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资治通鉴》[153]“一代名将周亚夫之死” ——天下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图片发自App

[白话文]

当初,皇上废栗姬之子刘荣太子之位时,周亚夫竭力反对,没有效果。皇上由此和周亚夫疏远。而梁孝王每次入朝,经常和太后说周亚夫坏话。

窦太后(对皇帝) 说:“皇后的哥哥王信可以封侯。”皇上拿太后当年的事情说:“当初母后的侄子窦彭祖,弟弟窦广国,先帝都没有给他们封侯,还是我继位以后才封的。现在还轮不到王信啊。”窦太后说:“人生各有各的做法。当初窦长君在世时,未能封侯,等他死了,才封他的儿子都彭祖为侯,就这件事,我深为遗憾!皇上尽快给王信封侯吧!”皇上说:“我跟丞相商量一下。”

皇上与丞相商议,周亚夫说:“当初高皇帝有约在先:‘非刘氏不得封王,非有功不能封侯。’如今王信虽然是皇后的哥哥,但是没有功劳,给他封侯,就违背高皇帝的约定了。”皇上默然而止。

其后匈奴王徐卢等六人投降,皇帝想给他们封侯,以为政治号召。周亚夫又说:“这些人背弃自己的主公,投降陛下,陛下给他们封侯,那如何去责备那些不守臣节的人呢?”皇帝说:“丞相的建议不可用。”于是将徐卢等六人全部封侯。

[点评]
窦太后贵为太后也要封王信,那是为了还他关键时刻为梁王说好话的情;汉景帝刘启前有老爹不封老婆娘家人的例子,自己怎么好意思开口,待到窦太后讲了一番道理,名正言顺,他也就顺水推舟,找个台阶,说再找丞相商量商量;可惜周亚夫哪里了解刘启的心思,抬出刘邦,一下子给怼回去;这是私事,刘启也不好意争辩;待到下次,封匈奴降将,其实刘启为了招匈奴投降,封侯有理,周亚夫说这是鼓励不忠,也有道理,二人都有理,汉景帝来个直接否定“丞相议不可用”,显然是拿公事报复上次的私事。
只可惜军人出身的周亚夫哪里懂得这娘俩的世故人情啊。

周亚夫因此称病。九月三十日,将周亚夫免职,以御史大夫、桃侯刘舍为丞相。

[点评]
又一个“鸟尽弓藏”,刘濞死,周亚夫可以牵制梁王,梁王没戏了,周亚夫还有用吗?老鼠和猫,一对天敌,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相互依存的“朋友”。

皇上在宫廷中,召周亚夫来,赐给他食物,为他摆上一大块肉,不切开,又不给筷子。周亚夫心中不平,找主管宴席的尚席官要筷子。皇上看着他笑道:“你还不满意啊?”周亚夫脱下帽子跪下谢罪。皇上说:“起来吧!”周亚夫退出殿去。皇上目送他说:“看他怏怏不乐的样子,实在不是将来能侍奉太子的臣子啊!”

过了没多久,周亚夫的儿子为他准备殉葬的东西,向营造署工官买了盔甲、盾牌五百件。负责搬运的工人十分辛苦,周亚夫的儿子却不给他工钱。那搬运工知道这是盗买官家器物,就举报了。事情牵连到周亚夫。皇上收到举报,下令调查。官吏拿着记录本一一责问周亚夫,周亚夫一言不发,拒绝作答。皇上大骂说:“我不用他的口供!”召周亚夫到廷尉处,廷尉责问他说:“你要造反吗?”周亚夫说:“我买的都是陪葬品,怎么叫造反呢?”旁边官吏说:“你就算或者不反,死了也要在地下造反!”对他侵辱更加急迫。当初,官吏去抓捕周亚夫,周亚夫就想自杀。他的夫人制止他,才没有死,被抓到廷尉府后,绝食五日,吐血而死。

柏杨评论说:
周亚夫是周勃的儿子,如果没有周勃,文帝就坐不上宝座。如果没有周亚夫,景帝也可能被刘濞推翻。周家父子对刘家父子有再造之恩,但刘家父子却先后两次用“诬以谋反”回报。周勃被诬谋反的时候,还有薄太后向文帝怒掷头巾。周亚夫被诬谋反的时候,窦太后投出的却是勾魂索。周勃被诬谋反的时候,还有“公主作证”。周亚夫被诬谋反的时候,长公主刘嫖却证明他谋反。周亚夫将足以致他死命的权贵,得罪了净光。景帝的刻薄寡恩,在晁错身上已经显示,在周亚夫身上,再度显示。
[华杉先生评论]
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周亚夫的悲剧,怨皇上、太后、公主都没用,要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原因就是一个字——傲。周亚夫的傲气,到了让皇上都不舒服的地步,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
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庸人,都以一惰字致败。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又说:“长傲多言为凶德。”傲,是能给人带来凶灾的性格缺陷。
还有就是那个古老的教训了——不要得罪人,不要不必要的得罪人,不要不必要的得罪所有人。
也不要自以为有多大功劳,你天大功劳也都已经向你买过单了。昨天的事已经过去,今天一切要清零重来。
皇上拿整块肉作弄周亚夫的时候,他就配合接受作弄就好了,洋相出得越大越好,这样皇上心里平复了,就不杀他了。你争那一口气,你不怕死,也得为自己的子孙考虑吧?
人要有一点自嘲精神,出出洋相,也能消灾免祸。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晨读:《资治通鉴》[153]“一代名将周亚夫之死” ——天下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