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版)
自序
一、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缘起
(一)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现状及问题
(二)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时代要求
(三)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实践价值
二、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理想样态(愿景)
(一)校家社协同育人中各自的职能(差异)
(二)理想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品质联动(融通点)
三、迭代中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机制
1.0版本
家校共育:“三家一良师”模式(家长委员会、家长义工、家长学校、心理教师)
2.0版本
校家社共育:心理教师+家委家庭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师联动模式
3.0版本
校家社共育的智能化实施(三元人格小程序的相机嵌入)
四、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未来展望(路径)
梗概版
自序
我校从创校之初就注重儿童品德的培养、人格的塑造、心理的蕴养,是深圳市儿童友好型学校、龙华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
我校在推动儿童全面发展的许多方面都引入了社会资源,例如智育方面引入社会资源围棋、书法师资,开设围棋、书法课,数学理财课程带领高年段学生走进银行,实地参观学习,劳动教育方面带领孩子外出开展农耕体验、职业体验、军训等。心理健康教育等德育方面更是在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社会资源的利用方面有很多实践经验和心得体会。
希望本书既是一本宣传学校的经验介绍之作更也是一套方便各种类型的学校开展因校制宜的高品质校家社共育的实操指南。
一、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缘起
(一)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现状及问题
家长和学校普遍知道家校共育,形成合力的重要性,但在实操过程中,方法往往比较传统,协同育人的效果不理想。
1. 家校共育方面
(1)组织架构层面:多以家长义工、家长委员会的组织架构开展家校联动。
(2)教育共识的达成方面:首先,学校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的时候请家长走进学校、了解学校、理解学校、达成共识,一定程度上形成教育合力。同时,学校开展家长学校课程,更新家长家庭教育理念。
(3)教育工作的共同分担方面:家长义工提供交通疏导等义工付出,校级家长委员会负责社会实践的、午餐午休的评标,午餐午休的看管,午餐公司的飞行检查等工作,班级家长委员会有财务、出纳、采购、宣传等部门负责人,协助教师落实班级的各种简单事务性工作,为教师减负,让教师把更多的时间用在孩子的教育教学方面。
2. 社会资源的使用方面:各校多以请专家入校开家庭教育讲座的形式使用社会资源。
3. 存在的问题:
(1)家长学校方面:
课程与教学方面:家长学校的课程方面,多是学校内部教师和外请专家开的零碎、不成体系的讲座,教学时面向大众开线下或线上课,即使分年段设置讲座主题也难以对情况各异的家庭有个性化的适用性,因材施教难以落实。
评价与追踪反馈方面:家长学校培训结束后,家长的落地践行难以追踪评价,教师日常与家长的沟通也受限于教师的经验、认知、时间、精力等因素,难以保证对家长家庭教育的科学性、持续性。
家长群体对“家校共育”的重视度和能力的发展不均衡,“问题家庭”往往最需要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却往往是最不愿学习,不愿接受并践行科学的育儿方法的群体,成为了家校共育的难点。
有时家长和教师协同共育的过程中会出现角色定位不清晰,越界的情况,很多家长重视智育,但不了解儿童的多元性,难以做到因材施教,且轻视儿童的心理健康、劳动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在家以严厉而粗暴的“教师”的身份要求孩子,一定程度上诱发了儿童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
(2)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方面
教师多把时间精力花在教学研究方面,对家庭教育的学习和研究较少,不利于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工作。
年轻教师面对疑难家庭对自己工作的不理解、不支持或者面对偶发纠纷事件的时候,要有足够的专业度和心理能量应对挑战,若处理不好,家长就会将事件上升到教学处、德育处甚至校长处。面对此类事件,教师工作压力大,学校中层和管理层精力消耗较大。
(3)社会层面
