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识鲁迅——我们为什么总要搬出鲁迅先生

再识鲁迅

鲁迅是一个在课本里很活跃的人物,似乎每个阶段的语文课本里都有他的文章。记得小学课本里,每隔一个单元就会有一个名为“课后园地”的专栏,大概是为了向小学生们普及文化常识和一些名人的小故事。印象中有一段话大体是这样说的“鲁迅先生是民族英雄,他以笔为武器,深刻揭露并批判了旧社会的黑暗,他被誉为民族魂。”

那时候我们接触的文章一直都是《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风筝》等描写他少年生活时期的事情,所以一直很难理解一个写幼年读书、生活经历的作家为什么被赋予这么高的荣耀。

后来才发现被节选的文章里并没有展现出闰土后来的故事;也没有写在民国后两次看戏的失望;《风筝》当初只是教会我善待他人,丝毫不觉与旧社会的道德奴役有任何关系。慢慢阅读多了,逐渐明白,鲁迅先生用这样的方式不断提醒世人这种现象就在他们身边,掀开生活中的任意一角都能发现我们所一直推崇的东西正给无辜的人带来精神上的迫害。

他发表了很多批判中国封建道德的文章,他批判旧社会,我们认为他是个革命家,但他也在批判革命,对辛亥革命前后人民生活没有改观、新的执政者陷入对权力的争夺表达失望与痛恨。他在用自己的方式进行革命,他为正义而革命,甚至不惜陷入与当时众多“公知”的论战,只要他发现了错误就没有人能够掩盖。因为担心权力会蒙蔽他的双眼,所以他不要权力,他要站在最普通的人民的角度去审视那些执政者。但民众也会让他失望,他便去批判人民。

他时刻都在战斗着,我不知道他站在哪一边,他究竟有没有队友。他曾说“四周围黑洞洞的,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歪了。”他一定遇到过很大的阻力,但他一直坚持战斗,从各个角度思考,抓出问题的本质。

在我们因此而对自己的民族失望、国土遭侵略者蹂躏、革命家们对革命失去信心的时候,鲁迅先生不顾自身的疾病,又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来激励大家。我大概明白他为什么被赋予这样的称号了

我认为鲁迅教给了我们最为宝贵的东西——独立思考的能力。

我们可以不认同他的观点,我们可以大胆的去批判他。我们甚至还可以“标新立异”,在文学里叛逆。只要我们有自己的想法、有充分的理由和合理的观点,就应该尽力去展示,哪怕它会与某些名人大家产生冲突。当然我们也可以学会接受,接受他的思想接受他探求事实的方法,在先生的引领下,去挖掘我们这个民族并不美好的一面。

如何做出批判或是认可的选择,都是应该自己独立思考的问题,这种思考绝不是空洞的瞎想,而是在阅读过大量的作品,对鲁迅先生所想表达的事物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后做出的。无论选择了什么,都不要人云亦云。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会丧失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尤其是面对舆论事件的时候,我们总会看到各种角度的评论,有人相信事情会向着好的一面发展,有人则对此产生质疑。在种种评论中总会出现一些观点有鲜明指向性、却既不对事实本身进行分析,又不从正反两方面辩证思考的文字。但那些空洞的、侃侃而谈的文字又恰恰最能击中人们的某种情绪,使人们陷入群体性的狂热无知中,在群情激昂的时刻迷失真相,甚至迷失自我,一味听从“大部分人”的意见,失去了对事实本身进行思考的能力。

在这个新闻不断被反转、舆论战胜真相的时代里,有太多不愿思考或是跟风思考的标题党和键盘手,还有看客似的人们,也许这种现象一直都会存在,永远都不能消除。那么再次学习鲁迅、再次去尝试着了解他的思考方式,起码能让我们在“狂热”的浪潮中,尽力发出一点理性的声音。

你可能感兴趣的:(再识鲁迅——我们为什么总要搬出鲁迅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