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初中生为何跟同龄人相处不来,朋友都是大学生?

图片发自App

微博上看到一个短视频,8月16日,14岁的初中生徐同学跟着妈妈从浙江到上海参加书展,

记者问他: 你有哪些兴趣爱好?

徐同学: 爱好比较广,骑车、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攀岩、徒步、橄榄球,偶尔打打高尔夫……

我出去参加夏令营比较多,慢慢就兴趣就多起来了

记者: 你有数过自己参加过多少次夏令营吗?

徐同学: 十二次

记者: 那你都去过哪些地方呀?

徐同学: 瑞士、德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荷兰、韩国、印度、非洲……我刚刚也是从夏令营回来,在沙漠里面一天不喝水,走了40多公里,雪山又是下着暴雨,零下几度走了30多公里……

记者: 您去一次大概花费多少钱啊?

徐同学: 两三万

记者: 您自己会心疼爸爸妈妈给你那么多钱出去旅游吗?

徐同学: 他们自己旅游花的比我多

记者: 像你们一家人一年旅行大概得花多少钱呀?

徐同学: 三十万

记者: 爸爸妈妈是做什么工作的呀?

徐同学: 商人

记者: 你想不想从商呀?

徐同学: 我不想

记者问为什么?

徐同学表示经商没意思: 我想做服务业,他们是打算18岁以后就不给我经费了,我有时候还会去某个店打工,我爸说让我多体验一下生活,然后培养一些兴趣爱好……

读死书,虽然能考上名牌大学,名校,但是感觉过分的读书也没什么用,我朋友大概都是大学生,

记者: 为什么会跟大学生玩?

徐同学: 就是平时感觉跟同龄人相处不来……

这个初中生的见识和经历挺让人羡慕的,学校里的同龄人跟他不在一个层次,没有共同话题,只因他经历丰富,见识广,所关心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普通初中生话题圈

评论里很多人归因于他父母有钱,有条件给他创造非凡的经历,

不可否认,经济基础确实是很重要,没钱没人脉真没办法参加那样的活动,但是能让孩子开阔眼界发展兴趣爱好的活动并不都是拿钱砸出来的,

我更羡慕的是他的父母在孩子的教育上有见识有格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比如开头说到的参加书展,因为妈妈去,他是跟着去的

普通家庭的孩子,有些不是输在经济基础上,父母都希望孩子成才,但有个现象根普遍:

一味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从不学习,认为传授知识是学校老师的责任,把孩子送进了学校,老师就应该教育好,父母只需要保证冷暖,吃好的穿好的,

Z暑假去一中外交流的夏令营当助教,回来跟我说起一个现象: 有些中国孩子的父母对孩子过于关心,眼界狭隘,对孩子饮食起居的关心程度远远超过学习锻炼,

家长每天在群里问得最多的就是孩子吃的什么,住的哪里,玩的怎么样,

甚至有家长因为在夏令营吃的住的没家里好,连夜开车把孩子接回了家,舍不得让孩子吃一丁点儿苦

所以孩子的眼界和格局,对社会和自我的认知,不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他们深受父母的影响

我试想过,即使教育部门创造条件,免费举办夏令营、徒步旅行、丛林历险、穿越沙漠、下乡体验生活等活动,这样的家长也不会愿意让孩子参加

这不像一块做好的红烧肉,马上就能吃到嘴里,这些活动,对孩子的影响不是一两天就能看到的,它是人生中的体验,帮助孩子发现并确认自己喜欢什么,培养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影响的是孩子的未来和性格

类似于一个实验中的延迟享受,但做父母的,不愿意花时间等待,宁愿现在给孩子一颗糖,也不愿意让孩子走上成长必经之路,从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2颗糖,和谁也给不了他的人生经历

那么作为已经成年,或即将成年的大学生,是不是该主动走出舒适区,踏上取经之路?

文/迷茫懒惰君

你可能感兴趣的:(14岁初中生为何跟同龄人相处不来,朋友都是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