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上映的电影《阿黛尔·雨果的故事》讲述了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二女儿阿黛尔·雨果的爱情悲剧。不同于其他的传记电影,《阿黛尔·雨果》没有讲述阿黛尔在她父亲的影响下,名门之后还是名门的传奇一生,它只是娓娓道来了一位普通女性为爱痴狂,毁灭自我的狂热。
阿黛尔离开父母,独身一人漂洋过海来到了加拿大,只为寻找自己的爱人——英国军官宾森,然而宾森是一个不专情的男人,他早就忘了与阿黛尔的承诺,对她的纠缠不休十分冷漠。阿黛尔在这段感情中越陷越深,她一面不断向父亲要钱支撑她高昂的生活费,一面想尽办法挽回宾森,然而,他不会再爱她了。
阿黛尔的一厢情愿没有得到回应,她不甘心。阿黛尔陷入了自己的妄想中,她幻想宾森答应了和她结婚、她怀了他的孩子,她逐渐将这些幻象当了真,昭告与天下,让宾森的名声受损,同时,她疯了。这是她一直以来不放过自己的全额代价。
这部电影着眼于法国大文豪“疯女儿”的故事,除了唏嘘阿黛尔对于没结果感情的执迷不悔,当然还有她对于“雨果女儿”这一身份的疑惑。她一直以来都活在父亲的光环和19岁姐姐溺死的阴影下,或许,阿黛尔只是想用这份执拗的爱情来证明她自己的独特,奈何,她的特立独行成为了家族之耻。最后,疯癫的阿黛尔·雨果成为了自己,也杀掉了自己。
骗自己叛逆的爱能证明一切
电影中,伊莎贝尔·阿佳妮饰演主人公阿黛尔·雨果。阿佳妮自带美貌滤镜,让观众对她的“恋爱脑”恨不起来,虽说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但是看完她的悲剧后,心中只剩遗憾。
开场,自称自己为路易小姐的阿黛尔坐船来到了加拿大,她不顾父母反对,为爱走天涯。她孤身一人来见自己的恋人宾森,想要和他结婚。整部电影情节设计十分巧妙的一点是,它没有倒叙阿黛尔与宾森相识相爱的经历,只凭阿黛尔的一厢情愿来构成他们间的情感纠葛。这为后来阿黛尔的妄想甚至疯癫埋下了伏笔,我们都不知道她关于宾森曾经诱惑了她这样的一面之词到底是真是假,也许她来到加拿大寻“恋人”这件事也只是她的妄想呢?宾森说不定只是阿黛尔脑中不存在的情人关系。
阿黛尔住进了寄宿家庭,她谎称宾森是自己的表哥,托人给宾森送信,没有得到回应。一天,宾森终于肯见阿黛尔了,她得知消息后十分开心,在房间内挑衣服、精心打扮,完全是怀着期待心情去见久别重逢恋人的模样。然而,宾森见到穿着华丽礼服的她后态度十分冷淡,直截了当地说他们已经不可能了,两人不欢而散。
阿黛尔没有放弃,她以为宾森害怕她的父母不同意他们的婚事,便写信给雨果请求父亲同意他们的婚事。值得一提的是,整部电影中,阿黛尔和雨果只用书信和汇款单联络,雨果没有露面,只用声音的形式展现通信的内容,侧重体现了阿黛尔父亲的神秘。
雨果同意了他们的婚事,并写了一封证明信,但是,宾森并不买账,他根本就不想和她结婚。阿黛尔一边不断找父亲要钱,主动将这些钱塞给宾森还债,一边不死心地跟踪宾森,发现了他与其他女人鬼混的事实,可是,阿黛尔十分卑微地请求宾森与她结婚,她可以把所有的钱都给他,甚至允许婚后的他可以继续出轨。
“讨好型人格”的阿黛尔到底想要什么?她的尾随和日记内容是她对于宾森病态偏执的爱。当她提出付出所有,只求宾森能和她结婚时,她已经明白了宾森不爱自己了。自始至终,阿黛尔只想通过和他结婚这件事来证明她自己存在的意义。她为了他,拒绝了意大利诗人的求婚,一是出于爱,二是出于不服输。
阿黛尔来到加大拿后隐姓埋名,没有人知道她父亲是谁,她也从来不提这件事。当书店老板送了她一套雨果文集时,她愤怒地摔门而去。阿黛尔不愿意活在父亲的光环下,每次提起她,人们总会说她是伟大诗人雨果的女儿,而不是阿黛尔。
除了父亲,阿黛尔总是被姐姐溺死时挣扎的记忆所笼罩,这成为了她的梦魇。她虽然不会主动提父母,但是唯一一次,她向寄宿家庭的女主人提到了自己的姐姐。每次从噩梦中惊醒,她仿佛和姐姐一样经历了窒息的过程,她不是阿黛尔,她仿佛是姐姐的替身。
脱离父亲和姐姐或明或暗的影响,阿黛尔想要证明她是她,是一个独立的人。阿黛尔借这种叛逆甚至毁掉自尊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借“痴情”得到父亲的认可。从阿黛尔·雨果成为宾森夫人,她要实现身份的转换,成为新的自己。
亲情与爱情的对抗
看到雨果毫无怨言地答应女儿的请求,一次次地为她汇款时,我们可能会问,阿黛尔有什么不满足的?出生在贵族家庭,明明可以游手好闲地度过一生,为什么要自讨爱情的苦吃?
