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非记忆需求”和“记忆需求”的性质和关系(2)

1.

“记忆需求”由“非记忆需求”塑造。

2.

“非记忆需求”塑造“记忆需求”的过程:

举例:

(1) 一开始,人听到“嘀”的一声,基本上不会造成非记忆舒服程度明显波动。后来,每当人肚子饿需要进食以提升非记忆舒服程度时,只要听到一声“嘀”,接着就会出现食物。“嘀”就会成为人的“记忆需求”,每当肚子饿时,听到“嘀”就会因“满足了记忆需求”而“提升记忆舒服程度”。

(2) 一开始,人被较重的“捏”一下,会造成不严重的非记忆舒服程度下降。后来,每当人口渴需要喝水以提升非记忆舒服程度时,只要被“捏”一下,接着就会出现水。“被捏”的感官感觉就会成为人的“记忆需求”,每当口渴时, 出现“被捏”的感官感觉就会因“满足了记忆需求”而“提升记忆舒服程度”。

(3) 有a、b两种食物。人肚子饿时,单独进食a或单独进食b都能提升非记忆舒服,并且吃饱后不会出现肚子痛,即不会造成非记忆舒服程度下降的情况;人肚子饿时,同时进食a、b两种食物,进食过程能提升非记忆舒服程度,但吃饱后会肚子痛,即会造成非记忆舒服程度下降。若干次后,人发现这个规律后,“不同时进食a、b两种食物”会成为人的“记忆需求”,如果人“同时进食了a、b两种食物”,在“肚子痛的感官感觉”出现前,会因“不同时进食a、b两种食物”的“记忆需求”不能满足而“记忆舒服程度下降”。

(4) 人看见一个冒蒸汽的锅。人用手碰了冒蒸汽的锅, 被烫痛。“手不能碰冒蒸汽的锅”会成为“记忆需求”。如果人意识到“手即将不可避免的触碰到冒蒸汽的锅”,人在未实质触碰到冒蒸汽的锅之前,会因“手不能碰冒蒸汽的锅”这个“记忆需求”不能满足而“记忆舒服程度下降”。

(5) 对于人来说,一般情况下,“甜味感”本身是可以“提升非记忆舒服程度”的,但如果“甜味感”出现后,过一会儿就会出现“极度疼痛”并造成“非记忆舒服程度大幅下降”,人一旦知道了这个规律,“甜味感”就会成为一个令人“记忆舒服程度下降”的“记忆符号”。

(6) 人看到一盘被命名为“食物”的东西,还没有吃的时候,并不知道它好不好吃,当有吃过之后,如果好吃,人就会对“这种食物本身造成的感官感觉记忆”和“代表这种食物的认知符号(语言符号)”产生喜欢喜爱的感情,反之,如果是十分难吃,则会产生讨厌的感情。一切感情原理都类同于这个现象。

(7) 人的皮肤感官被针刺疼痛造成非记忆舒服程度下降,人会记住这个特性,并产生“避免被针刺”的“记忆需求”。如果记忆识别到“有针将要刺向自己”,之后如果记忆识别为“无法避免被针刺”,“记忆舒服程度”会比识别为“可以避免被针刺”更低,反之,则识别为“可以避免被针刺”比识别为“无法避免被针刺”的“记忆舒服程度更高”。

3.

任何“非记忆感官感觉(感知)”,都有可能被塑造成“记忆需求符号”。

4.

如果人突然失去了所有记忆,重新认识世界时,“记忆需求”会被“非记忆需求”重新塑造出来。如果人一次又一次的失去所有记忆,只要活着,“记忆需求”会一次又一次的被“非记忆需求”重新塑造出来。

5.

“非记忆需求”直接塑造的“记忆需求”,实质上是最基础、最原始的“好、坏”认知、“美、丑”认知、“感情”以及“知识”。

你可能感兴趣的:(二十八、“非记忆需求”和“记忆需求”的性质和关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