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本身无比美好——2018年终总结

起因

2018年的主题是“寻找开心”,把这四个字延长就是“寻找内心的释然”。这也是我一直追问自己的问题——我到底怎么了?

高中时代,成绩对我来说已经毫无意义,作为“别人家的孩子”我从来都没有开心过。高中是一个不管老师、家长、学生都在追寻高分的时期,在这个时期里成绩好坏是定义一个学生的唯一准则。但是三年的考试成绩没给我带来快乐,我重新翻阅高中时期的照片才发觉,原来在这三年里,我的嘴角都是向下弯的。其实从高中我就开始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到底怎么了?但是高中只有课本,没心想着去探寻这其中的原因。

我跟高考的对决就像是项羽和刘邦的一场争夺战。相同点是我跟项羽都败给了刘邦,不同点是项羽自杀了,我还苟活着。我坦然的说,大学四年的专业教育对我的影响远远不及它给我提供的自由的学习环境对我的影响,在这四年里我终于有机会从乌江返场,一点一点地探寻这么多年我心里的那道坎究竟是什么。我从浩如烟海的书籍里寻找哲学、心理学、文学、宗教学的帮助,而2018年则是我第三次返回乌江的时间。我不再是项羽,我带着大师们给我的勇气,我告诉所有人:“我,就是我。”

要写的太多,也太繁乱,主要把2018年对我影响最深的几部书以及之前看过的相似的心理学书籍拿出来做一个总结。单单是这一部分,我也无法全面复述大师们的智慧。文末我附上了一个与此相关的书单,如有可能,请直接翻到文末去看原著,我这文章就是拾人牙慧的拙作,不足与先生细看。

我能想象到,大师们站在我们面前,和蔼地眯着眼睛笑,说:“你本身无比美好。”

情绪干扰

情绪这个字的原意是“干扰”,它源自拉丁文的emovere——“打扰”的意思。

情绪干扰会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如果无法摆脱情绪干扰,我们就容易陷入慢性焦虑的怪圈。如果发展为临床病症,那么可能是抑郁症,表现为沦陷在无助感和失望感中自怨自艾;也可能是焦虑障碍,表现为惊恐和灾难化思维;还有可能是强迫症,表现为反复多次仪式化的想法和行为(如离开家之前要确认锁门50次)。

怨憎、恨、自怜、愧疚、愤怒、沮丧、嫉妒等,甚至最轻微的恼怒,都是痛苦的形式。情绪就像太阳风暴扰乱地球磁场一样扰乱你的大脑。情绪稳定,专注力集中,这是学习和做事的最佳心理状态情绪性反应不仅快速,而且是冲动且自动的。但是,认知控制相当于心理“冷却”系统,它促使我们不顾“过热”的情绪反应,努力追求目标。冲动的认知控制可以预示良好的人生前景。用米契尔的话来说:“如果你可以处理冲动情绪,就可以放弃看电视,专心备考SAT,并且为退休存下更多的钱。”

情绪尤其是例如愤怒、嫉妒、憎恨等负面情绪,不仅会影响一个人的行为,甚至可以毁掉一个人。抑制情绪干扰不仅是一个人情商高的体现,也是一个人成熟的体现,更是一个人成功做事的前提。控制情绪则需要意志力,尽管冲动、激情、习惯和欲望会从中作梗,但意志力能使我们对情绪干扰说不。所以,在瘦身的时候想吃桌子上的糖了怎么办?想想意志力的好处,先从拒绝糖衣炮弹的诱惑开始训练意志力吧!

积极与消极

消极情绪使我们的专注力范围变窄,只关注不愉快的东西。认知疗法的观点是:关注负面经验是引发抑郁的根源。认知疗法很可能鼓励像拉里·戴维这样的人,要去回想体育场人群为他欢呼所带来的良好感受,并且把专注力保持在这里,而不是把注意力锁定在刚才自己在球场上的失误。

积极情绪可以扩大专注力范围,使我们接受一切。事实上,在积极情绪的支配下,认知发生了转移。研究积极情绪及其效应的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认为,我们心情愉快的时候,意识关注的范围会从通常以自我为中心的“我”,扩大到更加接纳和友善的“我们”。

当我们受到积极情绪的激励时,我们就会觉得自己的行动更有意义,迫切感也会持续更长时间。长期变化需要我们采取持续的行动,积极情绪则能帮助我们坚持做一件事。消极情绪则往往会在得不到即时正向回馈的时候立即向我们发出停止行动的信号。

乐观的人不仅看到了乌云,还能看到乌云边镶着美丽的银线。与此相反,愤世嫉俗和悲观主义是一对双生兄弟,他们的眼里只有乌云,而且坚信乌云背后涌动着更黑暗的乌云。

积极和消极决定了我们关注的视野的范围,最初的态度其实已经决定了我们后来的决定,如果一开始我们所持有的是消极的态度,做事的整个过程我们都持有“这事不成、这事不成、这事肯定不成”的想法,事情就朝着“这事不成”的方向去了,因为“这事不成”已经成了我们潜意识里想要的结果;反过来说,如果我们持有的是积极的态度,整个过程中我们想要的是“这事肯定能成、肯定能成、肯定能成”,那么我们的所有努力都会促使“这事能成”。

博亚特兹斯提出,关注优势促使我们为梦想而努力,并且对新观念、新朋友和新机会抱持着接纳的态度。关注劣势的作用刚好相反,它引发了义务和内疚的防御感受,使我们闭目塞听。“更值得关注的是,生存离不开消极关注,发展离不开积极关注,”博亚特兹斯说,“我们两者都需要,但比例要合适。”积极情绪远远多于消极情绪才是合适的比例,这就是心理学的“洛萨达效应

