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情绪,书中自有颜如玉,自媒体读书还有黄金屋

近期加入自媒体行列有些日子了,每天日更,但更需要读书来增加营养和找素材。前几天,去了几次书城,美美地荡漾在书海里,中午吃点东西接着再看,看到腰酸背疼,不舍地开车回家,别提多惬意了。最后,还是不忍释手地买了本台湾学者曾仕强的《中国人你为什么爱生气》一书。读来很觉说出了很多的道理,感受颇多,也很解释了近期发生的抢公交车方向盘、路怒症等等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

“中国人现在很爱生气!为什么这么说? 在拥挤的公交车上,我们听惯了谩骂之声;在车水马龙的公路上,我们看多了两车追尾司机吵架,甚至大打出手;……中国人的情绪似乎发展到了一动就怒、一点就着的程度。”“为什么中国人爱生气?因为我们的个性中有四个字——能屈能伸(能忍耐,也容易自大)。中国人情绪变化特别大:情绪起伏、疑心重、警觉性高;中国人很容易生气:能屈能伸、总觉得别人对自己不公平、自尊心很强、喜欢自作主张;中国人生气时不讲理:中国人有一个比较让人‘害怕’的地方,就是生气的时候完全不讲理。”我撰写了中国人没有羞耻感,还是自大狂却总会是小鬼遇到大鬼而不得志,所以总生气。

特别是中国人好象知道“吸引力法则”似的,意思是生气之人是自己在吸引着生气的因子。您一定会发现,当您心情不好,或别的什么心烦,您出去一定会遇到让您心情不好,或让您心烦的人或事儿。这是您自己找的呀,怨不得他人。

有感于“情绪负债”。现在都说世风日下,伦常乖舛,人心不古,情绪浮躁,每个人都德不配在自己的位置上。单就容易生气来讲,一方面是对自己生气,另一方面是对社会及大众生气,这都是情绪不稳造就出来的。人们有 “一定”、“必须”、“善恶”、“对错”等太多的条件,人们对自己和对别人经常是双重标准,人们经常以偏概全,人们经常怨天尤人……人们从小到大,接受了太多的毒性教条,家庭里、学校里、心理上、社会上,也就给自己背上了太多的情绪负债,无法摆脱而让自己自作自受,不得自由,所以人们痛苦、不安。

有感于解除“情绪负债”。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太多的情绪负债是我们自找的,那么清除掉那些负债,直到有一天偷懒不是罪恶、悠闲不必竞争,那才是真正得到情绪上的自由了。当有一天,每个人的德都配自己的位,就解除了负面情绪了。

*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是情绪的最高境界。孔子是没有什么教条、节律的,他的“主张”也只有五个字——无可无不可,即世界上既没有什么东西不可,也没有什么事情是无不可。其实,情绪没有正或负,对或错的,而每一种情绪都是有价值的,人生要尽可能多一种体验,否则生活永远不会完整。比如当你走错了方向时,有的人会后悔走了“冤枉路”,情绪很不安;而有的人会想:幸亏走错了,不然这辈子我都不会看到这边的景象,反而很愉快了。再比如,作为父母,要么就不生孩子,如果生了孩子就要尽量去栽培他,至于他将来要怎么样,那是他的事,和家长无关。如果父母能经常这样想,就会慢慢觉得自己没压力,慢慢地解除掉情绪负债。

*中庸之道。人们不要在“二分法”的两极化当中增加自己的困扰且无以摆脱。老子提倡“中庸之道”,就是“差不多”,就是人们发出的情绪和感情是合理的,什么事情做到差不多,不求全,不求满,就是最好的。

*反求诸己与怨天尤人。中国人很自我为中心,喜欢要求别人,还总觉得别人对我不公平,并时不时地怨天尤人。反求诸己是从自我做起,把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了就行,不去管别人如何,因为只有自己稳定了,别人也就跟着稳定了。修己方能安人,反求诸己比怨天尤人要有效且方便。

不管怎么说吧,“情绪是一个警示,当一个人觉得自己要‘爆炸’的时候,情绪就在提醒这个人:自己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情绪没有好坏、优劣之分,它只是在告诉人们:你的反应有点问题。人类是没有框框要先找框框,有了框框以后,慢慢要把它解脱掉。这个过程看起来很无聊,其实是人类通向自由的一条必经之路。”当我们知道了框框是如何框住我们的,我们就能去除框框的毒条,我们就能够把握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无条件地笑纳自己,自己与自身和解并和谐,无条件地快乐自己了吧。

放下书,伸伸腰,读书好,情绪好。读书写篇手稿,还可能赚外快哟。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情绪,书中自有颜如玉,自媒体读书还有黄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