双减之前,家长多通过购买学科培训机构的服务,提升学生的学科成绩,家长疏于对自身成长做投入和学习。
有少部分先知先觉的家长群体购买并学习社会上的家长培训机构的课程,但这些机构的课程内容良莠不齐。家庭教育理论和实操是博大精深的,家长面对真实的育儿情境,时有学了不会用,甚至有对“专家”之间相互矛盾的指导无所适从的情况。
社会资源的公益家庭教育讲座方面,以妇联、街道、社区开展的讲座为例,他们虽精心策划组织,但往往面临招揽听众难的困境,投入和效果不成正比。
(二)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时代要求
1. 师资方面,教师除学科教育教学之外,需要学习适量的家庭教育知识,以便为家长的家庭教育提供更好的指导。
2. 社会资源的引入方面,若能有经验丰富,水平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驻校,为家长提供长期稳定的家庭教育群体和个案指导,效果会更好。
3. 若能在家校共育领域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教育科技,则能一定程度上提升家校社共育的效率。
(三)校家社协同育人的实践价值
学校、家长、社会要素发挥各自的优势,各司其职,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养育健康、快乐、成功的孩子。
二、校家社协同育人的理想样态(愿景)
(一)校家社协同育人中各自的职能(差异)
(二)理想的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高品质联动(融通点)
三、迭代中的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机制
1.0版本
家校共育:“三家一良师”模式(家长委员会、家长义工、家长学校、心理教师)
理念:和合五步工作法
(一)组建校级家委会,招募家长义工
家委办公室照片
家长义工组织在义工联注册
(三)多角度参与家校共育
1.守护孩子安全出行,健康午餐、午休
组建交通护导爱心义工队,“班级交通维护周”机制的建立与实施;校车选择与出行协助;午餐午休评标、看班与飞行检查;社会实践评标
2.参与孩子的教学展示活动,见证孩子的成长
参与学校节庆活动的抢位机制:数学节义卖、亲子运动会、入队仪式帮忙寄红领巾、毽球嘉年华......
3.参与学校节庆或对外展示活动的事物性工作
体育节布置场地,开学典礼筹备(卷纸),昆虫标本馆对外开放时的接待工作,中陶会年会布置会场、茶点摆盘、倒茶,协助开展食品安全进校园游戏活动、塑料飞扬展览、小一新生入学与注册、小学低段期末“一试身手”素养测试、义工家长参与期末监考、教学水平评估家长指引专家、协助策划并开展学校劳动技能大赛
4.协助学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等德育活动
刷轮胎布置校园环境,协助开展每周五垃圾分类活动,在电影课程中家长义工做棉花糖、爆米花,收行知币。
5.积极学习成长自己,助力孩子的成长
参与家长学校学习:梁好家委培训、章晓青给家长培训、善解童贞家长讲座。
6.参与学校的办学和治理,献言建策
参与各种学校教学评估活动的家长访谈、一年一度的校级家委会会议、诗意行知系列活动(诗词和书法比赛)、好家风好家训征文
(三)学校感恩回馈家长
家长义工公益瑜伽课,义工联欢包饺子和亲子运动会、体育节家长健美操展示、开学典礼答谢、散学典礼全体行政挨个班级给优秀家长义工、卓越家长义工的孩子送家长的奖状和答谢的花束。
(四)1.0版本家校共育机制的不足与改进方法
2.0版本
校家社共育:心理教师+家委家庭教育部+家庭教育指导师联动模式
一、课程育人
其中使用到的社会资源:张怡筠博士情商魔法课、善解童贞、生涯规划、防欺凌戏剧、正面管教、行动亚洲同理心课程、多多星戏剧课程
(一)“起点”的心理关怀课
幼儿园评估和讲座;连续四年为幼升小家庭开幼小衔接暑期课程;全校开学前/复课前心理讲座;“双班制”三年级升四年级每次分班重组前后的团建活动。
(二)面向高年级和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六年级毕业前的准备:行实学子返校分享经验;高年级辩论赛活动;高年级生涯规划教育。
(三)特殊需求学生
1.心理游戏社团课程:常态化社团活动+针对性团体辅导(学习焦虑团体辅导+人际关系团体辅导+电子游戏团体辅导)
2.专注力训练营、感统训练营
(三)学生普适课
1.张怡筠博士情商魔法课
2.性教育:青春期生理与心理健康教育(善解童贞)
3.家庭关系校本系列课:《父母吵架,我该怎么办》
4.PBL项目:如何让垃圾分类更简单?驱动活动中去一滴水公园“落花曼陀罗”
5.心灵诗社(社团课)
6.行动亚洲生命关怀课程
二、文化育人
爱的同心圆:校长爱老师,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自己、爱学校、爱生活。(展开来可以写很多)
(一)关怀教师,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能量
(1)14场教师心灵SPA,校长爱的感恩卡。
(2)协助班主任对“高需求学生”开展教育工作:帮助对班级个别“问题”学生有困惑的班主任,探究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教养方式或最近家里发生了哪些突发事件,协助班主任了解-理解“问题”学生行为背后的真相,提升其家庭教育的指导能力;
(二)教师队伍建设
正面管教专业课全覆盖,名师成长大讲堂......
