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中首次提出三维的健康概念:“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而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完好状态”。1989年WHO又进一步完善了健康概念,指出健康应该是“生理、心理、社会适应和道德方面的良好状态”。
世卫组织花了40多年的时间,通过数据追踪实践再次强调了心理和适应社会的完好状态,对于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状态已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体格健康。
还记得那位公交车司机,将自己的愤恨不满发泄到无辜的乘客身上,带着一车人直接冲到桥下,造成众人死伤的惨案吗?
著名的心理学副教授徐凯文,在实验中发现,在高三和大学阶段爆发一种病,他称之为空心病,生病的孩子们,没有追求,没有价值观,高考结束后,没有了航行的方向,心里空落落的,在本该激情奋斗的年华找不到生活的意义 ,成天浑浑噩噩过日子。所以,大学校园也时常会有抑郁,与同学相处不和谐,学习成绩不合格被退学,甚至轻视生命而走极端的案例。
这些案例都在提醒我们,心理上的疾病发作起来是多么可怕的,尽管平时病症是隐匿的。这些事发生别人身上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是痛不欲生的事故。心理疾病需要漫长的时间一步步形成,如果在这形成的阶段中,病人有正确的引导,有疏通的能力,悲剧就可以阻止。
《可塑的我》这本书,带给你这样的引导。
本书的作者陈婕君,被壹心理评为201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心理学家之一,是美国麻省心理咨询师,在高校开展临床心理学教学,有着13年心理咨询临床经验。
在书中,作者以人生成长路线为时间轴,运用心理学指导,通过剖析诊断每种负能量行为背后的原理,让人们重新建立更好的自我认知,让心理更成熟,不仅顺利助你度过中年危机,也让你人格变得更加完美。
一个人最终成为他自己,是一个动态的独特的过程。
有人会说,我都成年了,一直都是这样的思维模式和处世方式,成长改变已经很难了。其实不然,心理学发现,我们遇到困难时是有能力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征,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可塑性。
前面说到的空心群体的孩子,《可塑的我》一书中指出根源之一是他们都拥有一个被包办5~13岁。
不论你是家长还是走在成为家长的路上,也不论你在社会角色中定位是什么,这本书的带来价值都是巨大的。
下面就跟我一起来欣赏书中的吉光片羽,感受它的魅力吧!
一、学会玩耍。
在儿童期没有好好玩耍的人,往往在事业上会遭遇瓶颈。作者发现,在自我转变的重要环节,最主要是学会玩耍,这对成年人看似可笑的方法,在实践中几乎可以100%帮到中年危机的人走出困境。
在玩耍中,互相协调,去了解别人,又从别人这面镜子中从更多层面了解自己,真正的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更有主见,同时拥有同理心,共情能力,换位思考的能力。
在玩耍中,慢慢进入做事情的状态,这就是专注力。
注意力集中,创造力的旺盛是所有人天生就自带的状态,出了问题要学习的是如何恢复到全盛状态,而不是学习重建这个状态。
5~8岁是习惯养成阶段,玩耍时,孩子的专注力和创造力都是天然的,家长放手让孩子和小朋友玩,不需要刻意努力,会玩耍的孩子,长大后就会有办法调节自己的情绪,遇到困难就不是放弃而是坚持。
价值观就是学会取舍,价值观的形成是不断练习不断试错的过程,如果父母包办孩子就少了练习、选择面对取舍的过程。
每一个环节走过捷径,最终都会在后续的环节中变成最长的弯路。
成绩越好,弯路越长。家长放手越晚,孩子成长遇到的问题就越多。
二、学会情绪管理。
有的人认为,自己没有管理好自己,生活也不自律,就会产生很沮丧的挫败感。书中指出,掌控不等于过度控制。掌控是面对变数,能灵活的处理。成功学的自律并不是绝对的,如果做到能完成自己的事情,又能平衡自己的情绪,才是最好的状态。
情绪泛滥,会影响思维能力的发展。当出现了很多情绪,那么理智和情感、想法和情绪的平衡就从掌控滑落到了过度控制,后果就会导致注意力集中在过程和手段上,而不是再关注目的,与我们的人生目标就相差太远了。
那么该如何调节情绪呢?其实情绪控制与肌肉控制能力一样的,也是需要锻炼。
调节情绪三部曲。意识到负面情绪,觉得不想面对而逃避,现在需要锻炼情绪,需要做的就是与压力多待一会儿。有意识的寻找调节情绪的机会,而不是逃避。比如延迟吃零食试验,压力大想吃零食时,延迟10~20分钟,继续做倍感压力的事,发现不是非吃不可时,再延迟不吃继续做有压力的事,这样循序渐进的锻炼,面对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越来越强大。
管理情绪并不是压抑情绪,因为压抑是一个持续发力的过程,也会消耗精力。要释放压力,然后将愉快的情绪填充进去。
你要记着呼吸,当你心理力量不够强大时,需要身体替精神承受感觉。保证呼吸,有意识的放松承受压力的身体部位,让压抑在身体释放。
三、学会精力管理。
管理好自己的精力。首先理顺现在的生活,其次腾出精力为后续发展积攒能量。一个人的意志力精力,专注力都有限的,如果某一阶段消耗过多的精力,又没得到及时补充,就透支了后续阶段的能量。
如何管理精力?
