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初袭父爵贞陵亭侯,被大将军司马昭辟为掾属。累官豫州刺史、建威将军,参与晋灭吴之战。战后以功进封安丰县侯,故人称“王安丰”。治理荆州时,他拉拢士人,颇有成效。后历任侍中、光禄勋、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职。元康七年(296年),升任司徒,位列三公。王戎认为天下将乱,于是不理世事,以山水游玩为乐。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时,王戎被牵连免官。之后被起用为尚书令,再迁司徒。右将军张方劫持晋惠帝入长安后,王戎逃奔陕县。

      永兴二年(305年),王戎去世,时年七十二,谥号为“元”。

人物生平———

      早而夙慧:王戎出身于魏晋高门琅玡王氏,祖父王雄,在曹魏官至幽州刺史;父亲王浑,官至凉州刺史,封贞陵亭侯。

      王戎自幼聪颖,神彩秀美。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王戎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世说新语·雅量》记载王戎曾与同伴在路边玩耍,见道旁有结满李子的李树,其他人争相去摘,只有王戎不动声色,别人问他为何如此,答曰:“树在道旁而多果实,果实必定是苦的。”验证之后,果然如此。此事刘孝标注引《高士传》即已记载,它源自佛经故事,比如《本生经·愿望品》中的《果子本生因缘》,后人将它附会在王戎身上,并被史家采信,从而完成了从故事传说到历史事实的转变。

      清识所赏:王戎与王浑的朋友、年长其二十四岁的阮籍交好。时阮籍与王浑同任尚书郎,每造访王浑时,与王浑见一面就离去,和王戎交谈,很久才出来。便对王浑说:“濬冲清虚可赏,和你不是一类人。与你说话,不如与阿戎说。”王浑去世后,他的故吏赠钱百万助丧,王戎辞而不受,因此而显名。

      王戎身材短小,性格坦率而不注重仪表,为人健谈,善于提出话题,并能抓住谈话的要领。一次,众名士一起到洛水边游玩,回来的时候,乐广问王济:“今天玩得高兴吗?”王济说:“裴仆射(裴頠)擅长谈论名理,滔滔不绝,志趣高雅;张茂先(张华)谈《史记》、《汉书》,娓娓动听;王安丰(王戎)谈论季子(季札)、张子房(张良),也议论高超而玄妙。”王戎就是这样受到鉴识者的欣赏。

      王戎曾与阮籍饮酒,当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座,阮籍因为酒少,不给刘昶斟酒,刘昶没有表现出遗憾的样子。王戎感到奇怪,隔日问阮籍说:“他是怎么样的人?”阮籍回答道:“胜过公荣的人,不能不和他一起饮酒;如果不如公荣,就不敢不一同饮酒;惟独公荣可以不和他一起饮酒。”王戎常与阮籍作竹林之游,王戎有一次曾经后到。阮籍说:“俗人又来败坏我的兴致。”王戎笑着说:“你的兴致也太容易败坏了!”

      初入仕途:吏部郎之职空缺时,司马昭向钟会询问吏部郎的人选。钟会说:“裴楷清明通达,王戎简要省约,都是吏部郎的人选。”

      王戎最初世袭其父的爵位贞陵亭侯,被司马昭辟为掾属,历仕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咸宁二年(276年),出任荆州刺史,因为派遣下属私建院宅被论罪,应该被罢免,武帝下诏允许赎罪处理。

      咸宁四年(278年),改任豫州刺史,加建威将军。

      安抚遗民:咸宁五年(279年)十一月,西晋大举伐吴,王戎派参军罗尚、刘乔为前锋,协助王濬进攻武昌,吴将杨雍、孙述及吴国江夏太守刘朗各自率众向王戎投降,王戎率大军至长江边,吴国牙门将孟泰献蕲春、邾二县投降。

