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来自少犯错

Ferdinand Hodler


01

在上周的文章“高手从不用大招”里,我们说:

厉害(长期持续获得高收益)的投资者,都是最厌恶风险的人。想要长期盈利,你得先预防大的风险,保证永远不下牌桌。 

这其实是选择了一种偏防守的策略,即:重点在于避免更多风险,防止致命错误。 

与之对应的,是一种偏进攻的策略,即:重点在于赢得更多收益,打出制胜一击。 

这是两种侧重点不同的、相对的策略。当然它们的适用场景也完全不同。 

什么时候应该用防守策略?什么时候应该用进攻策略? 

那要看你玩得是“赢家的游戏”,还是“输家的游戏”了。 

什么意思? 

科学家西蒙·拉莫博士(Simon Ramo,TRW公司创始人之一)在探讨比赛策略的杰作《网球庸手的高超打法》(Extraordinary Tennis for the Ordinary Tennis Player)中说: 

职业网球比赛是一场“赢家的游戏”,打出最多制胜球(令对手无法还击的快速而精准的击球)的选手赢得比赛。 

职业球员打网球时,发挥非常稳定,极少失误。一些在业余比赛中具有挑战性的因素,比如低弹球,风速与风向,刺眼的太阳,速度、耐力和技巧不足,或者对手打出你接不着的球等等,对职业球员完全够不上干扰。职业球员几乎可以接到对手的所有击球,并且能够随心所欲地控制自己的击球。 

在职业比赛中想要获胜,就要经历漫长且激烈的反复对打,直到其中一位球员找到机会打出制胜球,把球打到对手救不到的地方,或者迫使对手犯错为止。 

这就是“赢家的游戏”。 

在赢家的游戏中想要获胜,需要进攻策略,通过奇袭打败对手。 

而业余选手玩的就是“输家的游戏”了,失误最少的选手赢得比赛。 

与职业选手的比赛不同,业余选手在比赛时很少能“打败对手”,通常是“自己打败自己”。高明的发球、漫长而激烈的对打和看起来神奇的救球很少,而发球失误、球打到网上,或者出界的次数则太频繁了。

在这种类型的球赛中,赢家之所以能得到比较高的分数,通常是因为对手失分更多。

所以,决定业余网球比赛结果的,不是赢,而是输。

面对这样的情况,策略就完全不同了。与其想办法增加发球的力量,或者把球打到更接近边线来赢球,不如集中精神,持续不断地接好球、把球打回去,让对手去面对每个犯错的机会,等待对手的失误。

这就是“输家的游戏”。

在输家的游戏中想要获胜,需要防守策略,等待对手自己打败自己。

02

职业选手玩的是赢家的游戏,业余选手玩的是输家的游戏。

职业选手更多用进攻策略“赢”,业余选手更多用防守策略“不输”。

通俗点说,职业选手想办法得分,而业余选手想办法不失分。

这是在网球比赛中的规律。

那在其他运动比赛上也是这样吗?

更进一步,在生活中的其他活动上又是什么情况呢?

比如,投资是赢家的游戏,还是输家的游戏?对应地,我们应该选择进攻,还是防守?

除了考虑选手本身是专业还是业余,我们还需要考虑另一组更本质的因素:这项活动本身是偏技巧还是偏运气。

什么意思?

著名策略分析师迈克尔·莫布森在他的书《实力、运气与成功》之中,给出过一个图示:

越靠近右侧的活动,比如国际象棋、网球、篮球、足球,越需要靠技巧获胜,运气因素在其中的权重越小。

越靠近左侧的活动,比如老虎机游戏、股票投资,越需要靠运气才能获胜,技巧因素在其中的权重越小。

在技巧因素权重大的活动中,比如网球,职业选手只需要把网球技巧练到极致,就能几乎控制好自己的每一次击球。绝大多数因素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可控的,他们知道只要自己的脚、躯干、手臂、球拍分别做出A、B、C、D的动作,球就会正好打出E,整个过程中很少有变数,他们很少犯错。所以两个职业选手对打,他们就需要更多地采取进攻策略、打出制胜一击来获胜。

而在运气因素权重大的活动中,比如投资,即便职业选手把技巧练到极致,想要获胜也不容易,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需要靠运气。靠运气,也就是说,你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更多地采取防守策略。

霍华德·马克斯在《投资最重要的事》一书中评论说:

“投资活动充满了低弹球和意料之外的发展,场地大小和球网高度随时都在改变。经济与市场的运作方式模糊又多变,其他参与者的思想和行为也在不断改变着投资环境。即使你做得都对,你最喜欢的股票也可能无人问津,管理层可能会浪费公司的机会,政府可能会改变政策,就连自然都有可能呈上一场灾难。

所有条件尽在掌控时,专业球员确实应该且最好拥有得分的主动权,因为如果他们送出机会球,对手就会打出制胜球得分。而相比之下,只有一部分条件在投资者的掌控中时,投资者无须高难度击球,就可以得到不错的收益并拖垮对手。

总而言之,即使经验丰富的投资者都可能打出失误球,击球过于主动更容易输掉比赛。

因此,防守——重点在于避免错误——是每一场伟大投资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

03

所以,需要采用偏进攻的策略,还是偏防守的策略,这其实取决于:

你参与活动的是技巧因素权重高,还是运气因素权重高?

你自己是专业选手,还是业余选手?

你的对手是专业选手,还是业余选手?

以及,你自己对以上三个问题的判断真的准确、客观吗?

