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5 大类资产展望

大类资产变动的核心是债券。变动的越多,交易机会越好。

1、央行关于利率的调整。通胀的逻辑。(08年金融危机的裂痕,国与国的关系的要素最终体现在了价格上。被动的通胀驱动央行的利率的改变),所以持续的周期,维度就不太可控。目前是个大年。需要珍惜。

2、周期不可控。是不是会想二战之后的那种时间。

3、美债的高点位置?

22年6月份已经错了一波了。

央行的被动型加息会不会加息一直到给自己加爆。

未来的预期是80度的水温。有的60度就扛不住了。不会到100度直接定义衰退。最终是轻微衰退。

不达目标预期肯定是不会松的。会持续很长时间。

这是一个平衡的艺术。结论是拉长时间。大概2个季度时间。就是中高温保持长时间,未来是个时间的问题。

4、实际利率-通胀预期。核心就是融资成本和回报预期。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主要走势。

实际利率未来0~1%,长短端都是这样。最终利率和通胀拟合。

未来名义利率就是4.5%,持续2~3季度。

5、英国养老金,日本债券,脆弱的点在哪里?

金融风险点在哪里?

高利率长时间下(2~3季度)的传导后对经济的杀。

6、未来欧美经济衰退的预期和幅度。

中国:自己节奏。

欧洲:板上钉钉的。代价最大。欧洲问题非常多。能源问题2年才能解决。根本的能源问题是缓和了,但是没有解决。

欧洲一旦真衰退了,全球总需求这块就跨了。马上供需就缓和了。对全球是个好事。

美国:美国的内部韧性最强。目前是个利好。

7、美元强势周期的终点和未来走势?

美债,只有美国才有能力主动加息。

韩国加息之后,股债汇三杀。

美元走势会非常强,知道美联储周期结束。

一直强到美国放缓了。明年1季度开始一直维持。

8、俄乌冲突对大类资产影响?

俄乌冲突不是孤立的,是全球化的关系是割裂的。

未来5~10年的政策因子放大。

之前是开放市场全球定价。未来因为政治壁垒在,很多资产是只能进不能出。所以这块壁垒在,导致了定价的重估。

这会改变很多逻辑。短期可能不会有结果,但是中长期逻辑框架一定考验。

资产定性-市场经济-西方经济学那套定价体系。

资产定性-社会主义经济-没办法嵌套西方经济学定价体系。

例如香港这块的定价。估值体系就不一样了。

所以,定量上,便宜了不一定还会回来。

9、俄乌冲突能源危机。明年欧洲能源结构怎么看?

2~3年时间。基本面。

价格可能需要1年。

危机刚爆发时候,欧洲价格全球最高。大家疯狂造,疯狂卖。印度等拼命卖欧洲。

欧洲价格带动世界其他地区价格上涨。

后面欧洲价格上涨,但海外价格不上涨,说明欧洲外市场先平衡。

10、港股,多因子博弈的风险点。联系汇率。如何看港股。11.11。

港股几乎覆盖了一切。中国的地方,西方的制度。多资本跨境流动。国内的资产。

参照物和标的作用。

香港逻辑。

天时:全球钱多还是钱少。联系汇率制度。水多还是水少。最基本的逻辑。香港=全球流动性。

如果香港企稳了,国内没企稳。那么流动性可能企稳了。

地利:中美链接的定价位置。

18年之后,中美的贸易战问题。大的核心是另外的定价体系。未来会不会定性出现问题。便宜我也不来。

LP全球再配置。

处在转折的阶段。

人和:企业。公司。国内的好的企业。

港股:金融地产,互联网。

国内,政策引导的新能源。

11、A股的结构分化?

老百姓看3000点。综合性加权权重。

美国的指数是优胜劣汰的。

我们得大量的权重是国有企业,所以是稀释的,不是替代的。

大部分的国计民生的行业=经济增速。

投资回报=当期投资回报(经济)+远期投资回报(政策)

底部逐步抬高,是依靠经济的。

但是从14年15年之后,基本上就不是全面牛市了。主要是结构性引导。也就是大部分的行业的经营活动是很稳定的,不存在高增长的。

所以上证也好,沪深300也好。跟债券走,跟经济走。

两个力量,一个是经济运行,另外是政策的预期。

去年6月到10月呢,经济差,利率环境好,赛道的新能源车翻倍走势。为什么呢?

沪深300不涨,50不涨。

典型的总量不动,结构牛市。全球都是这种模式,比特币也是。

整体来说,经济不好,所以钱很便宜。结构性行情呢,力出一孔。所以估值上天了。

新能源车,黄金,和比特币的走势都是一样的。

大家在最后的流动性之后,开始疯狂。

十月份之后,流动性还是收了。

钱多给80倍,钱少给60倍。

最后赛道杀估值。

后面怎么算?

等全球央行松口。木头姐,比特币,黄金,该买就买。但是实际上呢,未来加息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了。

只剩下一个机会。就是经济了。

所以,债券和沪深300一直都是同步的。债券下跌了,沪深300也是要上涨的。背后的债券和300的背后因子都是经济。

明年展望。流动性改善不会。因为持续。经济会不会回升起来。这就是预期。

12、全球化,到逆全球化的模式变化?

未来5~10年主线。全球化没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未来就是斗争激烈的十年。

资产和资本之前是不需要战队的。哪里便宜买那个。

逆全球化之后,政策的因子会阻碍资本的流动。

定价模型之前,考虑政策的力量。

13、美联储的货币化现象如何看待。

资产端衡量综合成本。MMT会不会影响美联储信任呢?目前不用考虑。

本质上,中长期的逻辑,会不会一直消耗信用。不会。

西方的逻辑是先消耗,不够了之后打仗抢回来,这样就有增量了。

后面信用的消耗最终一定依靠战争来消没。

百年大变局,就是未来打仗赢。大家憋着劲。输赢代价都很大。

14、资产负债表衰退问题,失去30年如何理解?

低利率下,还钱,不借钱。

日本告诉你,低利率不借钱。

人们为什么生成借贷,本质上是看到了回报率所以才干。所以说我们必须走出去,开疆扩土。否者当扩张不出去的时候,马上就会内部充分竞争。最后就是赚个忙活,疯狂内卷。

未来两个办法。向外扩张,解决生产力问题。

核心还是解决需求问题。

假如新兴行业。用不了3年马上卷。

举例子就是MCN开始裁员。

最终就是削减消费欲望,削减xxx

未来长期低利率。但是资产价格起不来。主要是没有赚钱效应。

那么新的题材很多都是一波流。总量上低迷,结构上一波又一波。给政策,新兴行业,低利率高估值。后面再继续卷。

生产力上。保国有企业。这样可以维持一个稳定的定价和发展。政策准入定价。

15、23年展望,未来的转机。

中国:国内政策。自己资产回报率会不会起来。

商业上不怕危机,怕信心不恢复。

欧洲:随着格局走。未来衰退中。

美国:利率高震荡。4~4.5%,未来就是走分子逻辑。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2-05 大类资产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