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喜剧,悲剧,闹剧

准备读《人生》前,我随口问看过这本书的父亲,它讲的是悲剧还是喜剧?父亲答:闹剧。全书出现过名字的人物十个指头也数的过来,但却取名“人生”这一宏大的书名,并以中篇篇幅道尽了人生的迂回曲折,上演了一出当事人啼笑皆非、旁观者感慨万分的闹剧。

《人生》又可名《高加林迁职记》,短短二字道的不是主人公高加林从生至死的字面意义上的故事,而是高加林一路摸索走出乡村走向城市的故事。莫管喜剧、悲剧还是闹剧,这是一部令人回味无穷的连续剧。剧中人物就算离开书本,似乎也能在生活中找到几个相似的形象,这就是作者对人物刻画的精准把握。就说主人公高加林,在不到一半的人生中,促使他一直在逆境中奋发生长的就是“农民”这一阶级意识,坦白讲,我是很赞许高加林要走出村外、走向大城市的愿景的,只有视野足够宽阔,才能知道自己原先生活的环境与思想是多么狭隘且渺小。遗憾的是,农民这个词,似乎深深烙印在高加林骨子里了,而更令人唏嘘的是,他身边的所有亲朋好友,也都默认了这一点。正如高加林自我认识中的,他要强的性子是种脱颖而出的优点,但有时也会成为他致命的弱点。正因为太迫切于走出村子、报复抢夺自己职位的高三星,他理所当然地接受了亲戚领导的“后门”安排,并很快沉溺于他的才华名声所带来的花红酒绿。高加林本身的素质是配得上这份工作的,然而他被仇恨与迫切蒙蔽了双眼,导致他看不清真正的质朴,也看不清了代表着质朴本身的巧珍。

巧珍啊巧珍,同张克南一样可怜且善良的老实人,那份真挚且执著的少女爱情,是这村子除去封建落后的黑影之外的一束令人欣喜的光,书的上篇,巧珍的形象恰如字里行间那般洋溢着青春,明丽且亮眼,而下篇,这一形象便永远地埋没于村子之中了。高加林不知道的是,当自己在嫌弃巧珍的不搭调时,黄亚萍也在顾忌自己的农民身份,老天和被卷进这场四角恋的四人开了天大的玩笑,但并非每个人都能全身而退:黄亚萍哭着祝高加林和巧珍幸福,不久后就要全家搬到江南那边去了;张克南遭受了黄亚萍与高加林的背叛,煎熬于告发好友的痛苦中,同时得到了稳定的工作职位;高加林打道回府,遭受大起大落的他与德顺爷爷聊过后,“一双失去光彩的眼睛里重新飘荡起了两点火星”,虽然文末戛然而止,但想必高加林不会就此一蹶不振。那么巧珍呢?可怜的巧珍,穿上嫁衣嫁给了不爱的人,过上一辈子不想过的生活,高加林曾短暂地介入过她的人生,给她带来了精神和肉体上极致的愉悦与快乐,然而高加林决绝地全身而退了,即使高加林每每想到巧珍便会后悔惭愧,但这也改变不了巧珍的人生终究没能越线的事实。

那么高加林放弃巧珍而选择的对象黄亚萍呢?她是本书中的一大恶人吗?当黄亚萍得知高加林的职业危危可及时,她陷入了学生时代就在折磨她的难题:她爱高加林而又怕他当农民啊!看到这儿,我不禁笑了出来,这绝非是种不屑一顾的嗤笑,而更是看到新颖的观点时的神奇感。换位思考了一下,如果我爱的人全身上下都十分优秀,而他马上就要做回农民去,我能接受吗?怕是不行的,我同黄亚萍一般,出生的时候已经在城市生活了,即使我的祖辈也曾以农民身份劳作过,我也很难接受我的另一半是个地道农民。因此,看到巧珍出嫁时,我本以为我会同巧珍的家人一般为其打抱不平:高加林真是个混蛋!而事实是,我却只是为巧珍感到惋惜,她终究没能如梦想中般与文质彬彬的男子结合,而是嫁给了和自己一样淳朴善良的农民,这是现实,也是巧珍没能扭转的人生轨道。时间倘若扳回十几年前,高家愿意让巧珍接受教育,那么相信巧珍与高加林又会有不同的感情旋律。因此,我并不觉得黄亚萍就该千夫所指,她只是做了她那个阶层大多数女孩会做的选择,犯了她那个年纪大多数女孩会犯的爱情妄想,她想要高加林一心一意地宠她,甚至想好了通过自己父亲为高加林安排前路,她是从小娇生惯养的公主,高加林却不是那位异国骑着白马奔赴向她的王子,二人结合的结局必定是难堪的。

此外书中还有许多其他精彩的人物,出场可能没有主人公们那么频繁,但人物形象对全书情节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听风便是雨、见眼色行事的高加林父母;活了大半生凡事都看得通透、总在告诫提醒高加林的德顺爷爷;痴情巧珍而苦苦等待的马栓;看到马占胜落网而恐殃及池鱼的高明楼......在此就不一一细说,但这些人物群像共同使得高明楼的人生更加传奇真实,并使得读者身临其境般了解所有的人物关系网。

除了书中人物,路遥先生对景物和环境的描写拿捏也非常得当,这点从全书第一章高加林回家即可看出,全篇天气都在讲暴风雨这回事,几乎每段人物描写后都会紧跟一段有关风雨态势的描写,然而整章下来,从未觉得风雨雷电这几个字有过多余,全都被各式各样的描写手法化解开来,可见其文笔深厚。全书的景物描写我也摘抄了很多处,没有过分华而不实的词藻堆砌,都是寻常想到的一些形容词,被放到一起排列组合,就在人眼前形成了村子内、城乡内生气勃勃的画面。

看过结尾,其实我认为也算得上是一出还不错的结局——高加林回到村内时,村民纷纷安慰他,而文末则借德顺爷爷的口道出了本文真正想向人们传达的信息:不怕跌跤,就怕跌倒了不往起爬。事实上,末章连环境描写都是极为明亮的,黎明、土地、太阳......这些象征着新生的字样,使得回乡路上的高加林步伐并非沉重不堪,而是带着些许释然的,他现在已经省得了自己过往曲折道路上的错误点,并做足了重头再来的打算。如果将这一幕拍成电影,背景音乐必然是雄赳赳气昂昂的进行曲。然而回归现实,走后门被捅破的高加林真的会如此轻松吗?他多半会受到村内大伙儿的嘲笑与议论,而他想要彻底摆脱农民身份的志向也将永远地埋葬于此处,他想永远生活在县城的呼喊声将被流言蜚语所永远覆盖。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充满希望与前景的结局,它告诉我们,人生起起落落,终归还是会回到原点,这个原点不仅是物质层面的,更是精神层面的,但这一趟又不完全是毫无收获的,位移为零,但距离为正,自己所经过的数遭,全都是人生回馈的沉淀,其中滋味也只有自己可知。当到了回味人生的年纪时,恐怕我也只能用“喜剧、悲剧、闹剧”来形容。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生》:喜剧,悲剧,闹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