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最令我动容的不是金牌,而是这些 来源新浪网,话心师

冬奥最令我动容的不是金牌,而是这些

冬奥最令我动容的不是金牌,而是这些

北京冬奥会今日落下帷幕,

每个人都在谈论冠军成功的故事,

分析他们胜利的原因。

而其实,令人感动的也许并不只金牌

话心师 · 第十四话

  今天,为期两周的北京冬奥会就将落下帷幕,很多人应该会感觉意犹未尽。

  我们因为激烈的比赛而紧张,为运动员的危险动作而悬心,我们因为他们的胜利而热泪盈眶,也会为他们的挫败而黯然神伤。

这届被誉为史上收视率最高的冬奥会,在全世界疫情并没有真正过去的情况下,确实让所有观众在这个寒冷而无趣的冬季得到了不少慰藉。

  这届冬奥会,中国不仅是东道主,也收获了破纪录的金牌。


谷爱凌,苏翊鸣,羽生结弦,武大靖……我们看到很多年轻的面孔。有些曾经并不被熟知熟悉的名字,也在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几乎每天都霸占着社交网络热搜榜的前几名。

  每个人都在谈论他们成功的故事,分析他们胜利的原因。

  而其实,也许令人感动的并不只是金牌。


  开幕式上点燃的那支写满各个参赛国家的美丽雪花火炬还让人记忆犹新。

  这朵“人类共同的雪花”,似乎也在预示着,这将是一届不平凡的冬奥会。我们跨越了国家与种族,在赛场上下看到了直奔内核的奥林匹克精神,与最令人动容的人性光辉。


谷爱凌——热情

  虽然整个奥运会谷爱凌这个名字到处刷屏让人躲不掉,但你可能很难不喜欢她。

  讨论她的话题每天都铺天盖地,学霸、天才少女、时尚宠儿——媒体和粉丝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美好的标签都给她,翻看她的人生履历,几乎是神一般的存在。

  然而当你看到那个在比赛后,大口大口啃着韭菜盒子无比满足的她。

  或者看到在无人的长城上,跟妈妈闲逛时快乐又笨拙地跳舞的她。

  你会发现,这些标签也许并不能完全概括她的一切,代表真正的她。

  这个闪闪发光的少女,并不只是因为她能轻盈地在空中翻腾而受到那么多人的青睐,我想还有她永远灿烂的笑容,她强大而稳定的心理素质,她对自己从事的体育运动发自内心的热爱,这是真正隔着屏幕也能感染到人的气场。


  谷爱凌曾为纽约时报撰写过一篇名为《我承认,我爱上了恐惧》的文章。

她说:“在我18年人生中的后10年,我都与恐惧进行了一场动荡不安的恋爱。

  我是一名职业自由式滑雪运动员,双尖滑雪板、22英尺高的U型池和转体两周的动作就是我肾上腺素的主要来源,那是极限运动真正令人着迷的内核。

  对安稳完成动作的自信,对即将到来的未知体验的兴奋,这两者之间那种摇摇欲坠的平衡让我欲罢不能。

我听说这种状态被称为“化境”(the zone),去年秋天,当我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完成前空翻两周加转体四周的女性滑雪运动员时,我的确进入了那样的状态。”


  我很少看到运动员能如此细致、准确而深刻地描述自己在运动中的体验,毕竟很少有人能真正达到职业运动员的境界。

  当然,也只有非常纯粹地享受到运动带来快感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字来。

“无论是一个人独处,还是面对全世界的观众,我都专注于这项运动带给我的快乐。

虽然我对自己和世界的看法在不断变化,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时间如何流逝,面对恐惧,我总是一个无可救药浪漫主义者。”


  这个从小在美国长大的女孩,有着与她年龄完全不相称的智慧,一种非常东方式的智慧。

  如何接纳恐惧,如何转化各种压力,如何成功化解......就像一个武林高手,非常巧妙地运用着自己身体内的各种能量。


  那个在空中像鸟儿一样轻盈的谷爱凌,对生活、比赛和人生的态度,也同样的轻盈。

这是我在谷爱凌身上看到最闪亮的东西,这种纯粹而美好的热情,而不是世俗定义的成功。


苏翊鸣——宽容

  不满18岁的苏翊鸣,第一次亮相奥运会,就收获了一金一银的好成绩,成为冬奥会最年轻的冠军。

  在比赛中,他精湛的技术和超高的难度,都让媒体和观众共同惊呼,这个孩子是怎么做到的。


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在面对一系列裁判打分误判风波时表现出来的非凡气度

  在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后,裁判长公开承认打分存在失误,“给加拿大获得冠军的选手分数打高了”。

  熟悉体育比赛的朋友都清楚,裁判能公开承认自己打分存在失误,是需要一定勇气的。


  果不其然,此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巨大关注。有人呼吁苏翊鸣去申诉,去“讨回”这块金牌。

