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八点,一切看似准备就绪。
静坐在书桌前、摊开专业书籍、备妥所需的文具,开始念书。八点十五分,打开手机查了个英文单字,顺便看一下邮箱里的信件,再滑一下脸书。
八点三十分,回到教材上。
读了约莫30分钟后,突然想起今日还没听「得到」的课程,立马拿起手机开始听课,听完课后再浏览一下留言,又一个30分钟。浏览留言的过程中发现有趣的概念,立即搜索相关信息,结束时,其实已经晚上十点了。
检视今晚专注于念书的效率,从晚上八时至十时,整整120分钟中,竟仅专注了45分钟。
原来信息量足以把我们的生活拆成碎片
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伯‧西蒙(Herbert Simon)曾经提出「注意力消耗」的议题,依据他的说法,信息会消耗接收者的注意力,因此丰富的信息可能导致注意力的缺乏。
“What information consumes is rather obvious: it consumes the attention of its recipients. Hence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creates a poverty of attention, and a need to allocate that attention efficiently among the overabundance of information sources that might consume it.”-Herbert Simon
对我而言,丰富的信息量所造成的注意力消耗,主要来自以下两点:
一、为了与社群紧密连结的社交焦虑
此言不假,现在我无论是工作,抑或者是私人社交,都紧连着社群。
为了维系与工作对象、友人、家人或是各式学习社团的密切连结,我需要时时查阅社群,以确保我没有漏掉任何一个讯息或信息,并期望自己能实时给予反馈或互动。
每日被淹没在电子邮件、简讯和社群媒体等分心事物中,时间开始变得破碎,它们的的确确,窃走了我的注意力。
二、为了不让自己输给别人的学习焦虑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的普及,提供了自学不同领域的管道与交流的机会。
当我透过参与活动、演讲,或透过关注不同领域专家,认识越多牛人/强者时,就越看清仅掌握单一专业技能,已无法产生足够竞争力。危机感开始迫使自己加入更多学习社团、买更多的学习课程。
这些新鲜、不熟悉的领域带给我学习上的快乐的同时,巨大的信息量冲击又消耗了我的注意力,额外又附送「这个想学、那个也想学」的学习焦虑。
而当我要专注于某一工作、任务时,这些学习焦虑与这般信息量,却又夺取了我的注意力。
而偏偏专注力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时间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吗?
有时,尽管拥有充足的时间,却无法达到我们想要的成效,是否因为我们闲置了我们的专注力呢?
《深度工作力》一书中提出,提高专注力可以帮助我们达到深度工作。依据作者的定义,深度工作指的是在免于分心的专注状态下进行职业活动。他认为这种专注可以把认知能力推向极限,而这种努力可以创造新价值、改进技术,并且是他人所难以模仿。
我想,若是能把工作时间的专注力最大化,就能将每个单位工作的生产结果最大化,也能拥有快速精通专业的学习能力。
那么,是时候重新拿回专注力了。
或许我可以尝试
一、赶走焦虑的情绪
影响注意力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焦虑紧张的情绪,会使我们变得冲动,急着要采取行动,更无法静下来专心思考。
我应该让自己放松点,适时包容自己的不足,先完成重要的工作,待有空余的时间再继续学习新知或新技能。
二、建立自己的仪式
仪式 (rituals) 应该要包含时段、地点。指定一个能让我达到深度工作的地点与固定的时段,并需要规范与限制、让我的努力有回报。
▏我在何处工作?工作多久?
每晚的八点至十点,我应该要把门关上,待在我的书房并坐在我的书桌前,专注地阅读专业书籍。
▏一旦开始工作,我怎么做?
禁止使用手机,每两个小时至少要读完一章,以保持高度专注。
三、一次只做一件事
人的注意力有限,认清自己真的无法同时进行两件深度工作,应该一次只做一件事,不要太贪心,不只要定规自己有做事,也要求高质量。毕竟,高质量的生产工作=花费的时间X专注的程度。
四、莫过度联机
最常见的分心原因之一,就是无所不在的联机文化,随手收个电子邮件、滑个facebook、关注好友的社群,都是一种注意力的消耗。
希望我能拥抱「减法」,减少社群使用并切记莫过度联机,在我的仪式时间内专心工作,相信仪式结束后再重新联机也不迟。
既然已经给自己下策略了,试行一个月后再来揭晓结果如何。
但愿到时,我能拿回专注力的主导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