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6《战战兢兢做教育》观后感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我要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一本书《战战兢兢做教育》。

在本次假期内,我有幸阅读了由山东齐鲁名校长、特级教师赵桂霞出版的《战战兢兢做教育》。在本书中,赵老师记录了她自从教以来在“新学校行动研究”实践中的种种感悟和心路历程,我们从中窥探一些技巧和道理。

达尔文曾说:“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这话不仅适用于达尔文,也同样适用于我。在此次阅读过程中,《战战兢兢做教育》,有好多地方都能触发我的思考。真觉得:只要用心,任何一个环节都有教育!

“塑造”而非“雕琢”

 文中说道:“塑造”和“雕塑”,就艺术创作而言,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创造出精美的作品,但对教育孩子而言,我们只能选择“塑造”而不是“雕琢”。

何为“塑造”和“雕塑”呢?我们只有在明白这两者的区别,才能明白作者的意思。“塑造”是指用黏土一点一点塑造,从无到有;“雕塑”是指找一块大理石般的原材料,然后进行雕琢,在现有的基础上去其糟粕。

其实孩子从学习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像是塑造师手中的一把黏土。如果塑造得当,那么就会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若塑造失败,那只能还是一块路边随处可见的黏土而已。

而有些家长却选择了“雕塑”。在日常教育过程中,与一些孩子的家长在联系的过程中,会发现文中的现象在现实中十分普遍。家长口中的孩子毫无长处,甚至还有些放话说就当没有生过这个孩子。其实这些家长让自己处于雕塑师的角度去思量自己的孩子。他们不断盯着孩子身上是否出现不好的地方。一旦发现孩子有所问题,就立马用手中的凿子东凿一下,西凿一下。这样的父母总是在治理、纠正。却不知,孩子的自尊也在父母一凿一凿之下消失殆尽,一旦孩子没有了自尊,教育就很难发挥作用了。这些发现不了孩子的优点,不懂得运用成功教育: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就像我前面说的,雕琢的过程中是在不断去其糟粕。那么同样地,在“雕琢”孩子的时候,家长或者教师眼里只能看到问题,此时就会放大孩子的缺点。“雕琢孩子”,追求我们眼中的完美,难以尊重个性,就会影响孩子的自信;“雕琢孩子”,用的是消极行为和消极语言,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所以,好孩子是要“塑造”的。“塑造孩子”,是从一团黏土变成了完美的艺术品。在这个过程中,会不断张扬孩子的优点,激发孩子的自信;“塑造孩子”,用的是积极行为和积极语言,就能培养孩子的自尊;“塑造孩子”,会极力发现孩子的个性特长,极尽所能地帮助孩子展现最精彩之处,能很好地保护孩子个性的发展;“塑造孩子”,会奠定一个坚实的爱的基础,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让我感触万分的还有一节:“骄纵,要不得”

关于骄纵,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大众化的问题。骄纵本身就是一个不可取的行为,家长太过于骄纵孩子就会带给孩子无限的弊端。

从教以来,不知见过多少被家长骄纵出来的孩子,到了学校以后,还是一如既往的任性,认为边上的人都该宠着他。这类孩子往往不知道自己的边界是在哪里,会做出让身边同学讨厌的事情,也不会认识并承认自我的错误。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在校交友学习。另外,对于家人,他们也感受不到父母的爱,他们会认为所有事都是父母应该做的。骄纵的孩子是很难以独立生活的,缺乏自我的责任感;甚至还会造成依赖与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给孩子的未来成长埋下了一颗巨大的地雷。

我记得我朋友和我说过一个事情。他们同事的小孩子才一年级,本次暑假,她在上班的时候,全程视频监控。朋友好奇问了一下原因,竟然说因为作业不肯按时完成,等她下班回家在辅导,就得十一点以后了。所以从孩子起床开始,穿什么,空调温度几度等小事上都在远程指导;做作业走神的时候,还要提醒。同事们看不过去,就和她说,布置好每天的任务,要求何时完成,若未完成,好好的教育一顿,多来几次,他就自觉了。可惜,孩子妈妈舍不得。朋友和我说的时候,我们就在想,一年级的时候,本该是引导孩子养成各种习惯的时候,而她却每天远程指导,怎么做,做些什么,什么不能做。这孩子在如此溺爱的环境下长大,还能独立自主吗?若后期上学期间,不能视频的时候又该怎么办?

所以,骄纵是万万要不得的,作为教师的我们,需要及时告知家长这一点,并和家长沟通解决掉孩子骄纵的毛病。

我想这本书里还有许多包含意义的故事,说也说不完。

《战战兢兢做教育》记录了赵桂霞的从教历程,展现了有思想、有能力、有胸怀、有个性的“智慧型校长”的风采。书中的每篇文章都记录了一个能够引发教育思考的小故事,真心推荐大家可以去阅读一下,对广大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08-26《战战兢兢做教育》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