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人间词话》之得与疑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自民国以来刊印版本之多,仅次于《浮生六记》。《浮生六记》之美是日光抚流水,《人间词话》之美是细雨润万物。

        书中最为人熟知的是“三种境界”之论:

        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

        我在哪里?在零境界。

        书中“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论断也为人称道: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无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和者为物。古人之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以前我只知道写作有“有我之境”“无我之境”之分,理解并不透彻,现在终于明白了。

      书中的“隔”与“不隔”之论我是第一次见到,我的理解是语意明了和隐晦。书中说“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是“不隔”,“酒祓清愁,花销英气”是“隔”,王国维认为“词忌用替代字”,替代就容易“隔”。他还提到了一件苏轼讥笑秦观替代的趣事:秦观填了一首《水龙吟》,其中有两句他甚为得意,“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苏轼讥笑他:“十三个字只说得一个人骑马楼前过。”替代的直接后果就是容易“隔”。

        “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句话我早就知道,终于找到出处了。

      读完这本书我有个极大的困惑,王国维的点评上起《诗经》,下至晚清的词作,只字未提李清照!她在宋朝词坛能和苏轼比肩,脍炙人口的作品至今还在各级教科书上,王国维为什么不点评呢?求解。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人间词话》之得与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