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快叫阿姨呀”,中国式礼貌,正在摧毁你的孩子

哈喽朋友们,欢迎您的到来,记得点击上方『关注』,方便阅读更多育儿好文!

从孔子说的“不学礼,无以立。”中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这千百年来对于礼貌的重视。在以前,无论是高高在上的君主,还是平民百姓,他们的教育启蒙也是从“礼”字开头的,这也是中国是礼仪之邦的由来。那么,到了现代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依然是万事“礼”为先。

图片发自App

过年家庭聚会上,带着孩子来走亲戚的明宇妈妈,出门前对孩子千叮咛万嘱咐,说到时候见到人,一定要满面微笑,热情的和对方打招呼,否则没收红包。“如果不认识的人也要吗?”6岁的明宇很不解的提出了疑问,“当然!”妈妈当机立断。为了红包不被没收,一走进亲戚家,明宇就开始傻笑,一路打招呼过去,什么七大姑八大姨的,他见都没见过,所以越说到最后越小声。

“明宇,明宇,过来,给三奶奶表演节目!”好不容易打完招呼,正玩的不亦乐乎的明宇,又再次收到妈妈的夺命连环喊人。这次,他没有顺从的走过去,而是大声说“不要”!然后转过身不理人了。这下子妈妈觉得没有面子,觉得孩子在众目睽睽下,不听自己话,不但嘴里絮絮叨叨说孩子不懂事之类的话,更是要起身去找孩子,幸亏被拦了下来,否则明宇肯定是一顿揍骂。

类似明宇家长要求孩子懂礼貌的事件,大家是不是发觉特别熟悉呢?因为我们就是这样长大的,总是被父母要求见到人要学会打招呼,否则就是不懂礼貌的孩子。不知何时,不懂礼貌这个扣在孩子身上的标签,已经深深的让孩子感觉到困惑?我不是不懂礼貌,只是那些人都是陌生人,我为何非要笑脸相迎打招呼呢?难道就为了父母的面子,为了一句“乖孩子”?

这就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打招呼方式,深深地印在每个孩子的生活中。而家长们不但不觉得自己的方式有任何问题,反而觉得自己的方法,是正确的。你看人家刘备不是这么说了吗?“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真是有理有据的,让你都无法反驳了。

图片发自App

然而,但凡对孩子心理个性稍微有点了解的,就不会这样认为了。毕竟孩子的成长是有其个性的,每个孩子对陌生人的接受能力都有所不同,有时候面对陌生人,是真的觉得接受无能,为啥非要上赶着去凑热闹呢?而在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如何做才对呢?

一、不要过早给孩子打标签

孩子在成长的路上,会遇到很多问题,不要因为孩子不喜欢打招呼,就给孩子贴上“不懂礼貌”的标签。其实只要我们给予时间,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孩子并不是不懂礼貌,你看他对家人对老师对同学,对比较熟悉的人,每次都能自觉的打招呼。

由此可见,所谓的不懂礼貌,只是孩子不想在人际关系上进入某种尴尬的胡同里。你想啊,都是不认识的陌生人,即使你打了招呼,又怎样,接下来面对的还不是各自没有话可说,与其这样的结果,还不如一开始就杜绝了。反而让大家都觉得更轻松,这样的方法,难道不是更好吗?

二、孩子不是我们要展示的商品

结婚后有孩子的人,无论是家庭聚会,或者是同学聚会,都免不了拿出自家孩子,各种攀比。比如我家孩子英语怎么好,他家女儿钢琴八级了,你家宝宝又考了一百分。别以为这样就可以了,如果孩子在当场的话,会立刻让孩子上来各种表演。

这样的情况并非是特例,反而是经常式的另类炫耀。一旦孩子按要求完美完成了,父母不但脸上有光,更是觉得高人一等。如果孩子做得不好,就会被自家父母当场各种吐槽。试想一下,这么年幼的孩子,竟然被家长无形中拉到了成人世界的战场,这样对孩子真的好吗?

图片发自App

父母一旦形成了以上两种习惯,知道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困扰吗?

一、别人家的孩子都比我强

久而久之,孩子内心的自卑因子会越来越深,觉得自己无论做什么,都不能让父母满意,甚至对自我产生了怀疑,从而导致孩子,会更加的内向,更加的不想表现自己,反正我做得如何,总有比我强大的别人家孩子在我的前面,我为啥还要这么努力,我简直没用至极。

不小心达到了这样的内心委屈,父母若仍不发现问题的所在,久了没病也得出病了。很多孩子小小年纪就得了抑郁症,大多数都是这么被逼出来的。所以给孩子更多良好的环境,显得多么的重要。孩子最重要的是懂得自尊自爱自信,这才是正常的孩子。

二、做事不择手段只为达到目的

中国式父母的教养初衷,也有可能让孩子发展得很好。因为孩子每次见人都打招呼,让表演就表演,让背诗就背诗。每次总是迎来各种喝彩。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孩子察言观色,懂得了如何迎合大人,明白了如何让自己来表现,才能得到自己的目的。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或许会目标明确,事事力求完美,确实是很成功的孩子,可是你们知道吗?这样的孩子面对抗压能力几乎为零。因为成功带来的荣耀,已经让他的心无法接接受现实中的挫折。很多青少年因为压力,而做出各种自杀,他杀事件,也是这样来的。

图片发自App

孩子成长的路上,是需要父母从旁协助,从细小的打招呼开始,我们在培养孩子路上,不仅要做到事倍躬亲,更要知道适量减压。就是多了解一下,孩子成长过程心理上的变化,不要总是以别人都这么做,我们都是这么长大的为由,不分好坏的一股脑播撒下去。“尽信书不如无书”,这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你们说呢?如果你有不同的想法?欢迎留言讨论!

你可能感兴趣的:(“来,快叫阿姨呀”,中国式礼貌,正在摧毁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