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说到乡村的金融服务,略显单薄是很多人的第一印象。近年来,国家、银行业金融机构虽着力乡村金融服务建设,但一些地区发展滞后等问题仍然存在。

  自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数字乡村的概念之后,近两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持续强化数字乡村战略。2019年,中央明确提及实施数字乡村战略;2020年,确定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随着国家对数字乡村扶持政策的进一步细化,数字乡村建设正在加速推进。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人们出行不便,加大了人们对线上金融服务的需求,在广大乡村地区,对线上金融服务的需求也明显增加。以5G、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型技术为基础的金融科技开始崭露头角,在乡村金融服务中金融科技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帮助银行业金融机构将金融服务触达更广的地域和更多的人群。

  数字化金融虽不能完全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乡村金融服务存在的诸多问题,但是却能够在细节上弥补目前乡村金融服务的短板和不足,这也是数字化金融服务得以在乡村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解决偏远地区金融服务“痛点”问题

  偏远的乡村,金融服务难以触及。如何破解这一问题,打通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是许多银行共同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在农村金融服务方面颇有成效的中银富登村镇银行(以下简称“中银富登”),利用云计算、微服务、分布式等技术,实现了数据仓库、实时流计算、知识图谱和数据沙箱,构建了企业级普惠金融大数据平台,覆盖了100多个县域宏观数据、行业数据以及普惠客户多模态的基础数据。

  该行还加大与国内知名高校的合作力度,成立了“县域金融联合实验室”,深入挖掘与利用文本、视频、音频等大量非结构化信息,通过机器学习等手段研究县域经济及普惠客群特征。通过对县域整体经济、主要行业、场景生态、客群特征等分析,制定适合各类客户的营销策略、产品体系和风控模式,力求将金融服务触及更远的地方。

拓展线上金融服务边界

  在年初的疫情防控中,多家银行业金融机构都在手机银行推出了“抗击疫情服务专区”,利用大数据等金融科技手段帮助政府部门疏通看诊渠道、帮助各地群众及时了解当地医疗服务及口罩等防护用品供应等情况,反响良好。

  “但是在这一过程中,部分科技基础薄弱、线上服务能力不强的农信机构,在疫情中对客户非接触服务需求难以满足,业务受到较大影响。”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说。

  因此,提高服务乡村的银行业金融机构的科技能力、提升其线上服务水平,是疫情发生以来摆在这些机构面前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农业银行将互联网金融服务“三农”作为全行的“一号工程”,依托自主研发的“惠农e通”平台,做实网络融资、支付结算、农村电商三大服务功能,加强三大业务功能协同融合,依靠现代金融科技为更多县域农村居民提供零接触、纯线上、低成本的现代化金融服务。

  农行不断探索创新,围绕农村生产生活各个场景,自主创新系统内首个智慧乡村场景——“惠农e村”,实现了“村务、党建、惠农、金融”四大功能,为村民提供多项助农惠农线上服务,不断丰富该行“三农”生态场景。

  作为较早涉足乡村金融服务的哈尔滨银行村镇银行,也在今年推出了微信银行在线申请贷款功能。据该行有关负责人介绍,有贷款需求的客户,只需要在线提供个人真实信息及贷款需求即可完成申请。对于合格的申请人,该行会在申请提交后的3个工作日内分配专人与申请人进行联系,详细了解客户的贷款需求并协助客户完成贷款业务的受理流程,最大限度便捷客户的贷款流程,减少奔波往返银行的时间。

 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

  “为乡村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金融机构,要积极适应并全方位应用金融科技,在改革中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董希淼表示。他建议,面对变化,这类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大力培育和提升数字化意识,塑造和实施数字化战略、机制、文化,一方面要以开放包容的姿态积极拥抱跨界合作者;另一方面要着眼长远完善体制机制,建立敏捷组织,引进和培养数字化人才,提升内生的数字化能力。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银行数字化转型不断深入和国家数字乡村战略的实施,数字化普惠金融服务必然会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

  “将数字化创新与农业农村部等政府部门的乡村发展信息相结合,可帮助金融机构提高其信贷决策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金融机构的服务前景也将随之拓宽。”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金融研究院研究部主任莫秀根认为。

金易联作为金融行业数字化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已经为工行、农商行等多家银行企业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想了解更多方案详情,可进入金易联官网查看。https://www.finogeeks.com/solution/swan

你可能感兴趣的:(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