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经营上,他提出“磨炼心性,拓展经营”的口号。不靠金钱刺激,超越经营的战略和战术,从哲学高度上,提升全体员工心性,把企业几万人的力量和智慧充分调动起来。
500多年前,中国有“阳明心学”;400多年前,日本有“石门心学”。
稻盛和夫先生虽是科学家出身的企业家,但他终生追求的问题,也是“心”的问题。所以,《心》这本最新著作,是稻盛先生十余年的夙愿。
对企业来说,比起科学技术,比起经营战略等,人心才是最根本的问题。
心在哪里呢?我也不知道,但心的本质就是真善美。人生的一切,都始于心,终于心。
01
人生的一切,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
从降生人世,到生命终结,无论对谁而言,人生旅程都是一出波澜万丈的戏剧。
其中既有充满荣光、极尽欢喜的时光,也有遭遇苦难、咬牙忍受的日子。
人生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内心吸引而来的。犹如电影放映机,将影像投映在屏幕上一样,内心描绘的景象,会在人生中如实再现。
心灵塑造现实,心灵驱动现实。
这是驱动这个世界的绝对法则,是推动一切事物运行的真理,没有例外。这是稻盛先生基于自己80多年人生经历的思考。
正因如此,面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抱什么想法、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人生将发生巨大变化。
02
不管境遇是好是坏,都要感谢
现状越艰苦,人就越容易发牢骚、鸣不平,怨天尤人。但是,这些牢骚与不满,又会兜兜转转,回到我们自己身上,导致自身境遇不断恶化。
所以,不管遭遇怎样的苦难,不管面对何种境况,你都要以“感谢之心”去面对。
遭遇困境,结果不尽如人意,要在此时此刻说一声“感谢”,确实很难。如果人格没有得到一定程度的磨炼,我们往往就会口出怨言“为什么偏偏是我?”
另一方面,就算我们好运连连,事事称心,我们就会说“感谢”了吗?其实,现实中的我们,往往也做不到。我们会认为那是理所当然,甚至很多人还会贪得无厌。
不管现在多么一帆风顺,这种情况不可能永远持续。我们不能沉溺于顺境而自傲,必须用谦逊的态度,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严格约束,不可忘记感谢之心。
而当逆境和困难发生时,更是表达“感谢”的绝佳机会。因为这种严酷的环境,严峻的局面,能锻炼我们的心志,磨炼我们的灵魂。
所以,“无论何时何事,都要表达感谢”,用理性将此道理铭记于心。在心里做好准备,让“谢谢”可以随时脱口而出。
这是一个极为简单的人生秘诀,但能在生活工作和自己的人生中,一以贯之的人,却是凤毛麟角。
03
常怀谦卑之心,才能萌生感谢之心
如果缺乏对他人的谦卑之意,感谢之心是无法萌生的。自己之所以有今天,是长期以来,许多人帮助支持的结果;公司之所以能够存续,是依靠员工辛勤的劳动,还对亏那些下订单的客户。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谦卑之意,感谢之心才能油然而生。
自己拥有的才能和能力,绝不是自己的私有物,不过是偶然被赐予的。那些我们认定是自己的东西,不过是现世一时,寄存在我们这里的东西。
我们不应将其,只用于自身,而要将其用于他人和社会。
当你在工作和生活中抱有这样的想法时,骄傲自大就会在心中消失,内心就会充满感谢和谦虚。
04
埋头工作,就能触及“宇宙真理”
每天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心灵就能得到净化。当心灵处于纯粹状态时,人就能触及所谓的“宇宙真理”,也就是触及事物的本质。
稻盛先生在创办京瓷之前,曾在一家陶瓷公司,从事新型陶瓷的研究工作。那是一家很糟糕的企业,经营连续亏损,工资拖欠已成家常便饭,研究设备更是极其匮乏。
但在当时,他除了在极为有限的条件下,去做事研究,已经别无出路。于是,他便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研发工作中。
而当全神贯注投入工作时,杂念便从心中消失了。如同修行僧的坐禅,达到了无我的境界。当心灵处于清澈纯粹状态时,就会冒出不知来自何处的智慧语言。
而这些想法和思考,都被他记录在笔记本上,成为了习惯。这种习惯也一直延续到他成为企业的经营者。这些笔记后来成为“京瓷哲学”的企业哲学的原型,支撑着京瓷公司的成长与发展。
05
在“利他”的地基上,才能建立成功的大厦
