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0【高效在家办公】《精时力手册》读书会

【精时力学习日志】

•本期专栏:《精时力手册》读书会

•Part1

•本节主题:DAY1 日清单

•学习日期:2020年3月10日

1.[知识]我在课程中的收获:

(1)读者版日志,在书写I便签时,将任务分为硬任务和软任务,与原文表述的意思是一致的,但在“检视”部分,写的是“添加软任务不彻底,没有把大脑完全清空”导致日清单的作用无法发挥到极致,这个知识点本身其实是没有问题的,只是这个点和“四色”的知识点并不一致,这其实在日志中是常会出现的情况,这其实暴露的逻辑上的问题,迁移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会影响我们的表达以及理解他人意思等,所以需要引起重视

针对这个点,我们可以做刻意练习,比如在助教点评日志时,可以刻意留意学习者的实践内容与当天的知识点是否一致

当学到一个知识点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刻意练习,持续精进,比如崔律说到,现在自己会刻意用左手,虽然很不习惯,这就是一个刻意练习的过程

(2)拆书家版日志,在写I便签时,用what、why、how的框架写,崔律说到这个框架,可以用“又爱又恨”来形容

为什么“爱”呢?对于初学者而言,按照这个框架写,基本不会出现太大问题,在练习基本功这个角度看,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为什么“恨”呢?对于已经是三级拆书家的高级别拆书家而言,显得过于刻板,相当于把文章的知识点给切断了

这类似于学武功时练基本功和成为大师之后的差别,成为大师后,不太注重于套路,无招胜有招,而且一般都会形成自己的门派

PS:这给我的启发,成为三级拆书家之后,需要形成自己的方法套路,而不是再一味去套用练级是的套路,感觉自己拆书家学习手册有必要再学习一遍,相信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3)关于A1,尽可能具体,可以体现事件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4)@侯蕾 非常棒的做法:

①R便签,没有用四色管理的所有内容,而是只截取了蓝色硬日程部分的内容

②I便签,说明用新规范重新界定四个颜色的使用方法,将四色管理法与重要紧急四象限区分开来,并说明四色的划分维度,时间确定与否,与重要紧急四象限是不同的。

就此点,崔律进一步强调“放下自己的观点,中立看书,理解作者想表达意思”的重要性,这也需要非常扎实的阅读功底

2.[分享]我昨日的亮点:

3.[检视]我昨日的不足:

因为昨天没有早课,而自己关于时间管理部分的文章,已经于周日在写作营提交了,所以就没有在办公营提交

而且回看自己的作文,写的是和时间记录相关的,属于第二天的内容,很明显又一次审错题了

反思:是自己对这件事的不重视,又犯了“想当然”的错误

4.[疑问]我的疑问:

5.[其他]任何想说的话:

通过今天的课程,发现自己的RIA便签,需要重新拾起来了,说实话已经很久没有正儿八经的写RIA便签了

这个技能还需要进一步刻意练习,所以这次我决定按照崔律给的片段写RIA片段

一方面可以学习崔律选片段的思路,另一方面可以再次重温RIA便签写作方法。

•Part2

•Day2 时间记录的拆书版/读书版/作文版

拆书家版的场景:

自己使用RIA便签法,读书

【《精力与时间双重管理研习手册》学习日志·拆书家版】

章节:2-4 时间统计的威力

日期:2020年3月10日 星期二

拆书家级别:三级

R便签:时间记录 p108

I便签:

我想绝大部分伙伴,都听过过时间记录这个概念,也就是记录下我们做每件事所需要的时间,但又有很多伙伴在听说这个方法的时候,觉得很新鲜便开始跃跃欲试,可过不了多长时间,就弃之一边了

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绝大多数人,并没有真正理解记录时间的意义在哪里!

做时间记录,并不是单纯记下来就万事大吉了,其实更重要的是进行时间统计,让我们知道自己做每一件事所需要的时间。

那知道了做每一件事所需要的时间之后,又有什么用呢?它其实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利用时间,将自己的计划和执行形成一个闭环。

一方面,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合理进行时间规划。

比如,我们知道了自己去地铁站所需要的时间,那我们就可以合理规划我们的出门时间;

我们知道了自己早晨洗漱所需要的时间,确定出门时间后,那我们就可以规划我们的起床时间;

我们知道了自己完成一篇精时力日志所需要的时间,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安排精时力的学习时间等。

而对于第一次做的任务,我们可以通过时间记录,来检验我们的预期是否准确,以帮助我们进行进行更合理的规划。

另一方面,面对外来的任务它可以为我们提供数据支撑

当我们面对外来任务的时候,时间记录将是我们一个非常好的决策依据。

比如,我们知道了自己准备一节拆书课所需要的时间,我们就可以结合自己的当月的时间安排,来决定自己是否可以抢当月的书籍共拆;

我们知道了自己点评一个RIA便签所需要的时间,那我们就可以来确定我们是否可以去RIA训练营当教练等

通过以上例子,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我们我们在接任务时,不仅考虑时间长度,我们还需要考虑时间跨度,而这些通过时间记录,这些数据我们都可以统计出来,比如,我知道常规申请一份软件著作权需要4个月的时间,那如果领导说在1个月内需要某个软著,那我在接任务时,就可以和领导说明需要找非常规方法,或许需要更多的开销,而不至于后期被动。

以上便是时间记录,对于现实生活的意义,了解了这些,我们做时间记录和时间统计的动力是不是就更足了呢?

A1便签:

今年1月份,在拆书帮三级群抢了一本《学习的答案》,需要写拆书实录,虽然在看书的时候还蛮有感触的,但到写实录的时候,总是找不到感觉,不知该从哪里写起,之前对自己完成拆书实录的时间,也没有做过具体的统计,并不清楚自己完成这样一项任务需要多长时间,于是就规划了一个早晨的时间来写实录,但那天早晨并没有写完,于是就延到第二天早晨继续完成,连续延到第三个早晨,任务才勉强完成,导致自己规划的其他任务也没有时间做了,从而不得不打乱自己的其他规划。

当然,并不是只有这一件事规划的时间不准,而是很多事情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规划的任务完不成,久而久之自己就不想做规划了,心想反正也完不成,还是走到哪算哪吧!这样不仅没办法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而且还打击了规划时间的积极性。

A2便签:

现在虽然在做时间记录,也会在每周、每个月做时间统计,但基本只是统计在一周/月内,花在某项任务上的总时间,对每一项任务所花的时间,并没有一个很好的统计。

最近在做精时力早起营的助教,为了更好的规划作业点评的时间,让自己的早晨时间更加高效,我可以记录点评所需要的时间,以及点评的数量,来知道自己点评一篇日志所需要的大概时间。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的规划自己的点评时间,还可以为日后做助教提供数据。

其他想说的话: 

感觉自己的便签,有些索然无味,确实需要多练习!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03-10【高效在家办公】《精时力手册》读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