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et 的网络层含有4个重要的协议,分别为( C )。
A. IP, ICMP,ARP, UDP
B. TCP,ICMP, UDP, ARP
C. IP, ICMP, ARP, RARP
D. UDP, IP, ICMP, RARP
以下关于IP分组结构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
A. IPv4 分组头的长度是可变的
B. 协议字段表示IP的版本,值为4表示IPv4
C. 分组头长度字段以4B为单位,总长度宇段以字节为单位
D. 生存时间字段值表示一个分组可以经过的最多的跳数
IPv4 分组首部中有两个有关长度的字段:首部长度和总长度,其中( C )。
A. 首部长度字段和总长度字段都以8bit 为计数单位
B. 首部长度字段以8bit为计数单位,总长度字段以32bit为计数单位
C. 首部长度字段以32bit为计数单位,总长度字段以8bit 为计数单位
D. 首部长度字段和总长度字段都以32bit为计数单位
IP 分组中的检验字段检查范围是( B )。
A. 整个IP分组
B. 仅检查分组首部
C. 仅检查数据部分
D. 以上皆检查
当数据报到达目的网络后,要传送到目的主机,需要知道IP地址对应的( D )。
A. 逻辑地址
B. 动态地址
C. 域名
D. 物理地址
如果IPv4的分组太大,会在传输中被分片,那么在( D )将对分片后的数据报重组。
A. 中间路由器
B. 下一跳路由器
C. 核心路由器
D. 目的主机
在IP首部的字段中,与分片和重组无关的字段是( A )。
A. 总长度
B. 标识
C. 标志
D. 片偏移
以下关于IP分组的分片与组装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
A. IP分组头中与分片和组装相关的字段是:标识、标志与片偏移
B. IP 分组规定的最大长度为65535B
C. 以太网的MTU为1500B
D. 片偏移的单位是4B
以下关于IP分组分片基本方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
A. IP分组长度大于MTU时,就必须对其进行分片
B. DF=1,分组的长度又超过MTU时,则丢弃该分组,不需要向源主机报告
C. 分片的MF值为1表示接收到的分片不是最后一个分片
D. 属于同一原始IP分组的分片具有相同的标识
路由器R0的路由表见右表,若进入路由器R0的分组的目的地址为132.19.237.5,该分组应该被转发到( B )。
A. R1
B. R2
C. R3
D. R4
IP规定每个C类网络最多可以有( A )台主机或路由器。
A. 254
B. 256
C. 32
D. 1024
下列地址中,属于子网86.32.0.0/12的地址是( A )。
A. 86.33.224.123
B. 86.79.65.126
C. 86.79.65.216
D. 86.68.206.154
下列地址中,属于单播地址的是( A )。
A. 172.31.128.255/18
B. 10.255.255.255
C. 192.168.24.59/30
D. 224.105.5.211
下列地址中,属于本地回路地址的是( D )。
A. 10.10.10.1
B. 255.255.255.0
C. 192.0.0.1
D. 127.0.0.1
访问因特网的每台主机都需要分配IP地址(假定采用默认子网掩码),下列可以分配给主机的IP地址是( B )。
A. 192.46.10.0
B. 110.47.10.0
C. 127.10.10.17
D. 211.60.256.21
为了提供更多的子网,为一个B类地址指定了子网掩码255.255.240.0,则每个子网最多可以有的主机数是( C )。
A. 16
B. 256
C. 4094
D. 4096
不考虑NAT,在Intermet中,IP数据报从源结点到目的结点可能需要经过多个网络和路由器。在整个传输过程中,IP 数据报头部中的( A )。
A.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不会发生变化
B. 源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不会发生变化
C. 源地址不会发生变化而目的地址有可能发生变化
D. 源地址和目的地址都有可能发生变化
[2011年联考真题]在子网192.168.4.0/30中, 能接收目的地址为192.168.4.3的IP分组的最大主机数是( C )。
A. 0
B. 1
C. 2
D. 4
把IP网络划分成子网,这样做的好处是( C )。
A. 增加冲突域的大小
B. 增加主机的数量
C. 减少广播域的大小
D. 增加网络的数量
一个网段的网络号为198.90.10.0/27, 子网掩码固定为255.255.255.224. 最多可以分成( A ) 个子网,每个子网最多具有( )个有效的IP地址。
A. 8, 30
B. 4, 62
C. 16, 14
