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校劳务费
劳务费是一项单列的预算,不是说什么不发给学生就能留着xxx的,这点搞清楚。根据不同的项目,一般劳务费占比不能超过10%,具体有变化,越大占比越低,也就是说200万项目实际支出劳务费最多20万。这还是卡着预算上限写得,而且这样写就不能有专家咨询费了。
折合算下来,一年按10个月算就是一个月2万,看着挺多的吧。但是假设一届硕士4个人,硕士三年,在读就有12个,博士假设一届一个,在读的至少三个吧,这都16个人了,还不算多招的博士还有借名额的硕士啥的。毕竟,能年入200万的老师,一般学生规模都很庞大。
二、因为项目是分期发的,所以很多老师一年入账远低于200万。别死抬杠说什么我们老板今年拿下一个500万项目,因为:
第一,现在大项目都是联合申请,经费卡要拆分成多个,到你们老师手上要少的多。
第二,越大项目劳务占比越低,因为劳务是按工作量提前计算的,项目越大老师在名单中占比越高,老师的钱在绩效里。
第三,年入200万基本上是一个中等梯队的实力,一个梯队一般至少三个老师撑门面。
最后,也有极个别老师真是手里有钱就是不发的,那基本上可以认为是脑子不开窍。因为发不出去的劳务几乎一定会被收回,甚至还会被扣上一个虚报预算的事。当然这样的老师我也是见过的……不过总的来说基本上没钱的占多数,而且是真没钱。
三、高校硕导为什么绝大多数都不愿意给学生发补贴?
1. 很多硕导本身没经费,也得发的起啊,自身难保;
2. 即使有经费的是否愿意分给学生,要知道很多教授连团队老师都不给经费怎能会给学生;
3. 硕导受制于本身学校的制度和团队文化,除了国家规定的助研补贴,那就要看硕导本身的情况。给更好,不给没错。
4. 有些导师课题为了指导发文章而已,没有输入的话,发津贴这个投入产出比太低了。现在硕士招生也泛滥了。
5. 答了这么多,作为没有硕导资格的人,我发给联合指导的学生补贴的钱是靠产业化挣来的辛苦钱,他们还没报道帮他们租房子,发饭贴、交通贴。这并不值得学习,个人的做法也很难复制推广,还是希望在硕士培养上的制度上有保障。教他们东西,我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有时候是热情,所以国内教育投入本身不均衡和严重不足限制了从本科到研究生的培养。
6. 应该怎么办?靠自己。不管是老师还是研究生,真正明白这点很难。
7.这个劳务费虽然都是用学生的名字报出来的,但都是从老师拉的项目中出的钱,老师一般认为这是他自己的钱,如果干活了,老师或多或少都会发点,但如果老师本身并没有项目,就极有可能不发了。
四、
①从个人讲,可定是要尽量追求自己想要的,对自己有意义的。但至于哪种模式对你成长最有帮助和价值,需要自己摸索。
②从实验室和导师的角度,你占用了社会资源和实验室资源,读了硕士研究生,却只想实习才是你需要的,这对其他学生和老师是不公平的。或者说,这是你自己的选择错误,却要实验室为你买单。
③每个人都会遇到很多难以抉择的境地。如何走出这一困境,解决问题,也是真正让人成长和成熟的过程。类似的问题即使毕业以后还会遇到很多。试着学习如何沟通并解决问题、如何合理分配自己的精力和时间、如何平衡自己想要的和自己被迫必须要做的。
五、如何看待老板给学生不发钱,或者发钱少的问题。
读研究生就不是说为了从老板手里多赚点钱,而是学到更多有用的知识,掌握如何学习,提升自己,拿到学位证和毕业证。
从这个眼界而言,不要因为少发几百块钱或者根本没发钱上较劲。在学校的期间真的把本事学到了,出去工作之后一个月的工资就是老板几年发的钱的和。所以站在更高的眼界上,不必要为了这点钱觉得老板做的不好,抱怨这里,抱怨那里。
老板发钱少或者不发钱只是一种奖赏,觉得你办事靠谱。在老板看来,给我带来了很大的利益,我就应该给你发钱的。但是你的努力不一定会给他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所以你努力学习或者工作了,但是没有得到老板给出的钱,这是合情合理的。
作为高校的学生应该本着学习的态度,以学习为目的。自己努力学习和辛苦工作的评价指标是自己是否学到了新的知识,掌握了新的技能。
作为高校的学生不要想着等老板给发钱来补贴自己生活费。一定对老板发钱抱着平常心,有那就很感谢认可,没有也没关系,我还是学到了知识。
六、如何看待明明大家同样做事,为什么有的人发钱多,有的人发钱少?
1.大家虽然同样做事,但是有些人做事积极和老板沟通就会让老板觉得其实事情仿佛是多做了一样。
2.老板处理的事情多了,对平时安排事情比较省心的同学比较在意。
3.发钱存在差异,那是老板心里对大家评价定位,不代表大家努力的多少。
4.老板也会适当评价学生的工作量和难易程度来考虑哪些人应该多发,哪些人应该少发。
5.在公司
老板不急不慢的说:“首先,他俩不是我亲戚;其次,你上了10年班,但是每年只能给我创造50万的利润,我拿出20%分给了你,但是他们两个人,不做事就能给我带来500多万的利润,是你的5倍,我给人家这么多、好吃好喝的养着供着,有什么不应该的。要是你也有这本事,我也给这么多,你每天不上班照样拿工资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