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结婚对象和你的理想型有多大差距

前阵子上了热搜的人间芭比Lisa,她的理想型是韩国演员孔刘,孔刘的暖心回应引发了网友的讨论,他非常害羞地表示已经给了Lisa签名照,网友说他帅的说他性格好的说他温柔大叔的,多是溢美之词。

孔刘是很多韩国女生的理想型。

那什么是理想型呢?理想型,顾名思义,是你曾经对男/女朋友、丈夫/妻子的类型的美好想象和期许。这个词虽然一直都有,但是年轻人用的居多,中老年知道这个词,却已经没有什么可以用到的地方吗?也不是的。

1992年,赵本山在春晚的小品《我想有个家》中,就声情并茂地描绘了50年代中后期中年男人的理想型:

这条件其实挺朴素的哈。

那同岁的女性的理想型呢?

虽说小品里讲的是离婚后的两性心理,但当时年轻人的理想型也多是亲友介绍,并无太多选择余地,模样看着顺眼,心眼儿不坏,日子也就这么过了。部分40-50后的理想型和当时的社会背景也有关系,当时正值建设事业蓬勃展开,出身好的科技人员和工人、农民很受青睐,算是主流的择偶理想。

到80年代的时候呢,文化因素上升,大家开始比较喜欢知识分子了,经济一样是次要的,政治出身因素开始慢慢被忽略。在这个角度看来,尽管带有一定的功利嫌疑,但知识似乎成为了获取爱情的一种捷径,比如说60-70后,在80-90年代正当年时开始流行自由恋爱,理想型是从“老实可靠”逐渐转成“聪明能干”换句话说大家要开始擦亮眼睛选结婚对象,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了。

我身边的60后都是父母辈的,也有一些同年代的远方亲戚,我发现,他们之中有不少在近十年内离异,当然也有长情的,但离婚率要比50后多一些。我觉得这可能是因为有些人刚接触自由恋爱的时候有点不知道挑哪个合适,也没明白爱不爱的就结婚了,日子过久了才觉得哪儿哪儿都不合适。也可能是经济条件限制,年轻时没得选,现在我想选个年轻的。

大家的理想型跟着年代的不断更迭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曾经有个80年生的同事,认识她时她也才30出头,她的理想型和婚恋观在我看来就有些老派:她想找一个能踏踏实实过日子的,有正经工作的就行,其他的都无所谓。年轻时,她也是喜欢文艺青年的,就像电影《中国合伙人》里佟大为饰演的角色年轻时一样,会吟诗作赋会外语甚至会点乐器,非要找个艺人形象的话,不是窦唯就是贾宏声。

贾宏声

贾宏声 ↑

贾宏声当年也是有一众迷妹的,据说和周迅拍《苏州河》的时候就把周迅给迷得不行。

窦唯年轻时

窦唯年轻的时候也是不少女青年的理想型。

过些年,追求时尚些,就是小虎队和四大天王。

小虎队
四大天王

那80后男性的理想型,大多寄托在当时红极一时的港星身上。

90年代红极一时的风情港星们

来来记重点,发现没?80后开始,大家对颜值、外表的追求逐渐变得明晰,说起理想型的时候,不再全部都是落实的经济条件家庭出身,而是有了明星偶像作为载体,一如今天部分00后将来的理想型是漂亮的鲜肉小花们。

TFBOYS
迪丽热巴

部分00后的理想型 ↑

那再往后捋,到90后呢?90后似乎更加个性和直接一些,理想型的最基础条件也变得简化却明晰起来:高,漂亮/帅,有上进心/温柔。硬要撇去一个,有人撇去高有人撇去上进心/温柔,总之第一个被淘汰的条件很少有“帅”/“漂亮”。

我身边的大部分同事都是90后95前,作为第一批进入30岁的90后,大家的心态意外的没有那么“中年”。比如多方辗转跳槽多次的李姑娘,就是坚挺单身也要追求理想中美好爱情的类型,她坚决不愿意为了父母的意愿将就自己,明明对爱情有着极致的追求,每每说自己的择偶标准却都很自嘲佛系:只要对方是个异性就行。但真的有人追求,她往往转身就走,理由只有一个:对方太丑。我们聊天时,我曾问她,那你30了这么挑也要选个帅的,以后万一没有帅的你又老了没得挑了咋办啊。她就特不屑:那我就优雅终老,一定要找个帅的,你看林心如也是40多岁了还是嫁给了帅哥,我为什么就不行?

林心如和霍建华

好吧,我觉得那是因为你不是她,也没她那么漂亮和有钱啊……

我还有个男性朋友是80后,心态和95后差不多,独自优雅的活着,绝不将就自己的感情,只看这点,和李姑娘是一样的,只是他理想的女孩却不是漂亮为主,而是要三观的极致契合,长相只要过得去就行。不过我不那么信,他自己是个很注重仪表的人,恐怕真的长相普通的话也入不了他的法眼吧。

三观契合,颜值即正义,是年代更迭下慢慢进入择偶理想型优先考虑的点,男女的理想型都变得差不多:长相5分以上,身高合适即可,三观契合,有稳定工作,情商高,主动,成熟……

但是爱情真的来了以后,理想型也可能会变化 ↓ ↓ ↓ ↓

……

你的理想型是什么样?现实中的伴侣又是什么样?

你会为了爱情妥协自己的理想型,还是为了理想型,宁愿保持单身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的结婚对象和你的理想型有多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