首先是身体的管理,不生病,高质量睡眠最重要,体能方面多参加对抗性的活动来调整精神状态,通过呐喊、运动将自己内心释放,减轻压力。
还包括进食食物,压力型的进食和暴食都是身体智慧的体现。真正解决并不是治愈消化道,而是要调整整体生活状态。
建立健康的逻辑能力和思考能力。要走出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困境,从容面对。能明白世间事没有最优解答,只有不断寻找把这件事解决好的办法。
人生要学会放弃完美,人的自律和意志力都需要精力支持。我们要意识到自身的局限性和自身的资源不足,复杂的情绪也会额外消耗我们的精力,同时精力不足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情绪不稳定。
四、学会情感交流。
人类的六个基本要求,除了食物、接触、运动,绝不能忽视在心理上还有爱的需求、联结的需求、情感流动的需求。
打开心门,加入合适你的社交圈,会让我们深度理解人性的能力,灵活面对世界的规则与限制,更好的融入社会,帮助我们识别发展自己的心理能力,如信任感、自主性、专注力、自发性,精准的修复自己的短板,帮我们找到自身行为与动机之间的偏差,让生命中不再有那么多“为什么都是我的错”,帮我们找准自己的定位。
拥有成熟的情感互动,可以表达你的需求,也允许别人拒绝,在别人拒绝时,会同时考虑对方的难处和自己的需求,不会把一件事上升到对一个人也包括自己的否定,这是一个人自尊稳定的表现。
当我们诚实直接的表达自己正当的需求,得到合理的回应,就会建立一个很好的依恋循环,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从而内化成对自己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安全与信任是贯穿一生的自信和勇气,建立良好的自尊,日后遇到困难就有支撑。
建立自己的影响力。利益带来的是服从,而影响力是建立在真实关系和共情基础上的。
五、认识一个重要的概念——限制性观念。
限制性观念,根源在原生家庭。小时候,如果我们听了父母太多的“你不能这样”“你不能那样”,它就往往会潜意识的从我们脑子脑海中冒出。
一个简单的方法发现它,听到“应该”就意味着潜意识限制性观念出现了,所有的“应该”都在标记着一个冲突,自己内心需求与外界压力带来的限制性。“应该”是以损耗性的压抑自己合理需求为代价的,观念冲突“应该”出现时,就是重新复盘自己的绝佳契机。
结束语:
究其一生,我们都是在寻找一种平衡的状态。以上哪一项偏颇都会导致你的整个生活状态失衡,事态会不停的发展,年龄会增加,我们的精力也会慢慢下降,如何平衡?如何掌控人生?《可塑的我》一书告诉我们,自我重塑是人人都可获得的能力。人生掌控力等于一种心理能力,通过书中介绍的工具可以锻炼,发展并完善出相对稳定的人格,整合自己内在的冲突,一步步走向自我的实现。有了《可塑的我》书中的指导,在人生的每个关口学会自我重塑,你会变得灵活、从容、快乐、内心充盈,踏实自信,学会了这种能力,也就获得了人生的掌控力。
如果没有反思,生活就会得过且过,经历就不会沉淀为智慧,要想开始成长,就必须立足于每一天的生活。
打开《可塑的我》这本书,一共有七章,每章五小节,每一小节都是人生的指导。此书从思想上让你觉醒,帮你诊断找到事物背后的原理,用方法教你冲破原生家庭和各种限制性观念设下的樊篱,一点一滴的突破,终身成长,塑造出内在安宁且强大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