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卫东: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 读书札记

上篇:确立三个重要的“真学”理念

建议一:真学从儿童立场出发

教室后墙上的“钟”,是给孩子看的,还是给老师用的?课堂上,学生的时间应由谁做主?教室里的钟,让它转向儿童,它就是一座屹立在教师心中的“规则”,尊重儿童,“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儿童立场是什么?弗洛姆认为,他只有用他人的眼光看待他人,而把自己的兴趣退居二位,他才能了解对方。适当隐退教师“自己的兴趣”,更多用儿童眼光看待儿童,了解儿童,从他们那里出发,让我们的教更好地帮助学生的学。儿童立场不是抽象物,尊重它,也要兼顾成人立场和学科立场。回归“童我”,以己“度”人。共情效应,共情力,是人类最重要的一种能力。教师要不断地回到“儿童时代”——童我,通过让成人扮演角色,利用暗示和无意识心理作用,使成人稚化自我,进而处于一种忘我境界,这常能使教学进程取得惊人的效果。稚化→智化。创新要创谁的新。创儿童的新,变中有不变,新里含恒态,守正出新。个性与贴切有冲突时,宁选贴切。贴切儿童喜好,切合儿童所需;贴切童性,贴切的行为是也只能是儿童立场诱导和驱动之下的教育善举。警惕矫揉做作的儿童立场。儿童是成人的代言人,说着大人的话,特别是参观活动,儿童用成人的话介绍着学校特色与文化,每每刺耳;课堂上也是充斥着这些“美丽的圈套”,揠苗助长式的培育,让儿童过早地离开了童年,失去弥足珍贵的童心、童情、童趣。这是我们“端着”的教育之过。童心应该是好奇心、发现心、创造心。“有一种冷是妈妈以为你冷,有一种不会是老师认为你不会。”代替感的违和。

儿童立场,应该是让儿童“五官释放”,眼亮、耳清、心动、足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冯卫东:为真学而教——优化课堂的18条建议 读书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