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担心自己做错了?

前一段时间,工作中,周五的全体会,我调整了和同事们沟通的方式,将自己在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以及自己的焦急心情托盘而出。当然了,说话时的态度也是严肃、毫不留情的。

虽然,自己在会上将不满的情绪倾泻而出,但是周末在家休息,我便会不由自主的反思自己在全体会上的言行是否伤害到了同事,是否让大家感受到不舒服,担心敏感的同事以为我在针对她......

尽管自己如此纠结,但我深知说出去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那就是甭想收回来了。

时间挨到了下周,出人意料的是,同事们的工作认真度提高了很多,变化最大的是每周一让我不停催促上墙的周计划和教案齐刷刷的全部上墙。

原来大家不是做不到,而是不重视!

当一向温柔,有话好好说的我忽然严肃起来,同事们是能感受到事情的严重性,是能及时将自己的工作完善起来的!

虽然有各种担心,但看到同事们工作的进步和完善,我深深的松了一口气。

和一位前辈聊起这一段往事,说起自己担心伤害到别人,说起自己的反思和纠结,前辈给了我很多理解和宽慰。前辈的审视能力很强,尽管她的话很委婉,但我还是捕捉到了颠覆我三观的认知——

人不能一味的考虑别人的感受而忽视自己的感受,有的时候,过分在乎别人的感受其实在乎的是自己的‘人设’。

因为太在乎别人的感受,所以,我们常常将自己的情绪包裹起来,即使对方的行为触碰到你的底线,你还强颜一笑,说到底,你是不想破坏你自认为的你在对方心中的完美形象。

话虽然很绕口,但是细细品味,真的是很有道理。

我们在和他人的交往中,自己说话的态度、为人处事的方式,是给到他人最直接的记忆。

大家一定是将自己感觉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众人,将自己认为不妥的态度、语气藏得严严实实,这其实就是在塑造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完美形象。

当你的完美形象在别人口中得到认可和称赞,你便会越发觉得这样做是对的。

于是,你就越在乎别人的感受和心理承受能力,直白地说,你真的在乎的是自己的形象和一直以来你在他心中的感觉。

所以,说自己太在乎别人,其实真正在乎的是自己内心的感受。

啊噢!

是不是觉得有点扎心?

由于工作原因,我和几个同事跟随我国一位在学前教育界比较有名的博士生导师学习。起初,这位赫赫有名的博导让我们一行人最最接受不了的是说话拉脸太快。

比如当教研气氛轻松愉悦的时候,某一个人的表达不是那么精准或严谨时,她会毫不客气的严厉的纠正。

当着那么多同事、领导的面让博导指出自己的口误真的不是一件脸上光彩的事。

每次都因为自己的口误而纠结或是自责,想必每个人都有一部辛酸史。

但是,长时间相处下来,我慢慢发现,博导能如此不留情面的指出一个人的口误,她在乎的并不是她在我们心中的完美形象,她在乎和重视的一定是学术的正确和严谨。

正视自己的现有水平,正视自己和博导之间的差距后,我便不会再那么纠结。

在乎别人的感受,其实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是不爱自己的体现。

说到底,人要先爱上真实的自己,才不会对别人的眼光和感受“太在乎”。

复旦大学医学博士海蓝博士说,“人有两次诞生,第一次是从母亲的腹中来到世间,第二次就是能够在命运的各种变化起伏中学会了做自己的母亲,关爱自己。很多人很怕爱自己,因为怕担上自私的名头。但是,怕本身才是一种自私。”

很多时候,我们郁闷、生气,埋怨,原因只有三个字:放不下。放不下曾经的事,放不下自己的面子,放不下过去的时光、放不下他人的评判、放不下荣辱......

历经岁月变迁、人海沉浮,我们才知道,唯有放下才会轻松,唯有放下才能自由,最先释怀的人最幸福。

当“太在乎”遇到“放下”,你的心结、你的郁闷、你的担心便犹如雾霾遇到了北风,它会消失的无影无踪。

试着正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放下端着的自己,挥手笑一笑说:“没什么,我就是我,我有不足,但我更有一颗积极、上进的心。”


与你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是否担心自己做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