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不压正》的小说原著,没有金庸武侠的知名度,却写出了“侠的终结”

不贩卖焦虑,不吹捧文艺,让文字回归阅读

今天所介绍的书叫《侠隐》,姜文的电影《邪不压正》便改编自《侠隐》。小说的作者名叫张北海,本名张文艺,祖籍山西五台,1936年生于北京,长在台北,工读洛杉矶,任职联合国,最后退隐纽约。

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在现实中一直是一段屈辱史,张北海的《侠隐》亦是如此呈现的,只不过这只是小说的背景。小说写的是一个武功高强的侠客在20世纪30年代的北平为师门报仇的故事。其实仔细一想,很多抗日神剧也将武功高强的中国侠客放在抗日战争的大环境中,轻则对阵日本的武士刀,上演一场世纪民族对决,甚者成为特异功能人士,加入军队,徒手劈鬼子。不过这些写法大多只能从“比武对决中胜出”的方式来获取一丝民族自豪感,颇有输了全局,但赢了一役的意味,如此便在惨败中给自己民族挽回了些颜面。但难免还是让读者觉得是创作者自己在过瘾。

虽然都是遵循这样的写法,《侠隐》给读者带来的武侠体验倒没有夸张到让人觉得过分的程度:飞身上房,水珠暗器这类描写虽然也有些神神叨叨,但是这主角李天然(原名李大寒)依旧是血肉之躯,小说里至少没有档中藏雷,包子炸弹这种夸张桥段。

▲金城武主演的电影《武侠》

故事设定在卢沟桥事变前夕,而有趣的是作者隐去了背后政治的成分,以民间的视角为读者展现出了战前的北京,小说是这样描述北京的(那是北京还被称为北平):

他隐隐有一点回家的感觉,虽然北平不是他的家。 可是,他也根本没个家。自从师父一家人一死,他更是没家了。但是今天,晒在身上暖乎乎的太阳,一溜溜灰房,街边儿的大槐树,洒得满地的落蕊,大院墙头儿爬出来的蓝蓝白白的喇叭花,一阵阵的蝉鸣,胡同口儿上等客人的那些洋车,板凳上抽着烟袋锅儿晒太阳的老头儿,路边的果子摊儿,刚才后头跟着的那几个小子,秃头流鼻涕的小伙计……他觉得心中冒着一股股温暖。

▲老北京的旧照

正如张北海所说,小说除了报仇的主题之外还有另外一个主题,那就是『老北平的消失,侠的终结』。所以说小说所采用的视角既是武侠的视角,其实也是一个民间的视角,没有那么多站在政治纲领上的观摩,也没有所谓纵观大局的民族大义。

主角李天然就是一个背负着血海深仇的侠客,因为师父没有将掌门之位传给大师兄,导致大师兄勾结一个日本人枪杀了太行门的师父、师娘、二师兄以及快要嫁给李天然的丹青师妹,小说的剧情其实也简单,李天然当时也在凶案现场且中了三弹,但是却没事,逃出火海之后遇到了美国医师马凯大夫并得到了对方的救助,在获得大夫资助赴美几年之后隐姓埋名归来,准备开展自己的复仇计划。

身处在乱世之中的李天然一心想要为师门报仇雪恨,然而各方面势力都想拉拢这位少侠,以企业家身份作掩护的政治革命家蓝青峰、想要卷款逃跑的“北平之花”唐婉仪、甚至是他的救命恩人马凯大夫都要他好好考虑复仇计划。

马凯这样对他说:

就算你报了这个仇,那之后呢?……这个世界很大,大过江湖,大过中国。

可是李天然不为所动,只是默默地和师叔两个人一同打探消息,摸索仇敌情况。

▲老北京的旧照

小说虽然没有过多地阐述民族大义,但也没有把日本武士道放在眼里,当山本对外扬言日本是“青出于蓝胜于蓝”时,李天然毫不客气地潜入对方家中悄无声息地取了刀,最后又在废墟对决的时候,一举折了对方的胳臂。这算是小说中展现民族主义味道最浓的一部分。而之前掌劈羽田根本就是私人恩怨,所以小说当真只是将这段战争历史作为了背景,作者想写的还是一个意气风发的江湖。


▲日本浪人形象

江湖道义大多就是行侠仗义,锄强扶弱,匡扶正义。所以小说写李天然要杀朱潜龙的时候也不愿意搞暗杀,反而是一定要让对方死得明明白白,这便是江湖的规矩。在面对着卖国求荣又欺凌蓝田的卓十一,李天然也毫不留情,弄起一颗水珠就弹伤了对方的眼睛,其实也是有种“替天行道”的意味。这也就是小说中常常提及的江湖义气。

而这种侠客眼中的江湖往往又是伴随着一座城市而生的,老茶馆作为探听消息的门路,寺庙作为江湖赶路人夜宿的场所,瓦片房作为江湖人上房探听消息的前提,冷兵器才是练武行家的拿手好戏。可是就像小说里说的那样,这一切都随着时代渐渐逝去了。从李天然的师父一家四口被大师兄伙同日本人枪杀开始,江湖的一切就都慢慢开始瓦解了,作为习武之人寄身的镖局也都不存在了,练武之人或成了打手,或成了保安。

最后李天然借蓝青峰安排的饭局,枪杀了朱潜龙,其实也莫不是对现实的一种妥协,用枪本身就为江湖人士所不屑,因为这已然不是江湖的规矩了,正如小说结尾所隐喻的那样:

黄昏的夕阳,弱弱无力,默默无语,天边的一只孤雁,穿云而去。

那只孤雁,或许就是张北海眼中的江湖。

PS: 

◤国内一直以来有两股势力在对抗阅读,第一是反智主义:有很多人说,读书是书呆子的事情,所以不乐意去读;第二是伪“精英主义”:一旦涉及学术知识人们便立即对此采取“束之高阁”的策略,正如当初80年代李陀所倡导的“纯文学”所起的反作用,也正是从此开始,文学便和大众分道扬镳了。

而在伦敦、巴黎的地铁上,随处可见人们捧着口袋书阅读,甚至地铁站旁边的流浪汉都会拿着一本书在灯光下阅读,对于他们来说,阅读是每个人的事,也正是如此,国民才会渐渐培养起自己的思考方式,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可以说国民的趣味决定着国家民族的走向。国内其实很多人也愿意读书,但是无奈被无数浮躁的信息流所裹挟,找不到优质的媒体和渠道,由此不得不放弃自己原有的喜好。

L.Cave的团队便致力于为大家提供优质的荐读帮助大家重新拾取阅读的习惯,找到自己的兴趣,你可以选择加入我们团队,点击『篝火营地』获取创始人的联系方式,可以关注我们的公众号为我们提供宝贵的意见。◢

『对阅读念念不忘』的L.Cave团队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分享转发,即可加入L.Cave阅读群,获得海量电子书资源,与广大群友一起分享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邪不压正》的小说原著,没有金庸武侠的知名度,却写出了“侠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