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君说|你正在让孩子完成你未完成的梦想吗?

一位来访者,她从小学习钢琴,但她特别讨厌钢琴。因为她知道她妈妈从小费大价钱让她学习钢琴,就是为了满足妈妈从小的钢琴梦。

另一位来访者,新婚,房子小,家里没有买书柜,婆婆强硬的给这个小家庭买了一个大书柜,并对媳妇说:我小时候特别希望家里有个书柜,但因为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一直觉得有遗憾,现在有这个条件了就给儿子的家庭里买个书柜。

父母一直把孩子当“孩子”,不管孩子多大,在父母看来,还是那个没有长大的“孩子”,替孩子做决定,让孩子做自己从小没做的事,这是为什么呢?


一个人或一个家庭没有实现的愿望会产生很大的驱力,促使这个人或这个家庭想方设法达成它。如果自己今生难以完成这个愿望,就会把它“传”给孩子。

《从出生到独立》这本书上,就描述的就是这种父母让孩子完成自己小时候未完成的目标,这种父母们的期望,渐渐的会变为一种控制欲,为了达到期望,这种控制欲会剥夺孩子的选择权。比如:什么考名校的梦想、从医生的梦想、出国的梦想等等,有些孩子达到父母的梦想后,就选择自杀一种极端的方式来跟父母说“不”,但这个“不”的代价太大了。绝大多数父母,都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而不是全新的、独立的个体。他们认为自己对孩子有养育的责任,而孩子对自己有养老的责任。“养儿防老”,正是如此。

正因为父母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所以一部分父母寄希望于孩子能完成自己未竟的心愿,而另一部分父母始终认为自己对孩子负有责任,认为“都是为了TA好”。

一个人对遗憾的态度,决定着他生活的主色调。如果他选择与遗憾较真,思维视野因受到束缚而变得狭窄,压抑和不满的情绪充满心胸,疾病也会不请自来。所以,接受了遗憾,也就解放了自己,既是提升家庭幸福感的重要手段,也是追求身体健康的养生之道。

我们人生一辈子,总会有一些遗憾,一些没有完成的事情。而这是我们自己个人的事,其实是与孩子无关的,我们可以讲给孩子听,但却不能让孩子替我们完成未完成的事件。其实很多时候,家长将自己的愿望投射给孩子,是因为不接受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只有平静的正视自己,接受自己,正视自己的内心的期望是属于自己的,而不是属于孩子的,自己的愿望,需要自己去实现,与其把愿望一味施加给别人,不如自己去尝试。

你可能感兴趣的:(昭君说|你正在让孩子完成你未完成的梦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