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读书笔记(十八)

      今天我阅读了《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第五章的第四节——未来名著阅读测试的新形式。

      近几年来,出题者力图通过创新各种题型,引导师生走进名著,让学生的阅读行为真实发生,尽最大可能地纠正以往不读书、只读简介或死记提纲、硬背试题答案的“伪阅读”,打破“考什么读什么”的局面,促进阅读常态化的实现。展望名著阅读测试形式,需要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其一,借鉴国外经验应试,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相结合。其二,名著测试与课堂活动形式对接,采用灵活多样的测试形式呈现学生的阅读过程。

      我的思考:五年之前的名著阅读确实是在弄虚作假、自欺欺人,而其中原因就是考试题目的机械死板所导致。因此,改变评价制度势在必行。

      吴老师依据高中课标对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相关要求,说明名著阅读表现性评价和应试性评价的实施策略。

一、名著阅读表现性评价设计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围绕核心目标,在必修阶段的教学中,可以从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两个维度构建“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评价要点。其中,学习过程维度重点关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行为表现。而在学习结果维度上,无论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是学生的互评或自评,都要以学生的作业为依据,通过学生作业的“成品”或“半成品”来评价学生相应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学生的作业应该分阶段布置,随学习任务逐渐展开。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可以从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三个方面,安排学生的学习任务和需要完成的作业,并根据作业的内容确定评价重点。

        学生初读指定作品,可以设计撰写内容提要,编写长篇小说主要人物的小传,画出小说,情节结构图和人物关系图这一类作业。完成初读的相应任务后,要求学生深入阅读作品,撰写评论,并在班级内研讨交流。学生读完一整本书,需要反思学习过程,撰写学习经验总结。

      我的思考:吴老师对整本书阅读过程中的“初读、读中和读完”这三个环节的作业类型和目标进行了具体阐述,讲得通俗、在理。

      基于对表现性评价的理解,名著阅读的表现性评价流程设计如下:1.公布学习任务表。2.学生根据学习任务表确定学习任务设计方案。3.完成学习任务后,按照评价维度描述完成评价任务报告单。4. 整合报告单相关数据返回评定结果报告单。

      我的思考:此流程设计环环相扣,操作性强。在未来的整本书教学中,我可以模仿一下。

二、名著阅读应试性评价设计

      名著阅读的应试性评价应以具体的情境为载体,以典型任务为主要内容,采用组合式测试材料,设置题组,综合考察,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名著阅读应试性评价测试工具的设计思路有三种:

(一)指向素养的综合表现

      名著阅读的测试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测试的内容之一,测试工具的设计需要整体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二)侧重情境的有机统整

      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具有解决复杂问题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在名著阅读的测试中,问题情境的有机统整需要受到特别关注,在测试工具中有突出体现。

(三)关注知识的迁移应用

        名著阅读测试中的知识迁移更为关注,借助已有的概念性知识解决其问题,依托已有程序性知识解决新情境中的新问题。

      总而言之,名著阅读的未来趋势可以概括为“真实”,设计真实的任务情境,考察学生日常生活中真实的阅读行为,呈现学生语文素养的真实表现。

      我的思考:名著阅读的未来趋势是指向“真实”。而语文本就是来源于真实的生活,名著阅读评价方式的发展趋势恰恰是在进一步加强语文与生活的联系,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进一步的统一。对此,我满怀期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培养真正的阅读者——整本书阅读之理论基础》读书笔记(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