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目中的那一些话剧

    《李 白》  郭启宏(1940~    )年    创作于1988年    中国历史剧作家

    该剧以唐代大诗人李白为主人公,刻意表现了李白的一生,一直徘徊于出仕与归隐,兼济与独善之间,被建功立业的渴望与放浪形骸的逍遥的双重标准所折磨,他抑郁不得志,黯然心伤,他借酒浇愁,吟诗咏怀的诗意人生。

    公元8世纪50年代的安史之乱之后的大唐帝国,等待着有人去重拾山河。满怀济世之心和浪漫情怀的大诗人李白,希望能得到朝廷的重用,以施展他自己的文韬武略。他想用庄子的洒脱的胸襟,去完成屈原悲壮的事业。但他的天性又让他狂傲狷介,不通世故,岂不是南其辕而北其辙?因此,一方面他不愿摧眉折腰事权贵,另一方面他又为求官而写有阿谀奉承的文字。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是;“有钢眉傲骨,也有奴颜媚态”。他时常抚摸着皇帝赐予他的珊瑚鞭,宫锦袍,为自己的尴尬处境扼腕唏嘘。后来永王谋反事败,作为幕僚的他,遭诬陷挑唆而获罪,锒铛入狱,险些丢掉了性命。在他的妻子宗琰和女道士腾空子的来往奔波才把他从监狱中解救了出来,被发配到了夜郎。在发配的路上,他心灰意冷,但目睹沿路的百姓对他的知遇之恩,才从中感知世道人心的善良和公正。

    在他流放的岁月里,他的妻子不舍不弃,陪伴左右,道士吴筠仙风道骨,也特地赶来要陪他远走夜郎,这使得他深为感动。他披上了老道士给他的道衣,准备从此云游边地,远离宫廷的政治。长江边上,他诗兴大发,义愤难平,醉酒吟诗,感概人生,一路冷月凄风,到了白帝城。因天下兵马大元帅郭子仪作担保,他又可以重返京城,莫名的兴奋,重生入世思想,当老道士知道他再次踏上仕途,便一个人飘然离去。回到故地京城,他踌躇满志,穿上玄宗赏赐的宫锦袍,挥舞着象征荣耀的珊瑚鞭,准备一展抱负,实现他平生的济世之愿,做出骇人听闻的惊世壮举,他对曾经陷害过他的势利小人们,也一律宽容。此时他已是白发的老者,却依然有着浓烈的政治热情。明月之夜,他傲立船头,把酒临风,着迷于水中明月,不料在醉意朦胧中,一脚踏入江中。一叶扁舟,漂流在大江的月色中,本事“谪仙人”的李白,再也没有走进宫廷,而是回归到了他所诗意的江中。

    李白的一生,他的精神经历是十分的痛苦而又十分的矛盾,无论是多么的复杂,也无论是多么的曲折,但他那“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宏大抱负,他那“明月直入,无心可猜”的潇洒心境,他那“我觉秋兴逸,谁云秋云悲”的乐天气派,他那“纵死侠骨香”的凛然风骨,他那“平生不下泪”的壮士豪气,犹如仙境里的神奇的珍宝,闪烁着无限的光彩。也让我们从他的身上看到了那道不尽的人生复杂的况味,也让我们从他的身上概叹那人生凄美的悲凉。

    李白的剧作家说;他笔下的大诗人李白,是一颗大树上的两枝树杈,一枝是入世,另一枝就是出世。除了他的涉政理政,遭遇坎坷之外,还将古典诗文,名句名篇,自然而巧妙地融入剧中,美感四溢,毫无生硬做作。从老子的《道德经》,庄子的《逍遥游》,屈原的《离骚》,到李白他自己的的《将进酒》,《蜀道难》和《早发白帝城》。每一首都诠释着李白当时的心情,也让我们融入了国学经典的醇美之境。其中,道家的思想贯穿全剧,道姑“腾空子”这一人物的安排,让整部话剧更是多了几分空灵玄幻的意境。可以说,这也是一部诗歌赋的经典荟萃的话剧。

    四幕历史剧《李白》结束了。我想,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自己的李白,但在我的心中,我还是喜欢那个廉洁比寒霜,晶莹似清露,诗兴大发的大诗人李白。我喜欢这一部话剧~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心目中的那一些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