  有人则对裁判进行了指责,其中不乏“阴谋论”和人身攻击的言论。

  不可否认,金牌是每个运动员梦寐以求的目标,在那样的情况下,任何一个人都很难做到不去据理力争。

  但苏翊鸣和他的教练佐藤康弘在面对铺天盖地的舆论下,没有选择沉默,而是立刻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声援裁判。


  在信里,他们表示“也许有点遗憾,但这也是比赛过程之一,因此我们对判罚结果表示尊重。

  而且,这次的结果可能正是苏翊鸣在未来更加刻苦训练的动力。

  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目的是苏翊鸣全力以赴,展现最好的自己,我们已经做到,因此感到非常满意。

  滑雪运动的文化是大家一起创造的,在这个圈子里活跃的都是一家人。人们有时候会犯错,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仅此而已。

  恳请大家终止一切对此次单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碍技巧决赛中各位裁判的批评。

  并且请大家对这次金牌得主马克斯·帕罗特表示热烈祝贺。”

事实证明,这件事对苏翊鸣没有造成任何心理上的负担,在后来的比赛里,他用金牌再次证明了他过硬的实力。


也许是真的足够年轻和自信,才会有这样的气度。

他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而他并没有执着和计较一时的得失,对裁判的宽容,对竞争对手的大度,相比于惊叹他为什么可以在空中翻那么多圈,这个不满18岁少年的格局与胸怀更让我由衷地敬佩。


羽生结弦——超越

很多人说,在男子花样滑冰的历史上,羽生结弦是无法超越的。

  每次看他比赛,我都觉得他更像是在完成一件艺术作品,而非简单地完成那些规定动作。

  从服装、音乐到肢体语言,羽生结弦每一次展现给观众的,都是纯粹的美的享受。

滑冰于他而言不是比赛,不是竞技,而是一个展示灵魂的舞台,一个艺术载体


  北京冬奥会,已经是羽生结弦第三次参加冬奥会了,27岁的他在这样的项目里,显然已经不算年轻了。

  以他的大赛经验和技术水平,如果选择他擅长的动作,依然还是很有希望冲击金牌的。

但显然,这次冬奥会,他想要完成的,不是金牌,不是冠军,是他心心念念的阿克塞尔四周跳,所谓4A。


  迄今为止,除了挪威选手阿克塞尔,还没有花滑运动员在比赛中成功跳出4A,而挪威选手阿克塞尔是在1882年首次完成这个动作的。

  羽生结弦三年来,每天都在训练这个动作,这是花滑运动员的珠穆朗玛,也代表着人类身体的极限。

  据说,每完成一次4A的跳跃,腿部就要承受约456公斤的冲击。摔倒的话,冲击力约等于撞上一辆校车。受伤的风险非常之大。

  但是4A的基础分值只比难度排第二的动作高1分。所以很多运动员不会选择练习这样性价比不高的动作。

而显然,在羽生结弦心中那个天平上,完成这个动作,超越人类极限,远远重于金牌。


  很遗憾,最后的比赛,他还是摔倒了,没能完成这个动作。

  我看到他在比赛后黯然的深情和眼眶里噙满的泪水,这样的难过,和成绩和分数无关,他多么想让自己能完成某个完美的瞬间。

  “有了4A,我才能如此生机勃勃地活着。”

  羽生结弦曾这样解释他为何执拗地挑战着4A,他希望展现极致的美,而这可能也是他站上北京冬奥会花样滑冰赛场的动力。

  “有那么一瞬间大家觉得‘羽生结弦的节目真好看啊’,那我的努力就有意义了。” 羽生结弦曾用“一生悬命”来形容自己对于花滑的态度。

在日语里,“一生悬命”的意思是“拼尽一生,用全部力量去做一件事”。


  在这次比赛后,他说“我真的拼尽全力努力了。这可能是没有回报的努力,但这次我全力以赴去拼了。”

  是的,没有回报的努力,在这个功利的社会,有多少人会愿意为了一个很可能没有回报的目标而努力呢?

  羽生结弦就像一个从古典小说里走出的翩翩少年,用自己整个生命来追求极致的美——只为了瞬间的永恒,却愿意牺牲所有,决绝、勇猛、不计后果。

又像传说中的那只荆棘鸟——一生不停跌落又振翅,只为寻找荆棘树上的荆棘刺破自己的喉咙,发出这世界上最动听最美妙的声音。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最美好的瞬间,完成生命绝唱。

  而我们作为和他同时代的观众,能目睹他的演出,不得不说是我们的幸运。


武大靖——团队

  武大靖作为中国短道速滑队队长、短道速滑男子5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受到的关注从来都不少。本次以一金结束冬奥之旅。

而成为脍炙人口一段佳话的,是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武大靖对队友任子威的“世纪一碰”。


  在1000米决赛召回后的第二枪比赛中,前面几轮体能消耗过大的武大靖已经有点体力不支。

  在这个时刻,他选择了帮任子威卡住位卡住后面的选手刘少林。并碰了碰任子威的手,示意他“走”!