阿黛尔遗传了父亲的血统,她对于爱情的狂热,以至于疯癫都是浪漫的极致表现。她可能过于执着地想要证明自我,当发现整个故事走向,尤其是宾森的感情,无法由自己掌控,达不到自己的预期时,她会走向毁灭。雨果是著名的剧作家,但是他无法谱写自己女儿人生的脚本。阿黛尔·雨果具有天赋,她的人生剧情完全由她自己的掌控,只不过她写的是个不被观众喜欢的悲剧。
阿黛尔的求婚被宾森拒绝后,她反而越挫越勇,企图逼宾森一把。她给父亲写信,称她已经和宾森举行了婚礼,请雨果在报纸上登上公告,注明阿黛尔·雨果已经变成了宾森夫人。
纸包不住火。宾森接受了上级的问话,他坚决否认了已婚的事实,并亲自写信给雨果解释真相。阿黛尔谎言暴露,父亲对她失望极了,但是他并没有责怪她,只是让女儿赶快回家,母亲的病越来越严重了。同时,雨果又给阿黛尔寄来了路费。
阿黛尔看到父亲的几次来信后,丝毫没有在意母亲病得很重这件事,她只在意父亲又给她寄了多少钱,她下次又能得到多少钱。在充满包容力的亲情和根本得不到的爱情面前,阿黛尔执迷不悟地抛弃了父母。
她依旧活在自己的妄想中。当阿黛尔在报纸上看到宾森即将和一位律师的女儿结婚的消息后,她立刻赶往了这位老律师的家中,揭露了宾森的真面目,并谎称自己已经怀了他的孩子。阿黛尔成功搅黄了这门婚事,她如果得不到的幸福,宾森也不会得到。宾森再也受不了阿黛尔的疯狂行径,他企图将阿黛尔送走。
此时的阿黛尔还在想尽各种有钱能使鬼推磨的办法来挽回宾森的心。她白天在痛苦的爱情中挣扎着,夜晚梦到溺死场景的频率也增加了。
阿黛尔·雨果以迷失成就了自我
阿黛尔没有回家的打算,雨果也不纵容花钱如流水的女儿,他不再给阿黛尔汇款。这断了阿黛尔的命脉,她不得不离开寄宿家庭,来到了不用花钱的收容院。在众叛亲离的折磨下,她的精神逐渐走向了崩溃。
当宾森随军队来到非洲的小岛后,阿黛尔也跟着他来了。此时疯癫的阿黛尔如鬼魂般,两眼无神地飘荡在穷人区。曾经受到雨果鼓舞的黑人女性收留了阿黛尔,并托人写信给雨果,恳求雨果同意她将阿黛尔送回法国。
电影的结局具有纪录片风格,雨果于1885年与世长辞,法国人民为他举行了国葬,以表达崇高的敬意。阿黛尔·雨果被送回法国后,在疗养院中度过了余生,于一战期间悄然离世,结束了她疯癫与虚幻的一生。
结尾处关于父女二人生命结束场景的对比略带心酸,父亲是那个一直被世人拥护的文学家,带着荣耀离开这个世界,而女儿成为了不愿被人提起的“姓名”,轻描淡写地掠过。
据说,雨果以自己曾心爱的女儿阿黛尔为耻,她的姓只以字母H.,而不是Hugo作为姓氏。阿黛尔固执了一辈子,让父亲以家族之耻记住了她。对于阿黛尔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反叛的胜利。
阿黛尔·雨果活到了85岁,是雨果家族中最长寿的人,这可能是除了她的爱情故事之外,最能让她在雨果家族中彰显独一无二的一点。而长寿对于已经疯了,失去灵魂的她来说何尝不是一种煎熬呢?
当了解阿黛尔·雨果的故事后,有人可能会感叹她对于想要抓住爱情的孤注一掷,如果现实生活中出现这样的人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然而这样偏激的做法是阿黛尔成为自我的方式,她在毁灭自我的过程中成就了自我,站在父亲的对面,以另一种方式留名于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