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看他人的课,想教师成长问题

      全市上下开展“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年”活动如火如荼。作为完小校长,不仅要跟随高研班蒋师傅培养个人的好习惯,也要想办法去关注其他老师的成长。而“课堂教学质量”对于孩子的成长起最关键的作用。关注教师常态课,了解教师备课、上课现状,是我本学期一项重要的任务。计划利用近两周的时候听取学校每一位教师的家常课,就是提前一天或两天的通知两位老师做好上课准备,我抽空深入班级听课。上周四周五两天分别听了4节课,现将听课意见整理如下。

3月25日上午第一节课,二年级数学《认识万以内的数》,执教人:邱教师(30多年的工龄)。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答:(1)最大的三位数是几?添上一个珠子是多少呢?

(999 1000)

(2)最大的四位数是几?再添上一个珠子是多少呢?

(9999 10000)

(我的听课意见:第一个问题上一节课的知识,通过复习引出本节课知识,起到铺垫的作用。但老师不能只简单地问完,学生简单回答999和1000就了事。从999到1000,不仅仅是相差1的问题,是三位数向四位数的跨越,有要渗透对计数单位的理解,渗透“满十进一”的十进制计数方法的感悟。具体的方法是让学生借助计数器拨一拨,或者借助

正方体积木图让孩子交流自已的认识。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孩子的学习是深刻的还是肤浅的。而第二个问题是本节课重点研究的问题,不是复习题,不能简单地出示答案,而应该激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借助计数器或积木图进行说明。教师对课堂的主要问题认识不到位,不知道如何呈现,不知道如何开展有效地互动式数学活动。习惯于一问一答,认为学生说出了答案,就是学会了知识。所以教师课堂评价意识有待加强,要多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思考方法的评价。)

二、新课探究

1.认识“一万”

教师课件出示图1,思考:这个计数器代表多少?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教师拿出一个计数器,拨出9999(九千九百九十九),让学生读出这个数,然后思考:再添一个球子是多少?请学生上台拨一拨。一开始,学生不知道从哪一个数位拨。教师提示了一下,开始从个位添加一个珠子。就这样个位满了十个,退掉十个,从十上添一个,十位也满了十个,又退掉,从百位上添上一个,依次类推,直到出现了图2的结果“一万”。当学生操作完之后,教师再次演示讲解了一遍,并利用课件展示了从“9999”到“1万”的过程。

(我的听课意见:本节的教学重难点就是数感的培养和计数方法的渗透。要突破重难点的方法就是借助计数器或积木图辅助教学。邱教师在这个环节运用了教学通2.0中的课件和教具计数器要化解重难点值得肯定。处理不到位的地方是学生板演时,要让学生边拨边说,其他同学要认真听,听后要让学生交流。而教师只关注了台上的学生,台下的学生在干什么没有作出要求,导致课堂变成一对一的课堂,而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二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容易分散,能主动看黑板,主动倾听了孩子是非常少的,教师的眼里要有每一个学生才行,要经常用各种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教师缺少这种互动的意识,只注重自已的教,所以这里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教师又出示第二问题,数一数。

教师没等学生观察,也没等学生提问,或许教师也没有把这个积木模型图的作用弄懂,只带着学生数了一下,知道是一千一千地数,数到第十个就是一万,就转到下一节环节。

(我的评课意见:北师大版教材的一大特点是“情境图+问题串”,教师要学会对情境图和问题串的编排意图与作用解读到位,开展教学活动要有的放矢,才能收到事半倍的效果,如果只是蜻蜓点水,教与不教有什么区别。)

……

(总评:这是一节比较低效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教材编排意图理解不到位,处理方法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教学只关注个别孩子的学习,教师语言表达能力有待加强,要设计过渡环节,使教学具有连贯性,层次性,递进原则。要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多设计一点趣味性的,竞争性的操作、交流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孩子的学习效果,一节高效课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有坚持学习与反思的意识,对自已的教学行为有严格的要求,不能存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消极态度。追求完美要用一生去实现。)

第二节,四年级数学《四边形的分类》,执教人:王老师(6年左右)

教学过程略

总评:王老师属于一种肚子里有货,不知道如何倒出的人。也就是说教师角色转换的问题。很多老师最大的通病就是只想着自己的教,没有真正思考教与学的双边关系。一节课下来,学生几乎参与不了课堂的学习活动,很多知识都是老师在讲,最后学生巩固练习的时候问题一大堆,老师还在发牢骚,“这么笨,这些都是我在课堂上讲过得,为什么还是做错了?”总之,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一厢情愿地走自己的讲授知识的路子,课堂不考虑生成性的资源,不考虑学生知识的盲区,不考虑学生的主动参与。不考虑课堂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也就是说,老师的学生观太弱了。惊叹——平时看着老师们改作业,写教案,辅导学困生,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地,挺为大家辛苦的样子心疼。当走进教师们的常态课之后,更多的是难过。忙碌的老师们都在忙碌什么?自己的课都是什么样的课?你班孩子的素养如何提高?看来“课堂质量提升年”活动的开展是看到了问题的实质,期待各个学校的课堂调研工作都能落实到位。

