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之捕捉黄羊的故事

在我居住的那个地方,附近是两条小河的交汇处。这里不但是附近游牧民族转场的过牧草场,也是黄羊迁徙的必经之路。重达二三十公斤的黄羊对于当时相对贫困的生活来说,无异于一个重要的“解馋”来源之一。平心而论,黄羊的肉其实不好吃,只是在副食品极度匮乏的当时,无异于山珍海味了。贰拾记忆里最为深刻的就是蒙古牧民给父亲送来捕杀的黄羊后,巧手的母亲细心的把黄羊剔好,为了便于贮存就把全部的羊肉揽成肉酱。少不更事的我经常性将肉酱夹在热热的馍馍里,飞快的拿到外面的人群中一边大口的吃着,一边努力的显摆着,借此小小的满足一下自己小小的虚荣心。

到现在,黄羊已经被列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再吃它的肉——呵呵,那可是要判刑的,想让别人请吃的话那成本恐怕就能上天了。在这里,简单的述说两个草根捉黄羊有关的趣事。

撵黄羊——“撵黄羊”是一个集体性活动,道理很简单,就是几个人人在黄羊经常喝水的地方潜伏起来,等黄羊群过来喝水时,在领头人的一声“匪哨”后,大家挥舞着大头棒、石头呼啸着向羊群奔去,将黄羊现场捕杀或将其赶入水中最大限度的弱化黄羊速度特长后再行捕杀。说一个“黄毛子猪”故事。当时有几个“回回”准备请阿訇吃饭,原计划约在中午饭点时,结果阿訇在约定的地点等候了几个小时后这几个人才姗姗来迟。其中一名“回回”非常歉意的说:“阿訇啊,是在对不起您老人家,今天那只"黄毛子猪”是在是太狡猾了,我们几个前后换了四五个地方才捉到一只,让您老人家久等了。”结果——你猜怎么样——等候了许久的阿訇却一言不发,转身就走了。(想知道为什么吗?耐心看完给个好评吧)

套黄羊——“套黄羊”是一个技术活,需要有判断黄羊踪迹的眼光和弯套子的水平外,还需要非常的人品。眼光自然不必说,如果你把套子下在很久以前黄羊的道路上无异于“缘木求鱼”。弯一个简单的套子看似简单,其实也是不容易的,有一些“劣巴”弯出的套子能把黄羊憋死,那肉自然就不好吃了,还有一些人把套子绑的太松,即使套住黄羊也会被挣脱逃走的。其实在套黄羊的人群中还有一类比较奇葩的主,他们从不下套,只是比下套的人去的更早一些,说不定提前将别人的猎物收到囊中。因此每个人在下套时都会留下特有的标识,但这也挡不住一些“二流子”的无耻行径。在我家旁边的一栋平房里住着一个外号叫“扎巴依”(酒鬼)的二流子,就经常去盗取别人下套的野兔和黄羊,当然黄羊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他非常喜欢喝酒,但酒量基本上就是三杯就到,而且是只要听说有酒场子就一定会死皮赖脸的凑过去,所以基本上每天都是晕晕乎乎、溜溜倒到的,可是他喝多了从来不回家,只是在外边自得的逛着。有一次扎巴依又喝多了,大概是习惯自然成的原因吧,不知怎么样就逛到了别人下套子的地方。结果。。。就是在黄昏时分去寻找猎物的人发现扎巴依抱着死去的黄羊睡着了,鞋子枕在了头下面,衣服整整齐齐的叠好放在旁边。后来大家都说,幸亏被人发现了,非被冻死不可,也幸亏是一个“劣巴”下的套子,要不然受惊的黄羊也会把他踢死的。

打黄羊——这就好理解了,用猎枪呗。后来虽然偷过父亲的51式手枪出去打猎,也曾经有幸在某乡村的戈壁猎场上用猎枪打过野兔、呱嗒鸡,但打黄羊这种大型动物却只能是一种梦想了。有一次,父亲单位的三个年轻人用砖茶、方糖“贿赂”蒙古牧民后,接到了三竿猎枪兴致勃勃的去打猎了。他们三人相距100米,组成倒三角的品字型沿着牧民指点的羊群方向出发了。但他们的行为很快被牧业公社的巡查人员发现并没收枪支后扭送到我家里,因为父亲是单位的领导嘛。大家不要错误的认为扭送的目的是禁止捕猎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其实是他们的倒三角阵型其实是一种找死的行为。因为在黄羊高速奔跑时,他们仨随时都有可能对着队友开枪。如果真的打死一个,借出猎枪的牧民也是要承担相应责任的。

解密时间:猪是回族忌讳的东西,大家都是知道了。但不知为什么这里的回族人喜欢用猪的名字骂人,大概也是地方特色吧。但是作为文化素质较高的神职人员,他却认为你说他是什么他就是什么,基于此,自然那只黄羊也就不能享用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1980之捕捉黄羊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