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记事3:官僚的公益

官僚.jpg

当公益圈的人都不再把建设公民社会作为工作的目标,关于公益是什么的讨论也没人提了。

在职的同事们和我聊起曾经怀着建设美好世界的理想来到公益机构工作,却发现自己陷入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把曾经的梦想当作少年的轻狂放起。梦醒时分也许是离开的契机,以至于大家接受公益机构高离职率是一种常态。

当公益变得官僚,它的魅力何在呢?
官僚是一个中性词。它也可以叫作流程化或者层级分明的项目管理。官僚不只存在于官场,大的公司也会变得很官僚。对于一个人均资金使用达到一千万的公益机构,官僚是保证项目不失控的重要手段。

问题是,当一个公益机构变得越来越官僚,谁会愿意拿着不高的工资继续在这个机构工作呢?

这又回到了关于公益是什么的本质问题上。如果公益没有不同与政府和商业的新主张,它也没有存在的必要。

我始终认为公益的本质是人的自我组织和自我提升。政府不用管私人的事,商业满足私人的一部分需求,剩下的就是公民自己的事了,自己发现问题,自己组织起来解决问题。

在中国,公益发展的空间是在相互碰撞中形成的。(我很有幸在国内首家民间公募机构工作)。更有中国特色的情况是,如果政府放出一部分的空间,民间能够接得好吗?

放在微观的机构里也是如此。员工的活力本应该是公益机构最显著的特征,官僚不是机构运作的全部。当上面的管理层愿意释放权力,普通员工能否自我组织起来,完成一场自我组织的活动,比如一场活色生香的员工大会呢。

让我们拭目以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圳记事3:官僚的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