(三)行知“真儿童”
三、活动育人
1.心理健康月——心理剧、“生命教育”主题班会、生命故事评选
2.行知少年议事厅
3.疫情期间的学生心理关怀:“我有话要说”直播间、亲子圆桌派
4.各种校级活动中融入心理元素:体育节盖章数学节情绪小铺
四、管理育人
1.引入家庭教育指导师,构建家校社共育中心
2.班级心理小先生制
3.每年心理筛查
4.个案评估与辅导工作:心理老师入班观察+教师联席会议+家庭咨询+建群+后期跟踪反馈
5.偶发事件逐层干预流程
6.危机干预流程
五、协同育人
1.家长学校每周一期线上课,每班家长义工负责考勤并收集、考核家长听课后的作业
2.校级家委家庭教育部为班级做系列家庭教育讲座,入班讲家庭教育课(曹老师、燕子老师、小鱼儿老师),在大礼堂讲。
整合社会资源让家长与全国各地的家长同时在线上学习,让家长感受到了家庭教育学习赋能的风潮。
3.《幸福从接纳开始》等中长期家长读书沙龙。家长帮帮帮家长种子义工读书会、读书会中、后的亲子打分互动。
4.德育主任参加在两次龙华区家庭教育讲座中做主讲嘉宾,为家长赋能。
5.爱听天使家长义工培训——另种形式的听
家庭教育指导师组织、培训家长义工参与关爱孩子心理健康,做孩子的友好成人的“愛·听”天使家长义工。共聆听338人次学生说心里话,上深圳898电台2次。
6.家校社共育中心教师与班主任一起与“问题”孩子家长共同探讨家校共育的观念与具体方法。
7.家庭教育指导师接待有育儿困惑的家长咨询,咨询后:
(1)做亲子沟通辅导,协助亲子间相互了解;
(2)需要与班主任配合的,请家长与班主任互通孩子在家和学校的积极行为和表现,给予及时肯定。
8.德育主任、校长介入偶发事件的处理,化解教育矛盾冲突,引导学生、家庭发展,弥合家校关系。
六、2.0版本家校共育机制的不足与改进方法
3.0版本
校家社共育的智能化实施(三元人格小程序的相机嵌入)
3.0版本家校共育机制的不足与改进方法
四、校家社协同育人的未来展望(路径)
1.《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的大背景下,希望有条件的学校都能引进专职的家庭教育指导师,为学校常态的家庭教育工作和疑难的家校沟通提供持续而专业的服务。
2.科技赋能校家社共育方面,在原有的实践基础上深入实践“家校沟通”模块,“学校常规管理”模块,家长学校的“声纹识别”模块,并在小程序中开放数据端口,联通第三方家庭教育小程序,开展集成化的家长学校课程建设,提升小程序在教师端和家长端的使用粘性,充分积累大数据。
3.目前是积累数据阶段,下一步是大数据智能化对教育的反哺。
尾声与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