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电气:以数字化利器,助力中国产业“双转型”

近日,以“创新融生态,加速双转型”为主题的2023施耐德电气创新峰会在乌镇圆满举行。大会上,数千位行业专家、业界领袖和专业人士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产业如何迈向“数字化”和“绿色低碳”的双转型,旨在为中国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发展提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

施耐德电气:以数字化利器,助力中国产业“双转型”_第1张图片 

施耐德电气作为全球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专家,一直致力于为各行各业提供增效降碳的利器,推动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的“融合共生”,现场展示了多项数字化创新成果,专为中国工业转型升级而打造,旨在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工业企业,提升运营效率与能源效率,实现高质量发展。

双转型下的绿色发展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政策的不断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中国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许多企业已经开始将数字化转型和绿色双碳发展作为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此同时,数字化技术在绿色发展领域的应用不断加深,绿色化对数字领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此,施耐德电气执行副总裁,中国及东亚区总裁尹正认为,“数实融合”是未来趋势,现有的技术可以解决全球70%碳排放问题,其中数字化技术是企业减碳的切入点和加速器。

数字化已成为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的核心引擎。通过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生产过程中,可以大大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节能减排效果,施耐德电气作为致力于推动数字化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百年企业,不断探索数字化发展与双碳转型的完美结合。据施耐德电气的研究显示,在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各行业的平均能耗节约可达到 30%,碳排放可减少 20%-90% 。如果完全实现电气化并使用绿色能源,减碳程度可以达到 100%。

如今,施耐德电气在软硬件一体化创新正在不断向上拓展,包括新技术研发、创新成果的应用落地和场景开发等。尹正介绍,施耐德电气通过将“技术”产业化、“场景”固定化,依托自身研、产、销一体化的敏捷机制,加速创新从实验室到落地场景的进程,为自身以及合作伙伴提供持续强劲的数字化动力。

想要实现数字化绿色转型,企业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如今,施耐德电气也用其创新实践表明,通过推动这两大趋势的协同发展,可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目前,数字化业务已经成为施耐德电气营收的主力军,已占全球营收 50% 以上。同时在中国,施耐德电气建成了 16 家智能工厂和 2 家智能物流中心,供应链的整体生产效率逐年提升 8-10%。早在 2002 年,施耐德电气就将“可持续”作为战略核心,并将其融入自身业务的方方面面,打造涵盖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交付、绿色运维的“端到端绿色价值链”。正是这种长期的坚持和践行,让施耐德电气成为了行业的典范。

据悉,目前施耐德电气在中国有 17 家“零碳工厂”,15 家工信部“绿色工厂”。相比 2019 年基线,中国供应链的整体能耗降低了 13%,未来有望继续降低。这些数字不仅仅是一份成绩单,更是施耐德电气为可持续发展做出的积极贡献。

以技术融场景 驱动产业升级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的关键力量。在峰会上,施耐德电气首次发布了 EcoStruxure AI 引擎,这是一款企业级一站式、场景化、开放性的 AI 模型生产与运维平台,融入了能源管理和自动化领域的专业知识,为业务专家和数据分析师等用户提供低代码或零代码的 AI 应用。该引擎覆盖了企业客户实现人工智能产业落地所需的五大建模相关流程,包括 AI 模型生命周期中的数据准备、模型训练、模型部署、模型推理及模型监控,并采用云边协同架构,云端训练模型,通过下发至边缘平台进行实时推理,控制各类设备执行 AI任务。

施耐德电气:以数字化利器,助力中国产业“双转型”_第2张图片 

施耐德电气EcoStruxure AI引擎重磅发布

它提供了画布式建模和代码化建模两种方式,用户可轻松选择其中的各种算法和模型并应用到自己的数据集中,从而减少开发新模型的时间和成本。同时还具备广泛的适用性和可扩展性,以及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用户也可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化地开发和分享自己的算法与模型。

除了数字化技术的创新以外,施耐德在数字化人才培养方面也承担起百年企业的社会责任。施耐德电气副总裁、数字化服务业务中国区负责人张磊在回答记者提到的“建筑领域在低碳发展中面临的技术难关”问题时表示,目前,在建筑领域的低碳发展层面,数字化和智能化应用已经相对成熟,而AI在技术层面还有一些难关需要克服,比如“AI模型的冷启动”和“AI技术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结合”。其中,AI模型的冷启动主要由建筑体本身的差异性决定,由于AI模型在建筑领域对于建筑的差异性比较敏感,哪怕是一栋同样的商业建筑,所使用的设备和控制系统都会有很大差异,基于这些输入的算法模型就需要根据差异做比较长时间的调试,才能达到令人满意的节能效果。其次,AI技术与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结合,由于传统的自控系统已经有了一套成熟的控制逻辑,而AI技术的控制如何融入到传统自控中,而又能保证安全可靠,是个很大的挑战。 这也是施耐德电气举办“AI大施杯”比赛的考量之一,过数字化人才培养,为产业转型打下人才基础,赋能社会。

“AI大施杯”算法大赛于2023年3月正式启动,是施耐德电气进一步提升生产力和效率的重要举措之一。旨在通过激励更多的 AI 从业者和爱好者,挖掘产业低碳、高效发展的潜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楼宇、基础设施、工业和能源等实体场景中的应用。在峰会举行的同时,首届施耐德电气“AI大施杯”算法大赛颁奖仪式也同步进行,最终十支战队在决赛答辩中脱颖而出。由格创东智(上海)工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理工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组成的代表队获得一等奖,来自美林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山大学的两支参赛团队获得二等奖。

施耐德电气:以数字化利器,助力中国产业“双转型”_第3张图片 

施耐德电气首届“AI大施杯”算法大赛颁奖典礼

施耐德电气中国区供应链绩效及数字化副总裁顾俊面对记者提问时表示,施耐德电气作为一家有着近 200 年历史的工业巨头,在中国拥有 22 家的工厂和 7 个物流中心,覆盖了各种业务模式。这种规模和丰富的场景是一个很好企业数字化的试验田,在数实融合方面也可以在前端产品走向市场之前进行快速孵化和测试,及时调整产品和服务策略,以确保产品能够满足客户满意度,高效精准为客户赋能。

当前,以AI技术为代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已成为提高生产效率、控制成本以及保护环境的得力工具。以施耐德电气供应链中国区为例,AI视觉检测项目已经成功覆盖了中国区10家工厂,能够针对产品表面的缺陷进行检测,大大提高产品的质量,有效减少因产品瑕疵而浪费的资源和时间。AI激光机预测性维护项目基于机器学习算法,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分析可以提前预测机器故障,并进行预防性维护,从而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机器维护成本。过去一年中,这些AI解决方案已经为工厂带来400万元的直接成本节约。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是一种趋势,是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诚如张磊所言,“从互联网到互联网+,再到现在以实体经济为主导,主动拥抱数字技术,带来生产力与效率的提升已经成为企业寻求发展的新方向。”

 

你可能感兴趣的:(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