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脚踏上珠穆朗玛峰之巅,你也就站在了世界之巅,请欣赏图画书《攀登世界最高峰》

您现在阅读的是“图画与书的灵动”亲子共读公益推广的第250篇图画书 ——《攀登世界最高峰》图文赏析

推荐年龄:5-8岁(大班;1-2年级)

攀登珠峰充满了危险,那么,为什么人们还要攀登它呢?名登山家乔治·马洛里回答说——因为山在那里。因为山在那里——这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份希望。像那些成功的登山者一样,有了伟大的理想,就有了成功的可能。

封面

封面和封底是一幅完整的图画,为登山队员抵达封顶的图片。

环衬颜色为深灰,颜色代码:#7D7D7D;颜色语言为自然·习惯·实行错误。

扉页中用四张图片展示登顶过程

接下来进入正文图画,左侧是版权信息,敬请购买正版图画书。右侧就开始了图画书的内容啦!


P1

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是地球上最高的山峰。千百年来,山下的居民对这座高山充满了敬畏,奉它为神圣不可冒犯之地。而地球上其他地方的人直到180年前,才开始知道有这样一座山峰。从那时起,登山队员、科学家和探险家们,都对珠穆朗玛峰产生了兴趣。曾经有许多人尝试着攀登珠峰,也有过成功的先例,但是,更多的人是以失败告终,有些人甚至丧失了生命。

珠穆朗玛峰气势磅礴,雄伟壮丽,充满了神秘和危险。如果有那么一天,你也想去攀登珠穆朗玛峰,这本书可以给你提供非常重要的信息。

P2-P3

世界屋脊

高高的喜马拉雅山分布在中国西藏和印度、尼泊尔等国境内。它是地球上最高的山脉,总长超过2400千米,坐落着11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而中峰之首就是珠穆朗玛峰。珠峰海拔8844.43米,傲然挺立在中国和尼泊尔的边界上。尼泊尔是一个小国,与印度接壤,是夏尔巴人的家园。尼泊尔人和中国的藏族人都相信珠穆朗玛峰是一座神山,神秘莫测,法力无边。

大陆漂移说

地球上的大陆板块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一直在缓慢的漂移着,时而合拢,时而分离。一亿年前,印度板块被海水从亚洲大陆分割出来。而大约在四千万年前,印度板块又撞上了亚洲大陆。这种碰撞至今还在持续着。印度板块以每年6cm的速度向北方移动,不断将西马拉雅山脉推挤得更高。


P4-P5

飞抵目的地

到喜马拉雅山探险、考察的人员多半会先搭乘飞机抵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客机的飞行高度与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几乎是一样的。

山峰的测量

19世纪20年代,英国派出测量团前往喜马拉雅山去测量它的高度。由于尼泊尔和中国都不允许英国人入境,测量团只好远在160千米之外进行测量。尽管如此,他们还是精确地测量出了珠峰(英国人当时将它称为第15号山峰)的高度。

山峰的命名

第15号山峰被英国人命名为"埃弗勒斯峰",以纪念英国第一位带领测量团赴喜马拉雅山考察的乔·治埃弗勒斯爵士。尼泊尔人把这座山峰叫做"萨迦玛塔",中国的藏族人称它为"珠穆朗玛",意思是"第三女神"。

P6-P7

加德满都

到达熙熙攘攘的尼泊尔首都之后,你要先准备登山用具,面兼向导,还要去买登山许可证。如果运气好,你会有时间参观"猴子庙",这是城里众多佛教寺庙中的一个。夏尔巴人和其他登山者上山之前通常会先到这里来拜佛许愿。从南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漫漫征途,正是从加德满都开始的。

夏尔巴人

自从第一批英国探险家来到尼泊尔,就有一些被称为"夏尔巴"的尼泊尔土著人给他们当向导,跟他们一起登山。夏尔巴人身强力壮,擅长攀岩,而且特别诚实。土生土长的夏尔巴人非常适应高海拔地区的生活环境,可以在高山上得心应手地工作。


P8-P9

第一个登上珠峰的人

第一个有组织的珠峰登山队是在1921年由英国派出的。当时很多队员生了病,耗尽了精力,最终没能爬到顶峰。但是,他们摸索出了一条通往峰顶的道路。后来许多国家的探险队都曾经尝试着征服珠峰,却都以失败告终,直到1953年5月29日,爱德蒙·希拉里和丹增·诺尔盖胜利的登上珠穆朗玛峰的最高点。爱德蒙·希拉里是新西兰人,丹增·诺尔盖是尼泊尔的夏尔巴人。他们两人因此而成为国际英雄。

因为山在那里

1924年,英国登山家乔治·马洛里和安德鲁·欧文一起攀登珠穆朗玛峰。而在接近顶峰的地方,他们却突然失踪了。谁也不知道他们是否登上了顶峰。有人曾经问过马洛里,为什么要攀登珠峰?他只说了一句话,后来成为传世名言:"因为山在那里。"

最伟大的登山家

1980年,意大利登山家莱茵霍尔德·梅斯纳尔创下了一项让人无法相信的奇迹。他不带氧气瓶之身,一人登上了珠穆朗玛峰。梅斯纳尔也是第一个将世界上十四座8000米以上高山全部征服的英雄。很多人都认为梅斯纳尔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登山。

P10-P11

打点行装

攀登珠峰需要准备很多特殊的登山用具。这里介绍一些最基本的装备。


P12-P13

通往营地的路程

从加德满都到珠峰大本营的距离约160千米。这条山间小路要经过茂密的树林、奔腾的江水,最终到达林木线以上的那个非常寒冷、高低不平、布满岩石的地质区。这段路程从海拔1500多米一直上升到5000多米。海拔越高氧气越少,而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很多人会感到体力不支,甚至生病。这段路程大约需要走三个星期,你的身体可以借这个机会逐渐的适应空气越来越稀薄的环境。