      太康元年(280年),吴国灭亡,王戎因功进安丰县侯,增加食邑六千户,赐绢六千匹。王戎渡江安抚新附的吴国百姓,宣扬晋室威德恩惠。曾在吴国任光禄勋的石伟为人正直,与孙皓不和,称病回家。王戎赞扬他的清刚之节,上表向武帝推荐他,武帝下诏拜石伟为议郎,终身以二千石俸禄供养,荆州百姓都对王戎悦服。

      宦海浮沉:太康三年(282年),王戎被征召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以五十端名叫筒中的细布行贿王戎,被司隶校尉刘毅纠察弹劾,因王戎知道是贿赂未曾接受,才没有治罪,然而谈论的人认为这也是王戎的过错。武帝对朝臣说:“王戎的行为,怎能算怀私苟得,正是以不贪欲异于他人罢了。”武帝虽这样替王戎解释,但王戎从此为清议所鄙,名声受损。王戎任职虽然没有特殊才能,但处理各种政务很妥当。

      太康五年(284年),迁光禄勋。太康十年(289年),补任吏部尚书,因母亲去世而离职。

      太熙元年(290年),武帝驾崩,晋惠帝司马衷即位,由太傅杨骏辅政,任命王戎为太子太傅,与张华、裴楷、和峤都因有德望被杨骏猜忌,不得参与朝政。

      永平元年(291年)三月,杨骏一族被诛,贾后掌权,当时东安公司马繇专断刑赏,威震内外。王戎告诫司马繇说:“大事成功之后,考虑问题要深远些。”司马繇不听,果然被废徙辽东。后转任中书令,加光禄大夫,赐恩信五十人。又迁任尚书左仆射,领吏部事务。任吏部时,王戎创制了甲午制,但凡选拔人才,先让被选者治理百姓,然后再授官擢用。但被司隶校尉傅咸弹劾,王戎与后族贾氏及贾后母族郭氏是姻亲,因而没有被免官。

      元康七年(297年)九月,升任司徒。

      与时舒卷:王戎认为王政将要颓败,便与权臣苟合求容,后来愍怀太子司马遹被废,他也没有一言劝谏。

      永康元年(300年)四月,赵王司马伦起事,囚禁贾后,诛司空张华、尚书仆射裴頠、侍中贾谧等人,王戎因嫁女与裴頠而被连坐免官。

      永宁元年(301年)正月,赵王司马伦篡位。三月,齐王司马冏起兵于许昌。司马伦之子想要以王戎为自己的军司。博士王繇谏劝道:“濬冲(王戎字)谲诈多端,怎么肯被一个年轻人任用?”于是才作罢。四月,司马冏拥晋惠帝反正,任命王戎为尚书令。

      太安元年(302年)五月,迁司徒。十二月,河间王司马颙联合成都王司马颖等讨伐齐王司马冏。司马冏问王戎对策。王戎认为司马冏自诛赵王伦、拥惠帝反正以来,赏罚失当,以致朝野多有怨言,人怀贰志;建议司马冏主动撤回自己的封国,尚可保住王位。司马冏的谋臣葛旟怒斥道:“自汉魏以来,王公失势回府第,有能保全妻子儿女的吗?说这件事的人当斩!”群臣惊惧,王戎假装服寒食散药力发作,跌倒在厕中,才免去一死。司马冏与长沙王司马乂败后,东海王司马越把持朝政。

      王戎认为天下将乱,仰慕春秋时期蘧伯玉的为人,随波逐流,不以世事名节为意。自从掌选才任官之职,不曾擢拔出身寒微之士,退黜徒有虚名之人,只是随时势而沉浮,在官门中选官调职而已。不久,被拜为司徒,他虽然总理三司之权,却把政事交给僚属办理,自己常骑小马从便门出游,见到他的人不知他是三公。王戎的很多门生故吏也做了大官,路上遇到他都要避开。