如果动机是善意的,事情自然会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动机只为一己私利,那么不管多么努力,最后都不会有好的结局。
对企业来说,如果企业经营的“引擎”,仅仅是追求经营者的私利或名誉,那么即使能获得一时的成功,企业也终究无法长期发展壮大。
“利他”并不是宏大高尚的理念,这个词本身就很简单,“有利于他人”,就是先人后己,把“为自己”放后面,优先“为他人”。
比如,在家庭中,可以为家人做什么让他们幸福;在工作中,为同事和客户又能做些什么。利他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绝不是什么需要大张旗鼓的行为。
只要有利于他人,不管事情多么微小,即便是做人的朴素单纯的行为,都有助于利他心的萌芽。
“心不唤物,物不至”。抱利他之心,行利他之事,命运自然会好转,这是宇宙俨然存在的因果法则。
06
大自然教给我们“知足”的生存方式
急剧膨胀、过于庞大的事物,在其成长达至顶峰时,宇宙的原则和规律,一定会让它们走向崩溃和衰退。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在成长的同时,保持和谐,就非常重要。这种生存方式的好榜样,我们在自然界就能找到。
稻盛先生分享了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专家的发现:
一般认为黑猩猩是草食动物,但有时它们也会袭击牛羊等大型哺乳动物。因为动物蛋白营养高,味道好,所以整个族群都会兴高采烈地一起享用。
既然如此,为何黑猩猩不会经常捕猎呢?据说它们捕食,只是为了补充生存必需的那部分营养。所以,它们不会过度捕食,不会贪得无厌。
即便是百兽之王的狮子,在一次捕猎成功、填报肚子之后,在一周左右,即便猎物在身旁,他们也不会发起袭击。
稻盛先生感慨:自然界中,存在着人类世界所没有的“节制”。为了生存,动物需要做成最低限度的努力;但是它们绝对不会让欲望过度增加,都具有“知足”的本能。
07
觉得"不行"的时候,才是工作真正的开始
稻盛先生认为:成功人士和非成功人士,只有毫厘之差。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当你遭遇前所未见、如同绝壁一般的巨大障碍时,能不能在那一瞬间,对自己说“一定能跨越”,并走出第一步。
如果认为自己“可能不行吧”,哪怕有一点点踌躇和犹豫,命运就会截然不同。
所以,首先要坚定地相信自己“能行”,相信光明的未来必定到来。带着这样的强大心灵不断前进时,我们就能逐渐看清前进的道路,理清走向成功所需的种种线索。
在京瓷最艰难的创业期,去拜访客户,十有八九要吃闭门羹。尽管如此,稻盛先生却这样激励自己的团队:
「不管看起来眼前矗立的壁障有多高,首先要想“一定能跨越”。如果用手触摸一下,说不定这个壁垒只是纸糊的。如果是纸糊的,戳破它就行了;如果是石头做的,只要思考如何攀登就可以了。当你觉得“不行”的时候,才是工作真正的开始。」
正因为情况困难,所以才要相信局面必能打开,一味向前。
08
“愿望之力”,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要成就事业,就必须具备强大的心灵,以及“洞穿岩石般的坚强意志”。这种坚强意志,并不是那种类似暴风雨般的剧烈粗野之心,而是从内心涌现的安静平和又强烈无比的愿望。
不管面对多么困难的目标,都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参与者的热情和能力,将“不可能”变为“可能”——这就是“愿望”所具有的力量。
“愿望”,可以说是在内心的画布上,所描绘的想法、愿望、梦想和希望等,也可以说是心灵活动本身。人的一切行动,都产生于“愿望”或者说“想法”。如果你不“想”,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在现实中出现。
当愿望产生,就不能仅仅只停留在“如果变成这样就好了”的含混状态,而要有“无论如何非这样不可!”的信念。
人类文明的发展,正是把心中描绘的愿望,作为原动力。“想要更快到达目的地”,催生了蒸汽火车和汽车;“想要飞上蓝天”,促使飞机飞上了天空;最后,抱有“想去宇宙旅行”的想法,终于飞到了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间。
稻盛和夫提醒我们:现在的我们,似乎已经忘却这种愿望的可贵。我们只重视用头脑进行的“思考”,轻视产生这种思考的根源,以及由心产生的“想法”或“愿望”。
09
将做人的“正道”,作为经营的“原点”