P14-P15

远离家乡的家

珠峰上极度的寒冷,刺骨的寒风以及漫天的大雪,使得可以登山的时间只有几个星期,而且只限于每年的春节和夏季即将结束的时候。这段时间里,数百名登山队员,向导、医生、夏尔巴人、厨师等等都在这个大本营安营扎寨,形成一个珠峰脚下的"帐篷之城"。等候登山机会的这段时间,你的身体会产生应变能力,或者说学会适应缺氧的气候环境。

神的祝福

夏尔巴人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他们将珠峰视为圣地,登山之前,一定要先去敬神拜佛,祈求神灵保佑,准许他们上山。

世界上最高的垃圾堆

在过去的几年里,尽管有人试图清理珠峰上的垃圾,但是,在大本营以及海拔更高的营地上,还是遗留着数以千计的空氧气瓶、废弃的登山用具、破损的帐篷,甚至还有登山者的尸体。


P16-P17

冰瀑

从大本营登珠峰顶,多数人都说选择南坡路线穿越冰瀑区。冰瀑区是绒布冰川流经陡峭的悬崖时形成的每天都要向下移动将近一米左右,因此这个冰瀑区就成为登顶珠峰最危险,最可怕的难关。岩石上深深的裂缝,时而张开,时而合拢,巨大的冰柱,在没有任何预兆的情况下,随时会回塌下来。登山队员必须穿过许多冰瀑区的路段,凭借夏尔巴人为他们搭建的铝合金梯子,颤颤巍巍的爬上去。

流动的冰河

坡上的雪日积月累,几年之后就会变成冰,缓缓地顺着山势往下滑。这种大规模流动的冰和雪就叫做冰川。我们所见到的喜马拉雅山大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冰川顺着山谷和岩石流动,刻画、勾勒出来的景象。

P18-P19

爬上又爬下

在海拔约8800米的地方,氧气的含量只有海平面的1/3。假如把一个人从海上突然转移到珠峰顶上,他在几分钟之内就会因缺氧而丧命。为了应对这种极度缺氧的环境,必须多次练习从大本营向高处攀爬上去,再下来一次比一次爬的更高,有时甚至需要留在上面过一夜再回到大本营。这种逐渐拉长在更高点逗留时间的锻炼,有助于避免在登顶时突发高山症。

艰难的呼吸

每次呼吸得不到足够的氧气,意味着你必须加快呼吸的节奏。每一个来到如此高海拔位置的人都会感觉疲倦、头晕、身体虚弱。有些人还会遇到更严重的问题:肺脏或大脑无法正常工作。如果发生这种状况,他们必须立刻下山转移到海拔低的地方,否则会出现生命危险。


P20-P21

不稳定的冰雪层

当一个冰雪层突然滑坡并且覆盖到另一个冰雪层上,或者冰雪层下面有水,使得山体表面变得很滑的时候,就会造成雪崩。

雪崩!

当降雪量非常大,山坡的边缘地带积雪过高,整片的积雪就可能突然坍塌,以每小时约320千米的速度冲向山下。那些在珠峰失去生命的登山队员大多是在雪崩中遇难的。

P22-P23

站稳脚跟

珠峰实在太高了,高到会受高空"急流"的影响。遗留是在海拔约9000米到16000米之间,环绕地球高速旋转的一股狭窄的气流。急流带来的疾风使得登山甚至生存都非常困难。狂风卷起满天的白雪,挡住人的视线,让人什么东西都看不清。而寒风一吹使人体感觉更加寒冷(即风寒效应)。肆虐的寒风毫不留情,一次次的把登山队员刮下山去。

旗云

急流以每小时约400千米的速度移动,常常会把大片的云层"挂在"头上,即所谓"旗云"。它的风力之大,可以将整个山顶的巨大雪堆掀起来,吹出千米之外。


P24-P25

咝——好冷啊!

严寒增加了高山攀爬的难度。珠峰顶上夏季的最高气温一般是零下30℃左右,夜间通常达到零下70℃左右。更糟糕的是,由于氧气不足,人体很难保持温暖。因此,在珠峰上,高质量的防寒衣跟人的性命是息息相关的。

冻伤

由于天气太冷,登山者的手、脚或脸都可能发生冻僵的现象。这种情况就叫做冻伤,很有可能导致肢体的局部坏死。许多登山队员都因为冻伤而失去了手指或脚趾。

P26-P27

死亡区

海拔八千米以上的地方空气十分稀薄,人体根本无法适应。人在这样高的海拔高度停留会变得越来越衰弱,慢慢死去。因此,登山队员必须在两天之内到达山顶,否则就只能撤回到低一级的营地。

登峰日

从四号营地攀到珠峰顶,需要用12小时以上,而登山队员还必须赶在天黑之前返回营地。所以,他们通常是在半夜之前动身,头戴照明灯,通宵达旦的攀爬。运气好的话,可以在第二天中午到达顶峰。

P28-P29

珠峰之顶

双脚踏上珠穆朗玛峰之巅,你就是世界上最高的人了。登上峰顶是对每个人多年拼搏和筹划的最高奖赏。但"颁奖仪式"只能是短暂的,因为你的身体需要氧气,必须立即下山。而且在登顶之后人体非常疲惫,所以下山就成为整个旅程最危险的阶段,你需要加倍小心,迈着谨慎的脚步,告别巍峨的珠峰。

后扉页是世界七大高峰的知识点,以及珠峰登顶记录和参考书目。

你可能感兴趣的:(双脚踏上珠穆朗玛峰之巅,你也就站在了世界之巅,请欣赏图画书《攀登世界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