  最终,任子威李文龙分别获得冠亚军,武大靖获得第四。


  许多网友被回放中这细节破了大防。也真正在这一瞬间感受到中国队的牺牲自我成全他人的团队精神、无可比拟的凝聚力。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这种为了成就队友的做法,在内斗比电视剧还精彩的某些国家的短道速滑队来说,根本是无法想象的。


  而我们的短道速滑队,私下里是亲如兄弟姐妹的段子手,赛场上却都是可以成就彼此的英雄。

  今天付出的是武大靖,明天也可以是其他人。

  因为他们知道这一切是为了团队,也是为了共同的目标。


  16日晚,短道速滑收官之战后,27岁的武大靖发文表露:曾经考虑过冬奥之后退役。

  但站在赛场上的那一刻,发现自己根本舍不得说再见,舍不得深爱的项目。字字都包含着对团队、对冰面的深情。


就像豪爽的王濛在解说直播时大喊的那样,“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短道速滑队!

  我们也相信武大靖无论未来如何,他和中国短道速滑队,都会让爱与凝聚传承下去,在赛场上绽放光芒,让每一个人都值得掌声与喝彩。


安贤洙——关于承受

  在短道速滑界,安贤洙这个名字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个曾经在冬奥会叱咤风云的速滑名将,这一次参加奥运会的身份不再是运动员,而是中国国家队的技术教练。

  中国队不负众望,在他的带领下拿到了好几块奖牌。

  而安贤洙,在韩国再次成为众矢之的。


  安贤洙的身份非常复杂,他是韩国人,因为与韩国滑冰界产生矛盾,出于无奈加入了俄罗斯国籍,并代表俄罗斯参加冬奥会收获了很多金牌。

可是,这样一个天才运动员,却一直被赋予“悲情”二字。

  有媒体说:“在他整个职业生涯,几乎找不到一次彻底的、畅快的、轻盈的胜利,荣誉与争议总是交缠而来,又刹那间破灭而去。”


  这一次,他依然没有逃脱噩运,在他带领中国队夺冠的当晚,他又遭受了韩国网民的网络暴力,他们指责他是叛国者,并迁怒他的妻子和儿女。

  他还没来得及品尝作为教练的喜悦,就被卷进了舆论的漩涡里。

在社交媒体上,他说:“现在我所处的一切状况都是因为过去我的选择或错误而造成的,所以我可以虚心接受任何非难和指责。

  但是没有任何错误的家人受到伤害和痛苦,这是(我)现在最痛苦和最艰难的事情。”


  和过去一样,他选择了自己默默承受。

  无论是他拒绝比赛造假的时候,还是因为伤病背井离乡改变国籍的时候,他都选择用沉默来面对一切。

  “我觉得我一个人累就够了吧,没必要说出来,自己心里清楚就行。”


  因为奥运会国籍的设定,人们常常会代入过多的民族大义到体育比赛中去,其实也给运动员造成了很多无形的压力。

  有时他们无法真正代表自己,甚至对失败的承受,也都被赋予了过于沉重的含义。

  如果哪一天,奥运会真正实现了无国界,我们每个人是不是都会更轻松更纯粹地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呢?而运动员也不用再承受因为国籍选择带来的仇视了呢?


  冬奥会过去了。

毋庸置疑,几乎所有奥运会的金牌获得者,都是天之骄子,天赋、努力、运气一个都不能少。


  那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艰辛,日复一日枯燥的训练,才能有这样一块沉甸甸的证明。

  四年才有一次的比赛,而比赛又如此短暂。他们必须在极其高压的环境下稳定地发挥最高水平,才能在所有人之中脱颖而出。


  这是奥运会的残酷之处,也是它最迷人的地方——所有的不确定性、惊喜、失望、懊悔、倔强,在这些运动员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但如果在观看奥运会后,你好奇的只是他们的阶层,他们的妈妈是如何鸡娃让他们走向人生巅峰,分析他们站在最高领奖台上背后的成功学,那观看奥运会和从中获得的就实在是太无趣了。

如果你细细品味与思考,也许就会实实在在被无数微小而闪光的瞬间而感动——这里并不仅仅只有残酷的比赛,也是闪现人类光辉的地方。

  希望大家忘记他们的国籍,忘记那些毫无意义的争论,把运动员们看作一个个有血有肉、有着热爱与执着追求的人本身。

也许,在那些人身上,我们看到的金牌、胜负之外更多的意义、那些赛场内外展现出的高尚灵魂与优秀品质,那些激情中迸发的奥林匹克之光,才是造就这一届不平凡的冬奥会的根本。

作者 大鸟kiki

编辑 小鸟kiki 贫嘴龚三爷

你可能感兴趣的:(冬奥最令我动容的不是金牌,而是这些 来源新浪网,话心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