它源于美国组织心理学家马西亚尔·洛萨达对高效能商业团队的情绪研究。洛萨达分析了数百个团队之后认为,最有效率的积极/消极情绪比值至少为2.9∶1(积极情绪存在上限,如果洛萨达比值超过11∶1,团队就会因过于浮躁而失去效率)。根据北卡罗来纳大学心理学家芭芭拉·弗雷德里克森(洛萨达的前研究助理)的研究,这个比值同样适用于成功人士。积极/消极比值处在8左右是正合适的,换句话说,积极的心态至少要比消极的心态强烈8倍。

培养积极而摆脱消极的一个性价比最高的方法——正念训练法。正念训练法要求我们保持正向思考。例如,假设以下场景:我给一个姑娘发送手机信息,过了两个小时她都没回我。下面就是积极向和消极向的思维方式。

积极向:她没回我消息——她在忙——等会再联系试试。

消极向:她没回我消息——她是不是不爱搭理我——她讨厌我——我这人太差劲了

正念的另一个关键作用是促进选择性注意,抑制干扰物的影响,可以帮我们排除情绪干扰,更能专注。正向可以使我们减少不必要的抱怨、悲伤、抑郁,让我们的精神摆脱“过往”的束缚,专注于打造美好的当下。

另一个辅助性的方法就是“社会接触”,虽然在培养积极思维的效果上,社会接触没有正念法的针对性强,但是社会接触是一个全方位的训练模式。只有每天都与真人接触和交流,大脑内的社交和情绪回路才能得到学习的机会——社会互动塑造了大脑神经回路。与人相处的时间越少,沉迷于电子产品的时间越多,大脑越容易出现问题

专注和当下

最让人分心的不是周围的人在说话,而是大脑在自言自语

我们内在的声音,即持续的自我对话,即使在安静的时刻也不会间断,这种声音会打断我们的思考、破坏我们的思绪、甚至反抗我们给我们提出一些恶毒的建议。这种内在的声音是我们长时间沉浸在一心两用状态的结果,例如:我走路的时候在思考吃什么饭、吃饭的时候在思考怎么做文案、而做文案的时候却在想我今天回去是坐公交还是坐地铁。我们常常发生这种错位思考的情况,给自己创造一种“我一直在思考”的假象,以此来安慰自己“我一直在动脑子、我在努力地活着”。但其实这种错位思考是对我们脑细胞的极大浪费,如果我们尝试上下班的时候思考乘坐那种交通工具、吃饭的时候思考吃什么、做文案的时候专注思考应该怎么做,我们的办事效率将提高很多。佛学里有一个很出名的故事:一天,一个富户来寺庙请教高僧怎样才能变得快乐。高僧递给富户一颗橘子让他剥开来吃,富户按照高僧的吩咐做了。然后高僧问他你吃橘子的时候想到了什么,富户说我在想市场上的橘子是多少钱。高僧又拿出一颗橘子递给他,这次高僧让他吃橘子的时候不要想其他的,把心思集中在吃橘子上。富户按照吩咐做了。高僧问他感觉如何?富户再拜答说,我已经找到快乐的方法了。

吃橘子就是吃橘子。”这是佛学智慧交给人们幸福的秘诀。

跟错位思考相似的另一种看似繁忙实则如同枷锁的思考方式,是强迫性思考。强迫性思考使思想变成强迫性无法停止思想是一种可怕的痛苦。可是几乎每个人都饱受这种痛苦,但是反而视为平常而习焉不察。这种持续不断的思想噪音,阻挡着你,使你无从发现那个与存在不可分割的内在宁静,无法集中精神处理现下所遇见的问题,因为你的脑细胞有一半以上都被强迫性地锁在头颅里思考那个你自己假设出来的问题。它也创造了一个心造的假我,因而投下恐惧和受苦的阴影。

强迫性思考者,这几乎是每一个人的写照,活在一个明显的孤离状态,活在一个问题与冲突不断,一个疯狂而复杂,一个反映了心智头脑不断支离的世界里。

或许在街上碰过这种滔滔不绝或自言自语的“疯”人。其实我们和所有其他的“正常”人,跟他都是半斤八两。差别在于我们是无声式的。我们做的是无声的评论、猜测、批判、比较、抱怨、好恶喜厌等等。声音不见得与你当时所置的情境有关,它可能是在回忆过往,或者预演想象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经常想象事情出了差错,或者出现负面的结果,这叫做杞人忧天。往往这一条音轨里这伴随着影像,或者“心里电影”。即便这个思想的声音与你处身的现况有关,也会被它以过去之名施加文化诠释。这是因为思想的声音,属于你被制约了的头脑。而你的头脑是你所有过往的历史,和承袭得来的集体文化心智头脑模式的结晶。所以你就透过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和批判现在,而得到了一个完全被扭曲了的观点说这个声音是一个人最可怕的敌人并不为过。许多人在脑袋的折磨下度过一生,饱受它有增无减的攻击、惩罚,终至耗尽生命的能量。这就是许多不足为外人所道的悲惨、不快乐、和疾病的根源。

专注当下的一个简单的方法就是“主动关注当下”。戈尔曼《专注》所言:最好的专注力训练方式,就是随时随地保持专注。当我们主动关注当下的事情,主动专注我们面对的人和事,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原来我们之前一直活在现实世界之后,活在自己头脑里假想的世界里。把思想拉回到当下,专注你面前所看到的,如果你正在做事,那就专注了精神去做;如果是人,那就微笑着跟他说声“你好!”吧!

推荐书目: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洞察人性》

戴尔•卡耐基《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

丹尼尔•戈尔曼《情商》《专注》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

乔瓦尼•弗契多《情绪是什么》

克里斯托弗•彼得森《打开积极心理学之门》

埃克哈特•托利《当下的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本身无比美好——2018年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