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道一如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原创  山顶洞人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视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解析:

      译文是好懂的: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的、炫耀的行为,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老子用“企者不立,跨者不行”作比喻,说明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的后果都是不好的,不足取的。这些轻浮、急躁的举动都是反自然的,都是短暂而不能持久的。如果自我炫耀,急躁冒进,反而达不到目的。

        我们为什么总是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因为我们有欲望!这不是简单的指性欲,而是对万事万物的贪求。因为有贪求,所以我们就是凡夫俗子,就是六道里轮回不休的众生。学佛人都知道有六道,于是求解脱,但抱着贪心去求解脱,除了增添更多的业力,恐怕没有太多别的作用。

      有些邪师还鼓励弟子们要善贪,就是要以善的名义去抓取,还说这是出离苦海的基石。他们让人们在时间、金钱和注意力上不断地加大投入,结果投入越多就越希望得到一个好的结果。就像赌博一样,越是亏空就越想还本。于是,邪师们就利用各种仪式,各种说教,将越来越多的渴望庇佑的人拢在旗下,使得自己的名望越来越大。结果通过大家的贪求,实现了他们的财富自在。

      接下来的问题肯定是:“那该怎么办?”别急,我们先来分析一下。真的是一切皆苦吗?我在现实生活中受过很多苦,但回过头去看,觉得这些苦才构成了我精彩的人生。推而广之,三恶道真的那么可怕吗?站在“不死”的历史长河来看,只不过就像演员演戏一样,演绎着各种各样的角色,而演员本身是不会因为角色的苦乐而苦乐的,除非入戏太深。所以,“苦”只是方便说,是为了引导众生去觉悟。听说天人的寿命极长,而且只有乐,没有苦,我也曾经向往这样的生活。然而,后来一想,整天啥事没有,只是乐,而且想结束这种乐都不可能,那该是多么的可怕啊!

      再反过来看,“苦”才是真正的好东西。因为有苦,我们才会觉悟;因为有苦,我们才有七彩的人生。苦就是乐,这是绝对的真理。可笑的是,我们这些人总想出离这个五浊恶世,去另一个极乐世界。六祖说:“东方人造罪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罪念佛求生何国?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殊不知,追求出离的心当下就在五浊恶世,而放下就是极乐世界。

      这里有个问题,极乐世界到底有没有呢?从相上说,肯定有!它是阿弥陀佛用自己的功德化生的。所有的星球都是以实体的形式存在的,而极乐世界则是以虚态的形式存在的。问题是,极乐世界可真不是那么容易去的,要么与阿弥陀佛有很深的缘分,要么心里真的纯净到只有“阿弥陀佛”这一念了,这看似简单,实际上是难以做到的,因为业力自然拉扯着我们妄想纷飞,不能自已,尤其是临命终的时候,各种债主、鬼使都来了,只能随业流转。由此看来,想以妄想心、贪求心,凭着一句“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还是少点妄想,踏踏实实地修行为好!所谓出离,是出离自己的贪嗔痴慢疑,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苦可以出离的。因此,当听到出离、解脱之类的词时,我就无语,就好比自己造个监狱将自己关在里面,然后再千方百计的越狱,这才是无法出离的、真正的苦啊!

      我这么说,可能有人又会想:“既然有求皆苦,如果把有求的欲望灭了不就行了?”我说没这么简单。第一,恐怕没有人能够做得到;第二,“想灭掉欲望”本身就是欲望,如何才能把这个欲望也灭了?佛说:“贪嗔痴即戒定慧”,话是再明白不过,但谁真要去“贪嗔痴”,除了造业,恐怕成不了戒定慧。所以,学佛修道得动真格的。首先要明理,这明理可不是容易的事,我们现在学习《道德经》,就是为了明理,但如果又被某些人带到沟里,冤不冤啊!当然,这也是因缘,没办法的事。所以,我解完这个《道德经》后,很可能会隐居起来,免得被唾沫淹死或者被砖头砸死。我可怕死,因为我还有欲望。

      老子把我们的妄想、欲望比作“余食赘行”,但如果能顿悟:“妄想即真如”,那当下不就是佛吗!所以,我们要是真把《道德经》领悟了,很多疑问也就自然消除了。《道德经》是法界的真理。老子借现象界的一切事物说“道”,其实说的都是高深的无为法,我们千万不要居高临下去对老子评头论足,这造业可大了。当然,如果一时顿悟不了也没关系,慢慢来,谁都有个过程。

      修行其实非常简单,第一,要知道成佛或成道是怎么回事?所以先得悟道。第二,打算怎么走?是坐飞机呢,还是火车呢,还是步行?这些方式都可以到达,只是时间快慢而已。第三就是行动。当然,像“企者”“跨者”那样行动是不行的,那是背道而驰。《道德经》为什么是顿悟法,是实修经典,因为他不仅把“道”从不同的角度说了个透,还教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遗憾的是我们很多时候没搞懂,甚至被人误导了,可怜!

你可能感兴趣的:(《佛道一如道德经》第二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