第三节课,三年级语文《池子与河流》,执教人:盛老师(实习代课)

总评:盛老师刚入行,只教了一个月的书,之前提醒她先读好课文,多翻阅教学用书,多上网学习一下课堂实录,了解一节课的教学流程,教学方法以及语文字词句方面的教学要求。今天算是对她这段时间摸索成果的抽查吧。一个词概括:任重而道远!这是一首诗,而且是略读课文,怎么教?教什么?老师没弄明白。老师没喊上课,就开始讲课文了,声音比较小,大部分学生还没意识到上课。教师简单介绍了一下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带着学生把自学导读要求读了一下,问了一下“河流”有什么特点,出示了生字齐读了一下,接着让学生自由把课文读了一遍,读完之后没有朗读评价,也没有检查朗读效果。提出:池子与河流的观点,你同意谁?让学生标小节,找到池子与河流的话语。教师利用教学通2.0出示课本,双页的字很小,坐后面是看不清楚的,教师根本没意识到课件的作用和学生的视觉情况。接着老师带着大家一句一句的分析着每一句话,讲完了每一句话,结束语是:这篇课文我们学完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哎哟,我的天呀,我想问一下老师,您这样上课,你觉得孩子有什么收获?教学不是自己的教,一切从孩子出发!从这一点出发,审视一下自己的课堂,你便知道该怎样上课了。对于新老师,我对她没有提出很高的要求,只提醒她把握以下几点,第一,上课时要喊上课,要有仪式感,这个环节是提醒学生开始上课了,收收孩子的心,做好上课准备;第二,一篇课文的学习要从读课文着手,让学生读正确,读通顺;划出不认识的字或词,扫除生字词障碍;会认的字,落实读正确,会说结构、偏旁、会组词,特别是学困生的落实情况要有激励性的抽查方法。第三,这是一首现代诗,诗的节奏、韵律要把握,怎样把诗朗读好是关键(语文的“听说读写”中的“读”要落实到位)。第四,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最后交流你同意“池子与河流”谁的观点,训练“说”的能力,对于寓言的含义其实不是重点,只要学生读完了,基本上略知一二。重点是放在让学生学会借助寓言故事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指导学生利用文本去交流,去阐述自己的观点才是教学的目的。很多老师把分析寓言的含义当作了教学的重点,所以学生在课堂上的朗读和语言表达得不到训练与发展,整节课都是老师的讲解与分析。

      最后提醒她,语文老师要转变观念:把“教教材”的观念变成“会用教材”交流,多在课堂上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不要搞教师的一言堂。课堂上,如果只让学生带着耳朵听,效果是不好的。学生参与的越多,效果越好,树立学生学习观。

第四节课,六年级数学《图形的旋转(一)》,执教:段老师(20多年教龄)

教学过程:

    一、感受旋转现象(课件出示钟面、风车等动态图)

    二、老师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分针的旋转方向。

区别: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三、出示加油站:横杆是怎样旋转的?

观察示意图:引导学生得出旋转三要素:中心点 方向 角度

    四、在方格图中,画出线段AB绕点B顺时针旋转90度之后的图象。引导学生明确要求后,独立作图。几分钟后反馈交流。

      五、课堂练习。出示课本后的练习,教师不放心,把题目分析了一下,再让学生去做。其他的练习课堂没时间完成,要求下一节课再讲解。

        总评:这是四节课中最好的一节课,教师从情境导入,到课堂演示讲解,学生观察归纳知识要点,再到课堂练习。环环相扣,重点突出,讲练得到,板书设计简要美观,师生互动效果较好。课堂纪律,学生学习习惯都比较好。一点建议:教师课堂教学比较拘谨,对学生主放心,不敢放手让学生去交流。例如练习讲评时,老师没有让学生介绍题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而是老师反复强调要注意什么。练习是用来检查学生的效果或巩固学习成果的,不管学生练习结果如何,要允许学生出现各种情况,让学生去分享自己的所思所想,在交流中升华各自的认识,不要害怕学生出错,错误资源的利用也是为了下次不犯错。制止错误的出现,学生反而不知道自己可能出现哪些错误。

      关注教与学,尊重你我他的成长规律。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工作与生活中要多学习多思考。

      前进的路是曲折漫长的,也是辉煌的。

        反思:  一个人的成长或教学水平不是和年龄成正比例的,只和你的学习力和反思力成正比!             

                      2021年3月27日晚

你可能感兴趣的:(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看他人的课,想教师成长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