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2

先说明,这是一篇烂尾文,本来想写我对于咖啡和艺术,以及两者关联的一些见解,结果写到一半,实在写不下去了。

写不下去究其原因,一是写作“动机不纯“:一般来说,创作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过程,先是心中有感,才能笔下生花,对于咖啡和艺术,我还没有体会深刻到“有话要说”,为赋新词强说愁,总归是写不出太好的东西;二是步子迈太大扯着胯,艺术是一个很抽象很庞大的概念,而咖啡,我也只能算入门初学,二者分开我都驾驭不好,将他们杂糅到一起去讨论就是难上加难,更何况咖啡和艺术也不算是一个常见的组合,必须要很深刻的理解去支撑。

其实我原本是想说明,咖啡除了好喝,还可以有更深刻的意义的。只是边写边思考,越来越发现想把这个“更深刻的意义”讲好,并非那么容易。意义讲小了,诸如生活的仪式感、细节与匠心之类,太过俗套;意义讲大了,像《芭贝特的盛宴》的信仰与爱情,或是《左手咖啡,右手世界》的经济观商业观,又兜不住。一言以蔽之,才疏学浅,革命尚未成功,心有余而力不足。

图片

《巴贝特的盛宴》之所以成为经典之作,当然不仅仅因为它是“法式大餐”的最佳展示者——在我看来,它是一部将爱情、信仰、美食这三者完美融合在一起的“美食电影”。——蔡澜

图片

《左手咖啡,右手世界》是一本详尽的咖啡商业史,从7世纪的北非,到大航海时代的中美洲;从手工研磨的咖啡工艺,到星巴克的商业帝国;从咖啡的品质与产地,到背后复杂的商业与地缘政治关系。用经济学的眼光,去考量评价咖啡。

话说回来,虽然这篇文章本身是一个失败,但是为了写它,我“被迫”去思考,将原本脑子里杂乱无序的想法逐渐梳理成一个体系,虽然简陋不堪,漏洞百出,但是总要好过东一榔头西一棒。

图片

写这篇文章,之前打草稿列的提纲

另一个收获,则是我对于写文章的笔调的反省。之前看一篇关于写文案的文章,里面提到x文案和y文案:

“写x文案的人更像是语言学家、修辞学家和诗人,他们的日常工作就是想创意、查词典和构思修辞,以想办法用华丽的表达来描述产品……而Y型文案往往并不华丽,有时甚至只不过是简单地描绘出用户心中的情景,它们往往充满画面感、语言简单、直指利益。“

图片

x型文案与y型文案

我是爱读y型文案的,但是我现在似乎只会写x型文案。回看这小半篇草稿,里面不乏大段大段机械的论述,概念的堆砌,缺乏案例与共情——所以就算这篇文章写出来了,写完整了,也大抵算不上一篇好文章。

不过现在意识到问题也不算晚,后面努力去改正就行了。

下面就是这半篇“未完成”,放在这里,也算给以后的激励。

如果有人问你:“咖啡是不是艺术?”你会怎么回答?

大部分人估计会愣一下,然后模棱两可:“咖啡……似乎可以是艺术?毕竟咖啡的拉花很像画画,画画不就是艺术嘛。”

确实,咖啡拉花很像绘画,我们传统意义上所说的艺术,但是除去拉花,咖啡难道就不可以是艺术吗?

想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先退一步,弄清楚什么是艺术,以及什么可以是艺术。

曾经读到过著名广告人大卫·奥格威说过的一段话:

  埃斯基涅斯演讲完,大家都说:“他讲的真好!”

  但是,德莫斯梯尼演讲完,人们会说:“走,咱们跟腓力二世打一仗!”

埃斯基涅斯和德莫斯梯尼都是古希腊的演说家,而腓力二世则是率兵攻占古希腊的马其顿国王。

大卫·奥格威作为一个广告人,讲这段话主要是为了强调广告的作用是影响、说服、改变观众的行为,而不是仅仅像一件艺术作品一样,为了表达和展示。虽然这段话将艺术作品放在了劣势的对比位置,以突出广告的作用,但是也恰恰说明了艺术的核心是在于表达和展示创作者的思想、观点以及态度。

人们总是喜欢给事物下定义,企图用具象的文字去捕捉刻画抽象的事物。我也曾看过太多太多对“艺术”的定义,有的奉行大道至简,企图寥寥几笔概括说明,有的高深莫测富丽堂皇,专挑选那些生僻复杂的词汇,让人雾里看花;但是不管大家选择从什么角度去描述,用什么样的语言去描述,都离不开两个东西:载体(或者叫媒介),以及思想。

我以为的艺术,是有思想的美学,即以能带动人情绪(或愉悦、或震撼、或触动……)的形式为载体,表达创作者的思维。如果把艺术比作一个人,艺术媒介便是人的肉身,而艺术思想则是人的灵魂。二者缺一不可,同等重要。现在很多人奉行精神至上,以为思想思维这些抽象的东西要优越于实体的肉身,我们也常常听到类似“他的人死了,但是精神不死”之类的说法,但我觉得,实体和思维的关系更类似于一辆自行车的前后轮、一副眼镜的两只眼镜腿,少了哪个都不行。或者换一个角度来说,实体和思维更像是同一东西在不同状态中的不同展现形式,实体在抽象环境里就是思维,思维具像化了就是实体,就类似于水在零度以上是液体的水,零度以下是固体的冰,你能说水优越于冰,或者冰比水更重要吗?显然不能。

这种对于艺术实体的偏见,还体现在人们对于艺术媒介的挑剔与苛求:似乎实体表现必须要足够阳春白雪,才能够配得上艺术的思想;似乎只有类似于文学、绘画、舞蹈、音乐这些被认为是“高雅”的行为才有资格去表达艺术的思想,更有甚者,会较真到细节的分类:古典舞、芭蕾舞可以是艺术,街舞、霹雳舞不是;歌剧、美声是艺术,流行、民谣就不算……这种偏见很大程度上桎梏了艺术创作的可能性,硬是将艺术创造这一简答题变成了选择题,还是选项少的可怜的选择题。如果我们想要追求艺术最大化的被表达演绎,就必须抛去这种偏见,允许艺术用任何的方式展现,并给予他们公允的评价。

回到最初的问题,咖啡,只要承载了创作者的思想,是创作者所要表达的观点的具像化,那么它就可以是艺术。

可能又会有人要问,咖啡主要就是为了好喝,而且它喝完就没了,还能表达什么思想呢?这样问的人,大体都是把思想理解成了非常高端晦涩的理论说教,但其实所谓表达思想,就是指我们创作的目的,就是指我们做每一杯咖啡,都要心中有想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咖啡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