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感2

  坚持与不坚持,这个度就在于身份认同。你做事当然要有坚持的精神,但是不要坚持到把自己的身份认同押在这件事上的程度。就算放弃这件事,就算不做这个工作,你还是你。

    事实上,把工作当成身份,恰恰会损害你做好这份工作的能力。

    有人专门做过研究。那些从小立志要当科学家的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常常意识到真正的科学家太厉害了,感觉自己比不过,就放弃了。反而是那些没有什么要“当科学家”的理想,只是喜欢做科学实验的人,反而对科学有更强烈的兴趣,更容易坚持下来。

    这个道理是你应该追求“做科学”,而不是“做科学家”。就算做不成科学,你还是你。你不需要用“科学家”定义自己的身份,更不需要用这个身份支撑自己活下去。

  我们在人生的路上经常会遭遇身份危机。「天生我材必有用」,那我到底有啥用呢?我到底是谁?身份过早认同并不会解决你的身份危机,它只是掩盖了你的身份危机。你还是强烈地想证明自己,而且该重新思考不重新思考,该放手不放手。

    有研究表明,20岁的时候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最确定的学生,到 30 岁的时候也是后悔最深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一来思想闭合,二来过度自信。他们认为自己选定的那个职业就是最好的,他们看不起其他职业,整个思想进入了隧道之中。

    *要知道人生是漫长的,你不太可能一下子就遇到最适合自己的职业。而且根本不存在“最适合你”的职业,每个阶段的你适合不同的职业。格兰特建议每年重新思考职业两次,问问自己,理想是否发生了改变?当前的工作角色是不是做到头了?是不是考虑换一种工作?

    做这个重新思考可以有点科学家精神。去考察一下其他领域中你佩服的人、你羡慕的人。看他们每天在干什么,他们做的事情和你的兴趣、技能、价值观是否一致?去尝试一下他们所做的事情,看看自己能不能做。

    那你可能会问,我们对终身伴侣,也应该用这个态度吗?比如结婚十年了是不是应该重新思考一下,换个伴侣?不是啊。格兰特绝对没有鼓励大家离婚。

    重新思考在婚恋上的应用是这样的。你小时候可能有一个梦想,说“我长大一定要找个黄蓉那样的妻子”,或者“我必须找个杨过那样的丈夫”。这种儿时梦想跟梦想当科学家一样不靠谱。长大之后的你,碰到一位异性,你跟ta在一起相处非常愉快,唯一的美中不足就是ta不是黄蓉/杨过,这时候你怎么办呢?难道继续寻找吗?

    格兰特说别找了,这个可能就合适。你早就不是当年的你,黄蓉也早就不是你小时候理解的黄蓉了。婚姻没有所谓的“正确模式”。伴侣跟工作的区别在于伴侣自己也会变,你们在未来的相处之中双方的自我认同都会变化,良好的婚姻都是双方一起变。

*这个关键思想是不要用固定的标准寻找好东西。幸福也是这样。

  如果你先设定一套幸福的标准,说“有房有车、年收入50万”算幸福,你会发现你永远都不会幸福。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越是这样的人越容易得抑郁症,越是整天评判自己够不够幸福的人,越是不幸福。因为他总是在评价生活,而不是真正在体验生活。他过多地考虑自己的硬指标,没有考虑到社会活动对幸福的影响。他追求的是幸福的强度而不是频率,他忽略了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幸福。

  最重要的是,真正的幸福并不来自某些条件的满足。达到了你定的那个硬指标,那个幸福感只能持续很短的时间,你马上就有了新的指标。

  而真正的幸福不会随着时间减弱。因为它来自意义。如果你觉得你正在做的事儿很有意义,你的生活很有意义,这个是实在的幸福感。

而意义跟自身的改变有关。

  *格兰特的一个洞见是,如果你现在感觉不幸福,那么你应该改变的是自己,而不是外部环境。幸福不是取决于你所处的位置,而是取决于你所做的事情。

有人说住三线城市不幸福,住北京才幸福。有的说北京太忙了不幸福,住海南三亚才幸福。有的说必须进入某个工作单位才幸福。这都是不懂幸福。事实是你如果在一个地方不幸福,换个地方也不见得幸福。

  格兰特提到一个电视节目。主持人假装自己是在给意大利旅游做广告,他那个广告词说得非常好。他说,有些游客到了意大利会感到失望,但我想说的是度假的作用是有限的。度假能让你看到一些长得不一样的松鼠,但不能解决你深层的问题。我们可以带你去远足,但是不能把你变成一个喜欢远足的人。如果你之前是悲伤的,坐上飞机就来到意大利,那意大利的你会依然是那个悲伤的你。

  那怎么办呢?格兰特举了一个学生的例子。这位同学到沃顿是冲着排名来的,可是来了之后觉得沃顿的社区感不强。这里的同学都埋头学习,大家不怎么交往,她感到很难融入这里,想要转学。

  格兰特告诉她,你先别急着换地方。与其重新思考去哪上学,你还不如重新思考如何度过你*现在*的时间。沃顿不好你可以改变沃顿啊?就算你改变不了整个沃顿的文化,你可以创造一个新的亚文化啊。

  结果这位同学就找到了另外几个同学,发起了每周一次的咖啡聊天活动。他们形成了一个小社团,还邀请到其他同学一起。这个小社团不但让这位同学感到了幸福,而且让其他同学也感到幸福。

  幸福来自于意义,意义来自于贡献,贡献又来自于你做的事情。你总要尝试做很多事,才能知道你能做出最大贡献的事情是什么,你才能找到你的幸福是什么,你的身份认同到底是什么。

  人生是一个开放式的系统,走不同的路线可以到达同一个地方,从同一个地方出发也可以去往不同的地方。因为这个开放的性质,工作、贡献、意义、身份认同和幸福都是你自己寻找出来的,而不是你一开始就知道的。你需要经常重新思考,你需要科学家式的好奇心和实验精神。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有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