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这个问题很有趣的一个点在于,这个问题/印象本身,是个伪命题。
的确,在许多朋友眼中,我看起来像是一个非常正能量的人——健身,早起写作读书写作——很多标签被别人或自己贴在身上...
但我能够做到每天都像打满鸡血似的,开足马力做好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吗?
去年的状态或许是not always,今年作为自己节奏最差的一年,可能就是always not了。
但学会从过往的错误经验中吸取教训,进而在日后的途中尽量不再掉进同样的坑,也未尝不是实现成长的一条途径。
下面就来分享一下自己这段时间反思出的对每天鸡血满满似的持续做好一件甚至多件事情的一些看法。
Truly hope that will help.
1.把鸡血的观点从自己脑海中拿掉。(感性-理性)
这个点可能会让大家一脸懵逼,但我想先问一个问题:打了鸡血似的和每天给自己打鸡血。是同一个概念吗?
人每天都斗志满满的,去做事情固然很好,可万一哪一天有些丧气,那是不是就可以意味着不做事情了呢?
我个人反复强调一个概念,叫做不要感动自己。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之前我看了一些持续早起xx天的人都会觉得很棒。甚至自己开始尝试五点半起床的初期,也时不时的会被自己感动。
但迄今为止这个事情我已经快做了两年了,它早已成为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当我回看这两年早起的历程,发现了有趣的一点是——偶有赖床的那么十几二十天里,多半是在矫情起来要做什么/今天好像状态不怎么样,接着就暗自说好像没什么要紧的事/起床的动力,那就睡会儿懒觉吧。
随后起来了想着白白浪费掉的时间,直骂自己蠢。
或许有人会觉得偶尔放水个次把次也没什么,那我们不妨把这个时间点往前调一调。
如果我在行动初期就刻意在清晨寻求或者说是依赖鸡血/所谓的仪式感成就感一类感性化的元素,来帮助自己实现起床的目标,那别说两年了,可能两个星期我都坚持不下来。
因为毕竟所谓鸡血终究只是一种无法量化无法保证概率的因素,把自己要做到事情交给它,无异于把成长的机会寄托于抽奖。
所以我最终发现了,一方面,感性会使得我变得脆弱,而一旦任由情绪对自己的选择或者行为做主导时,它多半会倾向于温和舒适的那种,恰恰也是阻碍自己变得同现在不一样,变得更好的那种。
另一方面,别人看来的斗志满满于我而言根本不意味着什么,就像我认为的勤奋自律或许对于他人而言,很可能也不过是稀松平常。
“打了鸡血似的”最终只是一个外界看来的一种状态,但于我个人,同样也建议各位,在持续做去做某件事之后,尽可能地只把注意力放在ToDo的进度上。
外界,甚至某些时刻感性的自我认为自己再好再坏,都不重要——外界的反馈是我们无法把控的,而某些自我的情绪有时又会扭曲真相,所以一定程度上而言,个人最大的精神自由就是保持对自我的绝对诚实;
自己决定要做的事情,就不要管外界怎么看,自己主观感性上怎么想。
Just shut the fu*k up and get things done.
p.s:所以,我会在考完试的当晚选择到家之后立马就去健身房;这两天即使下了很大的雨,老妈给了我偷懒的借口,劝我不用去,可自己的内心依然没有任何波澜...
虽然12月考季结束之后的这半个月里自己在学习上做得还不够好,但至少可以给自己客观肯定的,是在减脂方面比较踏实的行动。
ok讲完了观念上的点,我们再来谈具体怎么做。
2.过好每一个独立的两小时。
很多时候我们白白浪费时间,往往不是因为没有事情做,而是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却忙着忙着,一个打岔,注意力被顺拐之后,就忘记了自己要做什么。(是所谓碎片化的体现。)
这里分享一个自己最近在用的方法,就是如小标题所示的“过好每一个独立的两小时。”
将自己每一天的时间,按两小时等间隔划分,必要的话可以设置闹钟,在每一个两小时的时点,及时反思当下的状态,待办事项的进度...
即使之前的两个小时过得不够踏实,不够好,我们仍然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停下来思考,以便把自己扭转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同样的,还可以利用这点,对自己接下来两小时究竟要做什么一个规划。有一个很真实的调侃——没有计划的人,从来都是一忙忙一天。
但是忙完之后往往又好像觉得自己一事无成,简称瞎忙。
其实引入两小时提醒的这个机制,有点像在游戏中给自己多添了许多条命,我们很多时候都会干“今日复明日”的后悔事,但如果把这个时长缩短,不再是一天而是两小时,我们可能渐渐能够在完成进度的总量上有着惊人的提升。
因为我们很可能会发现自己渐渐不太舍得浪费整整一天了。
但凡真正做到两小时驻足拷问自己内心一次,我们就很有可能会发现,其实两小时,就足矣完成很多事情,而无所事事又显得是那般漫长且令人愧疚。
每隔两小时,就给自己一个刷新的机会,设法去变成一个崭新的自我,这难道听起来不是很赞吗。
3.不是问题难 而是我要做
我们很多时候垂头丧气混吃等死磨磨唧唧的一大原因是面对各种ToDo有着畏难情绪。
对于这个点,自己有一个偶然想到的而又很喜欢的比方:,假如你现在面临的困境是必须要喝一碗粥,但这碗粥很烫,你怎么办?
当时被问的朋友想了一下,答道:“等放凉了再喝。”
我想大多数人的答案都会是如此,而不是就甩甩手说太烫了,所以不喝了。
那为什么其他的那些问题我们给不出答案呢,有人可能会说,因为难度不一样啊;
诚然如此,但从根本上而言我们的种种不作为往往是因为我们有着“这太难/烦了我要怎么才能逃避掉不马上做呢”,而不是“ok这是我要做的事,那么我该如何做呢”的心理活动或者说思维方式。
所以当我现在想起早年春晚宋丹丹那个把大象放进冰箱需要几步的小品时,其实就充满了哲理。
看似那么荒谬一个问题,最后的解决方案听起来却又是那么简单——把冰箱门打开,把大象放进去,再把冰箱门关上。
问题的大致思路其实已经出来了,接下来的不过就是执行细节了:怎样把冰箱门打开?怎样把大象放进去?怎样找到足够大的冰箱等等等等。
无论面对的问题是怎样的,如果决定了要做,那就深呼吸一口气,然后对自己说:“ok,我们来看下这要怎么办。”
当我们把看似无从下手的问题拆分成一个个具体的步骤并付诸实践之后,相信我,动力和成就感会自然而然到来的。
希望明天大家都能过上动力十足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