你参与的活动运气权重越高,越需要选择防守。

你自己越不专业,越需要选择防守。

如果你的对手相对不专业,而你很专业,选什么策略都是OK的。(更好的选择其实是不比,转而去寻找更强的对手)

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这些问题本质上都是获胜因素是否可控的问题:

在所有的获胜因素中,哪些可控,哪些不可控?

如果可控,在多大程度上可控?能否通过你自身的努力变得更可控?

如果不可控,那么能否通过你自身的努力变得可控?

可控的因素越少,你对这些因素的控制程度越低,那么你就越应该采用防守策略。反之,你就越应该采用进攻策略。

并且你还可以再细分,在可控程度低的因素上采取防守策略,在可控程度高的因素上采取进攻策略。

那么,理解了这些思考模式,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

你至少可以对你目前从事的活动做一个定性的基本判断,避免去做很多无用功。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

假如你是一个高中生,离高考还有不到1个月了,但你准备得还不是很充分,这时应该怎么复习呢?

高考,很大程度上拼实力,但也拼运气。有的人在高考前一天正好看到了一道难题,第二天真的考了,这是运气好。但运气是不可控因素,你不能指望这个。你只能指望自己的实力。而在实力上,你准备得又不是很充分,不到1个月的时间,你想要准备充分已经来不及了。怎么办?

防守策略。不要再去搞什么题海战术了。而是拿出错题集,找出自己所有容易做错的题目,分析为什么会做错,做错背后的思路和行为模式是什么,多练习同类题目,把这个错误的思路和行为模式纠正过来,保证自己掌握的内容100%不出错,拿到所有能拿的分。

如果你采取进攻策略,想要再多学一些自己还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和难题,多赢一点分,结果到了考场上,这些多学的知识点和难题没考,反而在能拿分的题目上失了分,那就得不偿失了。

04

更进一步,从大的尺度上来看,人生不就是一场漫长的、充满运气的比赛吗? 

人生中大部分因素都是不可控的,还要应对各种意外。同时,我们大部分选手其实都只是业余选手。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大体上应该采取的是防守策略——在关键选择上少犯错。 

关于这一点, 吴军老师在他的一篇文章里说得特别好: 

人生是一个持续时间特别长的比赛,我们大部分时间并不需要关注“赢”这件事,而只要“不输”就可以了。比赛进行到半场的时候,很多对手就弃权了,或者失去了比赛资格,最后剩下来的就是赢家。 

那么大部分人容易犯什么错误? 

吴军老师总结了四个: 

1、以静态的观点看未来。 

具体来说有两个,一是以今天的收入看未来的消费。很多人以当下的收入水平对比房价,感到焦虑,但是他们忽视了自己可能上涨的空间。

二是以今天的能力看未来的挑战。很多人觉得自己大学毕业就不需要再学习了,其实这远远不够,对未来的认知是需要不断学习的。

2、积攒资源,而不是利用资源。

攒钱是成为不了富翁的,只有赚钱才能成为富翁。当然这并不是说攒钱是错误的,关键问题是,钱作为一种资源,只有使用,才能带来更多的钱。任何资源都是如此。 

3、太在意一时的得失。 

比如为了多赚点钱去一家没那么好的公司。比如辞职换工作并不是因为新的工作更好,而是因为在原单位没有被提拔。这就相当于因为失了一分而放弃了整个比赛。 

关于这点,鹏哥说过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

如果你的目标是地平线,就不必在意一城一池的得失。

4、没有积累。

虽然马拉松可以分解成400多个100米的比赛,但是每一个100米并不是独立的,因此,跑当前这个100米的策略不是让它的成绩最好,而是为了让全程的成绩最好。每个人财富的增加,应该是随着经验的积累指数增加的,如果做不到指数,也要做到平方关系。但很多人只能做到线性增加,因为他前面的工作对后面的工作没有任何积累效应,每次都是从头开始。 

少犯这四大类错误,其实就已经能够超越大部分人。

因为大部分人都是经常走错棋的人,比如因为一分而放弃一场比赛,比如把马拉松当作百米赛跑。 

少犯错不是不犯错,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在选择上犯错,可能因为认知不够,可能因为积累不足,可能因为一时疏忽。 

但不管怎样,我们都要尽量避免在大的选择上犯错,如果避免不了,那也要犯得越早越好。越早,越容易改正。 

当然有些错误的代价太大,我们不能亲自去犯,但我们可以观察犯错的人,从犯错的人身上学习,然后避免自己犯错。 

这就是人生的防守策略。

总结

今天的文章不小心写得有点长了,最后来总结一下吧。

进攻策略是得分。防守策略是不失分。

进攻策略是赢得更多收益,打败对方。

防守策略是避免更多错误,等待对方自己打败自己。

具体应该使用进攻策略还是防守策略,那要看:

你参与的活动是技巧因素权重高,还是运气因素权重高?你自己是专业选手,还是业余选手?你的对手是专业选手,还是业余选手?

你参与的活动运气权重越高,越需要选择防守。你自己越不专业,越需要选择防守。

同时,你还要动态回答这三个问题,因为各种因素一直在变,采取的策略当然也要随之改变。

更进一步,你可以组合使用两个策略。在可控程度低的因素上采取防守策略,保证不犯错误;在可控程度高的因素上采取进攻策略,打出漂亮一击。

参考资料:

1、查尔斯·埃利斯,《投资艺术》(Winning the Loser’s Game) 

2、霍华德·马克斯,《投资最重要的事》

3、迈克尔·莫布森,《实力、运气与成功》 

4、吴军,《硅谷来信》,成功并不难,在于少犯错。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功来自少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