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8

9月7日部分直播个人笔记:

《道德经》讲: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当心中的仁达到一定高度,没有分别对立的概念,对任何事物就无差别,无区别,无分别,同时也不会以人的角度要求万物。

学习的意义在于让自己,让围绕身边的事物发生变化,而不是只是为了记住原文,那只是表相的东西。

人对事物的认知会随着自身变化而变化,事物还是原来的事物,由于自身经历,认知,气发生了变化,就会对事物赋予不同的意义。

手指指月是为了看月亮,而大多数人只关注手指忘了月亮,人生也是如此,无论学习任何一种文化或是经历的事件都是磨炼自己,修为自己,并不是要执着于表面的事物。

物没有好坏,在于持物者本心,生活中的事情大多如此,表相只是表相,真正的意义在于以什么样的心念为出发点,不同的心念所赋予的意义也不同。

《论语》讲:今汝画。

当我们不停的给自己设置障碍,很多事情就不可能开始,也不可能成功,只是被自己的想法所禁锢,所吓到,自己画地为牢。

《孟子》讲:视不胜,犹胜也。

我们缺少的就是这份直面问题的勇气,缺少自我调节的勇气,当我们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精进的去做,会发现并没有想的那么难。

《孟子》讲:守经达权。

不变的是道,德,仁,义,礼,智,信,变的是外在使用方法,守着不变的,外在随着变化而变化。

《孟子》讲:非择而取之,不得已也。

很多事情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但也一定有好的一面,只要内心有德,内心为善,一定会在其它方面得到成长。

上天有好生之德,万物留一线生机。

所以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是最好的,都是最合适的,只需要调整自己积极阳光面对,就一定有生机。

《论语》讲: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很多事情并不需要问其他人,问问自己的心是不是踏实的,是不是为私的,做了这个决定会不会快乐,自己内心是有答案的,也是致良知。

这个“从心”区别于任性,区别于伤害他人,是不逾矩的,所以一定要先学习文化作为支撑,而不是任性妄为。

当万物与我一体就没有分别,没有对立,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广博,万物与我一体,每一个事物都是我,我在不同的地方呈现不同的样子,又都不是我,我也是别人呈现出的一部分。

我就是世界,世界就是我,我就是道,道就是我,我与万物融为一体,我与万物本就一体,无所从来,亦无所去,逍遥游。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