      永安元年(304年)七月,司马越奉惠帝北征司马颖,王戎等百官随行。在荡阴大败,惠帝身中三箭,侍中嵇绍遇难。王戎随惠帝及群臣被司马越挟持至邺城。八月,司马颖被安北将军王浚击败,王戎又随惠帝被司马颖挟持至洛阳。不久,张方劫持惠帝及司马颖西入长安。王戎出奔郏县。在危难中曾亲自与乱军交锋,冒白刃之险,然而他始终谈笑自若,从未有害怕的神情。有时召集亲故宾友,以宴饮为乐。

      永兴二年(305年)六月初四(7月11日),王戎在郏县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谥号为元。

轶事典故———

      识鉴过人:景元四年(263年),钟会、邓艾等率军伐蜀,钟会在出师前过往与王戎道别,询问王戎有什么灭蜀的计策。王戎说:“道家有句话叫‘为而不恃’,成功并不难,保持成果就难了。”次年,钟会叛乱失败被杀,大家都认为王戎有见识。

      王衍曾拒绝品评当时在琅邪作郡吏的孙秀,而王戎却劝王衍给孙秀好的品级。到司马伦、孙秀掌权时,杀戮朝官,王戎、王衍得以幸免。王戎厌恶族弟王敦,经常托病避而不见,后来王敦果然起兵造反。他的有先见之明到了如此境界。

      王戎死孝:王戎在晋代是有名的孝子。武帝时为其母守丧,虽逾越礼制,饮酒食肉,但面容憔悴,身体虚弱,连起身都要扶拐杖。中书令裴楷前往凭吊其母,说:“若使一恸果能伤人,浚冲必不免灭性之讥。”而尚书和峤在同时遭母丧,虽然寝苫食粥,但哀毁不过礼,气色不衰。刘毅称之为“和峤生孝,王戎死孝。”

      卖李贪财:世说新语记载王戎为人贪吝,其俭啬一篇共有九条,即有四条记王戎事。晋书谓王戎“性好利”,多置园田水碓,聚敛无已,富甲京城。

      王戎早年在荆州刺史任上就曾私派部下修建园宅,因此被免官,后来出钱赎回。据说王戎经常与夫人手执象牙筹计算财产,日夜不辍。同时又十分吝啬。

      家中有棵很好的李树,王戎欲拿李子去卖,又怕别人得到种子,就事先把李子的果核钻破。王戎之女嫁给裴頠时,向王戎借了数万钱,很久没有归还。女儿回来省亲时,王戎神色不悦,直到把钱还清才高兴起来。王戎的侄子要成婚,王戎只送了一件单衣,完婚后又要了回来。时人谓王戎为“膏肓之疾”。但有人认为这是王戎避祸于乱世的“自晦”之举,晋武帝也曾以“不欲为异”为王戎辩解。

      东晋人戴逵评论道:“王戎晦默于危乱之际,获免忧祸,既明且哲,于是在矣。”今人余嘉锡则认为,王戎天性鄙吝,戴逵所言,乃是出于“名士相为护惜”,“阿私所好,非公论也。”

      卿卿我我:王戎之妻常以“卿”称呼王戎(按礼,妇人应以“君”称其夫,“卿”乃是夫对妻的称呼)。王戎说:“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其妻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王戎也无可奈何。成语“卿卿我我”即出于此典。

      邈若山河:王戎任尚书令的时候,有一次身穿官服,乘轻便小马车,从黄公酒垆经过,回头对后面车上的人说:“我从前和嵇叔夜、阮嗣宗一起在这家酒垆痛饮,在竹林之下游乐,我也参预末座。自从嵇生早逝、阮公亡故以来,我就为时事所拘。现在看到这酒垆虽然很近,却又像隔着山那么遥远。”

      二王当国:王戎及其堂弟王衍素与征南大将军羊祜不睦。羊祜在荆州时曾欲以军法斩王戎,又谓王衍败俗伤化,故王戎、王衍兄弟衔怨,时常诋毁羊祜。时人语:“二王当国,羊公无德”。

          2021.07.26(完结篇)





你可能感兴趣的:(周勇//7.26大暑五日//七言古风·写给竹林七贤之七:王戎//大暑·夏景·夏意(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