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观点罗列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有着一般心理类畅销书的典型气质:观点明确且数量多。观点明确,便于被记住和使用。数量多,能够塞入更多的内容。相对应的缺陷就是,深度和说服力在一些情况下看来不足。


但是,说服力不足不代表用处少。即使不值得大段论述和整理成体系的要点,却也会处处充满对生活的映照和牵动心灵的感触,因此单纯罗列下主要观点,不为说服,只为有缘人(包括不同时期的我自己)自我共鸣。伴有简单解释

1不要批评孩子,也不要表扬。:批评对打击孩子积极性,表扬会显得在地位上优于孩子,不是平等的交流。且表扬容易养成其看别人脸色做事的风格。

2人并不是住在客观世界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常常忘记。事情是定的,但我们有最终解释权。正如还有半杯水与只剩半杯水的例子。

3自卑,过于在乎他人观点,无法衷心祝福别人。

4“决定论”把事情的原因归结到不可改变的因素上,减少改变的动力。:“没有差学生,只有差老师”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知道学生其实占学不会的主要原因,但是我们还是喜欢怪罪老师,因为老师是“主动的”,“能改变的”,而孩子是难以主动学习的。

5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一个人不想做什么不是基于原因,而是因为不想做才找的借口。

6一个好比喻:假设你因感冒、发烧而去看医生。如果一生只就引起感冒的原因告诉你说“你之所以会感冒是因为昨天出门的时候穿得太薄”,你对这样的话会满意吗?

7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

8 这意义,在于特定的“目的”。:有时看起来是“消极”“逃避”的目的。其一在于对特定事件的解释,其二在于对事件的选择。

9所谓愤怒只是一种可放可收的“手段”而已。:只要阻止这种情绪的力量足够明显,情绪就会瞬间消散。之后又能马上再现。

10如果你成了原因论的信徒,就会在过去的束缚之下永远无法获得幸福。

11改变的第一步是理解。答案不应该是从别人那里得到,而应该是自己找出来的。

12如果不能感到幸福的话,就不可以“一直这样”

13“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14因为你认为“不幸”对你自身而言是一种“善”

15某人如何看“世界”,又如何看“自己”,把这些“赋予意义的方式”汇集起来的概念就可以理解为生活方式。从狭义上来讲可以理解为性格;从广义上来说,这个词甚至包含了某人的世界观或人生观。

16是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改变是选择了改变,而不改变是主动选择了不改变。不改变更加轻松和安心。但改变需要的是勇气,只是勇气。

17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18“劣等性”,自卑情节,迁就别人,自大都是一回事。都是来源于比较,“追求优越性”,来自于把“客观性的事实”化为“主观性的解释”的过程

19将原本没有任何因果关系的事情解释成似乎有重大因果关系一样。“外部因果律”

20“优越情结”表现得好像自己很优秀,鸡儿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中。“要是没有A,我也可以很优秀”

21“夸耀不幸”。用自身的不幸来强调自身的特殊,也是种优越性。社会同情弱者,不幸就有特权。“婴儿”因此具有最高特权。

22人与人不在于比赛。人的价值在于超越自我。竞争会不自觉地把世界看作“敌人”。

23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就无法给予祝福。如果能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截然不同。

24“权力之争”通过获胜来证明自己的力量。“复仇”,权力之争即使获胜也会带来复仇。在收到争权挑衅时绝对不可以上当。

25人在人际关系中一旦确信“我是正确的”,那就已经步入了权力之争。承认错误、赔礼道歉、退出权力之争,这些都不是“失败”。

26人生三大课题:交友课题、工作课题以及爱的课题。

27行为方面的目标有“自立”和“与社会和谐共处”。相对应的心理方面的目标是“我有能力”以及“人人都是我的伙伴”这两种意识。

28“工作课题”,最简单,因为有共同目标。“交友课题”,最普遍。“爱的课题”,最难的课题,限制最多,距离最近。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

29最最难的是亲子课题,因为甚至不像爱人一样能分手。切忌逃避,即使绝交也不能不寻求改善。

30逃避课题,“人生谎言”,无关于善恶,也不是道德问题,而是“勇气”问题。

31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被认可。

32如果过于依靠别人的认可,就成了活在别人的人生中。:不仅是心理上,就连认知上,也是“拾人牙慧”。而人人都活在别人的人生中,就没有任何人真正地在活。大家只是在“主体间”的乱流中漂泊无依。

33“课题分离”。分清是谁的课题,结果由谁来承担。

34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35为别人而活,是一种对自己撒谎也不断对周围人撒谎的生活方式。

36自由不在于被认可,所以体现为被讨厌。但不追求被讨厌,不想被讨厌是人的本性。

37提到人际关系,人们往往会想起“两个人的关系”或者“与很多人的关系”,但事实上首先是自己。

38把人看作不可分割的存在和作为“整体的我”来考虑的方式叫作“整体论”。

39人际关系的终极目标“共同体感觉”。把他人看作伙伴并能够从中干到“自己有位置”的状态,就叫共同体感觉。

40共同体感觉是幸福的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指标。

41摄像机聚焦。

42你是共同体的一部分,而不是中心。“我能给这个人什么”而非“这个人会给我什么”。

43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要靠自己的手去获得。

44“横向关系”,没有高低区分的关系。用鼓励代替表扬。

45人只有在能够感觉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46不要用“行为”标准而是用“存在”标准去看待他人。

47必须有人开始,即使他人不合作。

48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49建立共同体感觉,从三点做起“自我接纳”“他者信赖”和“他者贡献”

50自我接纳,要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

51“上帝,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予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尼布尔祈祷文

52他者信赖,与信用不同,相信他人不附加任何条件。怀疑别人,也会招致怀疑。如果不敢去信赖别人,那最终就会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

53他者贡献,工作。

54任何情况下都只是攻击我的“那个人”有问题,而绝不是“大家”的错。

55幸福即贡献感

56“廉价的优越性追求”,捣乱

57人生就像是在每一个瞬间不停旋转起舞的连续的刹那。不存在目的。聚光在“此时此刻”,自然看不到过去和未来。

58不存在普遍的人生意义。在他者贡献的启明星下自我选择。

59世界不是靠他人改变而只能靠“我”来改变。

最后。共同体感觉之前,人人可参考。共同体感觉之后,最好有共同体感觉再参考。

你可能感兴趣的:(《被讨厌的勇气》观点罗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