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 (三)

  境界分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

   

图片发自App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从创作的主体关系上看,境界可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例如,欧阳修的《蝶恋花》中“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句和秦观的《踏莎行·郴州旅舍》中“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这句,其境界都属于有我之境;而陶潜的《饮酒·其五》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和元好问的《颍亭留别》中“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这句,其境界则都属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指作者站在本人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借物抒情,所以事物全部显现出作者本人的色彩;无这之境则指作者站在事物的角度去观察认识事物,物我两相忘,以致最后都分不清哪里是作者,哪里是事物。古 人创作词,其境界达到有我之境的比较多,但并不是说就没有人能够写出达到无我之境的词——在诗词界杰出的作者当中自然有人能够写得出达到这种境界的词。我们所说的境界,并非单指景物一种——喜怒哀乐也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境界。所以,能写真景物、真情感的就叫有境界;否则就是无境界。

     

图片发自App

  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是“王国维境界分类”中十分重要的一组,侧重于由观物方式的不同而带来的境界差异。有我之境强调观物过程中作者的主体意识,并将这种主体意识投射、浸染到被观察事物中去,使原本客观的事物带上明显的主观色彩,从而使诗人与被观物之间形成一种强势与弱势的关系;无我之境侧重寻求作者与被观察事物之间的本然契合,在弱化作者主体意识的同时,强化物性的自然呈现,从而使诗人与物性之间形成一种均势。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都是从物我关系而言的,并非是“有我”与“无我”的绝对有无之分,因为无论何种观物方,“我”始终是存在的,“无我”便无法展开真正的观物活动。但在观物过程中,“我性”与“物性”之间的强弱关系确实存在着不同。王国维的分类是以深厚的创作为基础。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间词话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