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普通人的清明感怀



2022年4月1日,外国的愚人节,中国的清明节假期前夕。想要写点什么,却又不知从何写起,只好就这个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写一些感怀。

关于这个节日,自古文人墨客多有描述,有的流传至今,就像那首“清明时节雨纷纷”,虽然至今都搞不清楚诗中的“杏花村”到底有没有杏花,就像李白笔下的"桃花潭"根本就没有桃花,更是好奇于那个抬手一指、流传千载的当年的放牛娃哪里去了。一言以辟之,关于清明节,人们总是会有些许感触的,我,这个普通人,也不例外。虽然我的文采有限,也说不出什么千古名句,但一颗感怀的心却是无比真挚的。

感怀一:人是一只有思想的芦苇,既坚强又脆弱。2008年的“5.12”举国之殇中,一位被困196小时的王有群成功获救,她是一位60岁的老太太,也是汶川大地震中被埋时间最长的获救者。去拜佛途中被泥石流卷走,卡在两块大石头中动弹不得,只露出了上半身。一阵慌乱过后,当地人都已撤离,她呼救无门。在绝境中,两条小狗成了她的伙伴。在搜救队进行营救时,两条小狗仍没有离开。在过去的8天中,这两条小狗不断地吼叫,并且用舌头舔王友琼的脸、嘴。王友琼渴了饿了,就只能靠喝雨水充饥。环境的恶劣没有摧垮活的意志,人就是这么的顽强!对比之下,3月21日的东航空难事件中,整架飞机、123名乘客、9名机组人员,就像一块从天而降的陨石、划破天际、一时间破碎了多少家庭的幸福与憧憬,他们中有儿子、有女儿、有父亲、有母亲、有朋友、有亲人,在来不及道一句“再见”的刹那,就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夺去了生命,何其残忍、有何其无奈!人,就是这么的脆弱。

感怀二:有时,活着比死亡更显得艰难。佛说,人世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放不下。但后面的七苦全都是建立在生之上。所以人生之所苦莫大于生。我并无意宣扬什么佛法,也没有丝毫的消极厌世,而是看过了太多的生离死别,让人倍感珍惜活着的珍贵!世间但凡有价值的东西,都不是轻轻松松的吧?虽然生活艰辛,大多数人都在为了生计、为了家人,卑微的活着、讨着生活,但我们还是可以试着每天早上出门前对着镜子给自己一个灿烂的笑容,学一下《出水芙蓉》里的那句极棒的“我是最美的”,然后自信而又自带暖意的出门,脚步会变得轻盈;我们还是可以试着在与人发生不愉快时先停顿3秒再出口、把本来充满恶意的回击变为一笑了之,并不忘适时的提醒自己“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没有什么比保持平和的心态更加重要”。网络信息的发达,使得一个小小的社会事件被无限的放大。职业使然,每每看到那些或因为感情、或因为学习、或因为口角轻易就结束自己生命的孩子,我都会倍感惋惜,如果有机会挽留他们年轻的生命,我会用过来人的经历告诉他们:好死不如赖活着,死,没你想的那么轻松与潇洒。即使死的如秋叶之静美,但留给亲人、朋友的伤痛却是永远无法愈合的!活着,就意味着无限的可能,活着,就有转机。上天会垂怜每一个善良又愿意顽强活下去的人。

感怀三:逝者已逝,生者还要好好的活,以告慰逝去的爱你的人。24日是老父的周年忌日,我想要对他说:女儿不孝,没有按照您所规划的去安守一份稳定而又荣光的工作,但女儿却在另一种生活方式中找到了真正的自己、并开始了很多的尝试,我一直心怀梦想,一直在我的梦想的道路上走,虽然并不平坦,但我的心是愉悦的、充满希望和斗志的,我也在用自己的惜时如金的行动努力影响着自己的孩子。换句话说,女儿的生活可能不是您、包括很多人眼中的那般富裕与幸福,但我却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小幸福,我知道自己要什么。这应该也是您能够接受的吧?天下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健康、幸福呢?未来,我还要继续努力,开启人生的另一种可能,为儿女做出更漂亮的表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女儿谨记。

感怀四: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心。90多岁的奶奶去世,我没有回去千里之外的老家送行,为此姑姑们可能仍有怪罪,理由很简单:小时候我曾在奶奶身边生活了2年,由一个去时病恹恹的小懒猫养成了白白胖胖的小姑娘,奶奶对我的恩情不该忘。可当时孩子小,工作也没有理顺,加之经济上的考虑,我坚持没有回去,将对奶奶的不舍与思念压在了心底。现在想来,我对奶奶没有愧疚,因为几千里地的路程,我在奶奶去世前连跑了两年,就为了在她生前与她多见两面、让她高兴。脑海中铭记下了她见到我时的无比开心与告别时一个人坐在床边看着一行人马转身离开时的默默垂泪。逝去了,我看得见她,看到的是不想看到的她;她看不见我,更看不到我去看她,更感受不到我的温度,何苦非得走这形式呢?也许,这也只是我为自己找的一个理由吧,总之,心里坦荡无愧就好。一直告诫自己:不要活在别人的评价里,要活在自己的准则里。也许,是我太过个性了吧?欢迎来喷。

唠唠叨叨写了这么多的不知所云,感谢您能耐心看完。如果您也觉得不知所云,敬请原谅:我这个普通人的一篇普通的小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普通人的清明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