D. 32, 6
[2010 年联考真题]某网络的IP地址空间为192.168.5.0/24. 采用定长子网划分,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则该网络中的最大子网个数、每个子网内的最大可分配地址个数分别是( B )。
A. 32, 8
B. 32, 6
C. 8, 32
D. 8, 30
一台主机有两个IP地址,一个地址是192.168.11.25,另一个地址可能是( C )。
A. 192.168.11.0
B. 192.168.11.26
C. 192.168.13.25
D. 192.168.11.24
CIDR 技术的作用是( A )。
A. 把小的网络汇聚成大的超网
B. 把大的网络划分成小的子网
C. 解决地址资源不足的问题
D. 由多台主机共享同一个网络地址
路由表错误和软件故障都可能使得网络中的数据形成传输环路而无限转发环路的分组,IPv4协议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是( B )。
A. 报文分片
B. 设定生命期
C. 增加校验和
D. 增加选项字段
位于不同子网中的主机之间相互通信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 路由器在转发IP数据报时,重新封装源硬件地址和目的硬件地址
B. 路由器在转发IP数据报时,重新封装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C. 路由器在转发IP数据报时,重新封装目的硬件地址和目的IP地址
D. 源站点可以直接进行ARP广播得到目的站点的硬件地址
下列情况需要启动ARP请求的是( C )。
A. 主机需要接收信息,但ARP表中没有源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B. 主机需要接收信息,但ARP表中已有源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C. 主机需要发送信息,但ARP表中没有目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D. 主要需要发送信息,但ARP表中已有目的IP地址与MAC地址的映射关系
[2012 年联考真题] ARP的功能是( A )。
A. 根据IP地址查询MAC地址
B. 根据MAC地址查询IP地址
C. 根据城名查询IP地址
D. 根据IP地址查询城名
主机发送IP数据报给主机B,途中经过了5个路由器.请问在此过程中总共使用了( B )次ARP。
A. 5
B. 6
C. 10
D. 11
可以动态为主机配置IP地址的协议是( C )。
A. ARP
B. RARP
C. DHCP
D. NAT
下列关于 ICMP报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
A. ICMP 报文封装在链路层帧中发送
B. ICMP 报文用于报告IP数据报发送错误
C. ICMP 报文封装在IP数据报中发进
D. ICMP 报文本身出错将不再处理
以下关于ICMP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D )。
A. IP协议缺乏差错控制机制
B. IP协议缺乏主机和网络管理查询机制
C. ICMP 报文分为差错报告和查询两类
D. 作为IP的补充,ICMP 报文将直接封装在以太帧中
[2010 年联考真题]若路由器R因为拥塞丢弃IP分组,则此时R可向发出该IP分组的源主机发送的ICMP报文类型是( C )。
A. 路由重定向
B. 目的不可达
C. 源点抑制
D. 超时
以下关于ICMP差错报文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C )。
A. 对于已经携带ICMP差错报文的分组,不再产生ICMP差错报文
B. 对于已经分片的分组,只对第一个分片产生ICMP差错报文
C. PING 使用了ICMP差错报文
D. 对于组播的分组,不产生ICMP差错报文
[2012 年联考真题]在TCP/IP体系结构中,直接为ICMP提供服务的协议是( B )。
A. PPP
B. IP
C. UDP
D. TCP
[2015年联考真题]某路由器的路由表如下所示,若路由器收到一个目的地址为169.96.40.5 的IP分组,则转发该IP分组的接口是( C )。
A. S1
B. S2
C. S3
D. S4
[2018联考真题]某路由表中有转发接口相同的4条路由表项,其目的网络地址分别为35.230.32.0/21、35.230.40.0/21、 35.230.48.0/21 和35.230.56.0/21,将该4条路由聚合后的目的网络地址为( C )。
A. 35.230.0.0/19
B. 35.230.0.0/20
C. 35.230.32.0/19
D. 35.230.3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