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拘一格选人才

北京市新高考改革,已经全面启动。

任何一项重大改革,必然会破旧立新,也必将会有争议之声,何况是牵动千家万户的高考。

对于北京市现在的新高一学生来说,文理分科已经成为历史。

新高考改革的车轮滚滚向前。二本三本录取分数线合并,文理不再分科,“六选三”(从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这六科之中任选三科参加等级考试,按等级赋分,计入高考总成绩),二十种选科组合,2020年第一届新高考录取需要填写八十个专业志愿……

这一切改革,不管谁,不管多么不愿意,都得接受,都得面对。因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过去的文理分科,确实操作起来相对简单,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只能有两个选择:要么选理科——语文、理科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要么选文科——语文、文科数学、英语、历史、地理、政治。

如今的高考改革,尽管已经完成第一轮改革的浙江和上海有这样那样的瑕疵,什么“田忌赛马”的负面呼声也不低,但不可否认的是,“六选三”的二十种组合,确实给每个高中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可以避重选轻,避难取易,避短扬长。过去是必须补短板,不愿意学也得硬着头皮去学;现在是鼓励学生发扬长处,鼓励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来选择自己的优势学科。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对于这次改革,我是欢迎的。“六选三”,体现的是时代的进步,人文的关怀,国家“不拘一格选人才”的气度。尤其是高校自主选拔力度的加大,那些学有所长、术有专攻、在某一方面有特殊兴趣及特殊探究能力的学生,将成为新高考的弄潮儿。也可以预见,通过高校自主选拔录取的学生中,必将涌现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真正人才。

那次去上海参加“全国新高考改革与选课走班制研讨会”,听了浙江一位高中校长的经验介绍。这所学校里的一名男生,参加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试,主考官与他进行了一次有意思的对话:

“你最喜欢什么?”

“我最喜欢旅游。”

“你都到过哪些名校?”

“世界上大部分的名校我都去过。”

“那你知道耶鲁大学的校训吗?”

“耶鲁大学的校训是——光明与真理。”

“你最喜欢哪个学科?”

“我最喜欢化学。”

“喜欢到什么程度?”

“我家里有一个小型化学实验室,休礼拜时我可以自己在家做一些化学实验。”

“你都做过什么化学实验?”

“上周我做了一个给海带加高温的实验。”

“你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实验?”

“因为我们家乡有人得了‘大脖子病’——甲状腺肿,我想知道他们的患病是否和吃海带有关……”

“我还做了一个实验……”

……

后来,这个学生顺利被复旦大学录取。

可以想见,这个孩子的视野和动手能力,在同龄人中应该是位居前列的,将来的发展也是不可限量的。

“保送生”、“自主招生”、“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艺术体育类专业”、“高职自主招生”……截止目前,高校的自主选拔途径细分起来据说已经有十几种之多,那么2020年北京市高考录取的途径,必然会更多。

在打好扎实的文化课基础之上,发展兴趣,学有所长,术有专攻,业有专精,“大国工匠精神”必将进一步发扬光大!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79年前,清代思想家龚自珍的呐喊已经随着历史的风尘远去。如今,“天公已然重抖擞,不拘一格选人才”已逐步实现。作为莘莘学子的你们,做好脱颖而出的准备了吗?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拘一格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