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1 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至40℃,呈阵发性发作 湿温病、茯苓四逆汤治疗心悸

林氏医门学习第299期



黄某,男,36岁,门诊病历。



8月1日首诊:患者诉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至40℃,呈阵发性发作,症状反复至今。



曾在多家省、市医院就诊,经多项检查未查明病因,经抗病毒、消炎治疗,病情无明显改善,仍诊断为“不明原因发热”,遂返回,改求中医。



刻诊见:发热,咽痛,唇裂痛,口干口苦,喜饮冷,饮之不多,神疲乏力,倦怠,纳差,大便可,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西医诊断:发热查因。



中医诊断:湿温病。



病机:湿热夹毒。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芳香理气化浊。



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白豆蔻10g,藿香(后下)10g,茵陈15g,滑石30g,木通10g,石菖蒲10g,黄芩10g,连翘10g,浙贝母10g,射干10g,栀子10g,薄荷10g。7剂。



8月15日二诊:诉服药3剂,热退,咽痛缓解。又自购7剂,现仍有轻度口干,视其舌质淡红,苔白腻,药已中的,原方继用7剂。



辨治思路详解:患者病发夏季,炎夏季节,天暑下逼,地湿上蒸,人处气交当中,感受了湿热病邪,发为湿温。湿热之邪,客于气分,经久不解,以致长期发热不退。本案舌质红、苔黄腻,口干口苦,喜冷饮,可见为热重于湿;而咽痛、热势高,则为湿热夹毒之征象;湿阻气机,则见神疲乏力、倦怠。



关于湿温病的治疗,正如吴鞠通所说“徒清热则湿不退,徒祛湿则热愈炽”,当辨热与湿之多寡,合理应用祛湿与清热两法。



本病热重于湿,且夹有毒邪,治当清热祛湿,佐以解毒,方以甘露消毒丹最为合拍。



方中重用滑石、茵陈配木通以清热利湿;黄芩、连翘合贝母、射干以清热解毒,利咽散结;石菖蒲、白豆蔻、藿香、薄荷芳香化湿浊,宣畅气机。



共成清热利湿、化浊解毒之功。



《温热经纬》甘露消毒丹条下:“雄按:此治湿温时疫之主方也……芒种后……地乃渐湿,温湿蒸腾,更加烈日之暑,烁石流金。人在气交之中,口鼻吸受其气,留而不去,乃成湿温疫疠之病,则为发热倦怠,胸闷腹胀,肢酸咽肿,斑疹身黄,颐肿口渴,溺赤便闭,吐泻疟痢,淋浊疮疡等症。



但看病人舌苔淡白或厚腻或干黄者,是暑湿热疫之邪,尚在气分,悉以此丹治之立效。”宜细细品味。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12-01 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至40℃,呈阵发性发作 湿温病、茯苓四逆汤治疗心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