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民居太难看


当下农民最大的两块支出一是人情开支,二是建房。

农村是熟人社会,面子很重要,所以乡人为面子所累,名目繁多的礼金在家庭开支中占不小的比例。

有的村子36岁也要摆上几桌酒,请上一批客,收上一笔钱。

建房是村民们人生中的大事,往往建一次房会倾其所有,甚至还会背上债务。

现在乡村的新建民居,一是俗,不是洋的极不接地气、照搬照抄城里的別墅洋房,就是实在丑得恶心反胃。

二是极不实用,房子又高又大甚至外墙还挂满了大理石、花岗岩,但很多空间是浪费的。

面子顾牢了,没钱用在里子上,装修档次很低。

不少人建房有比富、斗富心态,糟蹋和浪费了不少血汗钱。

三是农村建房基本是失管的,现在农村建房只管面积和高度,除此想怎么造就怎么造。

原先是乡镇一级的国土管,现在转移给了农口管。

农口根本没能力管,管的体制还混乱不堪。

多年的失管,沉淀了一笔笔乡村风貌上的负资产。

不少有一方好山好水的村子,村庄却又乱又丑。

四是乡村工匠群体的逐渐消亡。

有点手艺的建筑工匠普遍已七老八十了。

关健乡村已没了师带徒的手艺传承,年轻一代己没人愿意沉下心学点手艺。

作为吃饭的营生,宁可在工厂打份工,干一天赚一天;

工匠阶层的后继乏人也是乡村建筑文化衰败的主要原因。

古代和民国,没有规划和城建部门,但乡村的工匠们则是乡村建文化的传承人、守护人。

虽没有规范规定,但却遵天道地理和乡风民俗。

所以我认为,村庄风貌一定要管控。

风貌是公共资源,也是一个村庄的重要价值组成。

任何规划和单体民居建设只能加分不能抺黑。

同时,在乡村工匠阶层消亡的现实下,如何用新的形式来弥补,值得研究,也是一个商机。

前几年去日本,在京都岚山脚下的一个村子转了转。

文化符号和地域特征明显的装配式民居,美观、精致、实用,值得借鉴。


请阅读下一篇:乡村绿色建筑

你可能感兴趣的:(乡村民居太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