稻盛和夫成立京瓷后不久,就将“作为人,何谓正确”作为经营判断的唯一基准。可能有人会觉得这一基准太幼稚、太简单了。但他认为:事物的本质就是单纯、明快的东西。
行为的规范不是基于得失,而是基于作为人应走的正道。
稻盛和夫在受命重建日航、出任会长职务后,虽然是临危受命,却通过贯彻这一简单的判断基准,帮助日航重新渡过难关。
10
面对两难选择,不以得失为标准,
正确的判断源自“灵魂”
不以得失,而以“善恶”作为判断、决策的标尺。稻盛和夫分享了面临抉择时,自己给部下的建议:
当问题发生,寻找解决方法时,立即在头脑浮现的想法,几乎都是基于自我、欲望或感情的。所以,不能把最初冒出来的念头,直接作为结论,而是要等一等,用“善恶的标尺”好好对照和衡量一下,然后重新对问题进行思考。为了防止错误的决定,这种缓冲是十分必要的。
面对两难选择,我们如何去作出正确的判断?并不单单是依靠聪明的头脑,或丰富的知识。比这些都重要的,是心中是否持有成为判断标尺的“善恶规范”。而这把善恶的标尺,又从何而来呢?正是心灵深处的“灵魂”而来。
灵魂的最深处,存在着称之为核心的“真我”。所谓“真我”,可以用“真、善、美”三个字来形容,它是最纯粹、最美好的心。
用位于灵魂核心的“真我”,来做判断和选择。当这样的规范在你心中深深扎根,即便碰到未曾经历的局面,或是必须迅速做出判断的事态,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把事业引向成功。
11
是否适合当领导者,由“心根”来决定
稻盛和夫认为:选择领导者,判断他是否合适的基准,就是看他拥有怎样的心根。“聪明能干”不过是三流资质,“深沉厚重”才是领导者的第一等资质。
一个人,不管才华多么出众,只要表现出“只为自己”的、野心家式的人物,他认为都应敬而远之。甚至,他会推举即使有些愚钝,但却谦虚又勤奋的好人。
另外,人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很多具备优良品性的领导者,在获得一定的成就后,因为接受周围人的吹捧和奉承,真的相信杰出成就的取得,都是自己的实力所为,不知不觉就会升起傲慢之心。
所以,只有那些具备优良品性,一贯勤奋埋头工作,并不断提高自己心性的人,才能成为真正好的领导者。这样的人,即使手握权利,也不太会心生傲慢,不会堕落。因为他们掌握了优秀的人生哲学。
12
组织的好坏,取决于领导者的“心”
组织的成长,是无法超越其领导者的器量。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领导者的人生观,思维方式和心中抱有的思想理念,会决定组织的存在方式。
什么是领导者最重要的资质?稻盛和夫的答案就是“心”。提高心性,拓展经营,身居领导岗位的人,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组织,都必须持续努力,不懈地磨炼心性,提高人格。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像把一滴墨水,滴到水里一样,领导者会让整个企业都染上自己的色彩。从这个意义上看,领导者思考事物时的思维方式、哲学或信条、人生态度,这都不是领导者一个人的东西,而将决定整个企业的色彩和性质。
13
一切始于心,终于心
稻盛和夫经常用“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 × 热情 × 能力”这个方程式,来说明人生。在这个方程式中,热情和能力的打分范围,都是从0到100分,但思维方式却是从负100分-正100分。三者相乘才是关键。
也就是说,不管一个人的热情和能力有多高,只要思维方式是负数,一切都是负数。正因如此,不管我们是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必须时刻提醒自己要自我反省,决不能忽视了对心灵的修持。
稻盛和夫引用了英国思想家詹姆斯·埃伦《原因与结果法则》所说:
人的心灵像庭院,既可理智地耕耘,也可放任它荒芜,不管是耕耘还是荒芜,庭院都不会空白。
如果自己的庭院里,没有播种美丽的花草,那么无数杂草的种子必将飞落,茂盛的杂草将占满你的庭院。
出色的园艺师,会翻耕庭院,除去杂草,播种美丽的花草,不断培育。同样,如果我们想要一个美好的人生,我们就要翻耕自已心灵的庭院,将不纯的思想一扫而光,然后栽上清澈的、正确的思想,并将它们培育下去。
这里,他用简单易懂的比喻,说明了我们人生中的种种现象,全部都是“心”的投影。
心灵才是塑造人生最重要的因素。无论什么人,能拥有的都只是“当下”这一个瞬间。以怎样的心态活在当下,将决定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