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若没有忠实的读者,你将只是个冲着虚空絮絮叨叨的声音而已

文 / 莫嗔堂堂主

写作

很多人都有一个写作梦,我也一样。于是,我重读了《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第一次读的时候,专门写了关于“写作工具箱”的书评。隔几年再读,收获依然很大。

《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的作者是斯蒂芬.金。经典励志电影《肖申克的救赎》就是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

这本书前半部分讲述了作者的成长与创作经历,后半部分总结了写作的干货。

我们可以在这本书里学习到写作的目的与态度,写作的坚持与自律以及写作的一些技法。今天这篇书评将采用非主流的写法,谈谈书中与我产生共鸣的地方。

若没有忠实的读者,你将只是个冲着虚空絮絮叨叨的声音而已。

作者强调,我们要关门写作,开门改稿。关起门来写作,我们不受外界干扰,能提高写作效率。而开门改稿则是我们写的东西是要出来见人,我们最终是为读者服务。我们在写作时应该为读者考虑,而不是自说自话。

《生命的重建》这本书的作者讲了她学习电脑的经历。她想要电脑正常运转,就必须使用电脑的语言,即电脑能够识别的语言。就像我们想用python语言输出一个hello world!,我们就必须用print(“hello world!”),而不是对着电脑说“你给我输出hello world!”。

对于写作也是一样的,我们是为读者而写,只有站在他们的角度,让他们更容易理解才是关键。所以,写文章的时候,我们需要分析读者,分析他们的痛点在哪里。而阅读我们的文章,他们又能够得到什么。

我之前写东西犯了太过学术化的毛病,大概是“学术后遗症”。比如写一些长句子,比如写一些佶屈聱牙的文字。自己都不想看第二遍,别人又怎么会爱看呢。如果把轻松的主题写得像论文一样,那就是严谨过了头,谁读谁上头。

就像某些人总结的:写作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自己以为自己是莎士比亚,读者却认为你在自言自语。

我们要站在读者的角度分析问题,也要应用读者可以理解的语言来写。就像书中说,若没有忠实的读者,你将只是个冲着虚空絮絮叨叨的声音而已。

如果不喜欢写作,那干嘛要坚持呢?

作者说,如果不能乐在其中,便很难成器。斯蒂芬.金写作是因为他喜欢写作,写作是一种自我实现的方法。做什么事情,如果能乐在其中,那我们自然能坚持下去,自然能够成功。用坚持这个词似乎不妥,因为根本没有坚持的感觉,因为我们乐在其中。

电影《阿甘正传》中,记者询问阿甘跑步的目的,他边跑边回答说,“I just like running”。喜欢就可以了,哪来那么多目的。

写作不为了什么,只是自我满足,也让人快乐。

作者的邻居家有一个耶稣受难雕像。受这个雕像的影响,邻居家的小女孩变得忧郁、自闭、孤僻,而成为了作者小说《魔女嘉丽》主角的原型。

怀揣了别样目的去写作,写作就变成了那尊耶稣受难像,我们都不敢直视他那痛苦的眼睛,还何来坚持与喜欢?

如果写作能给我们带来快乐,那就是要坚持下去,因为I just like writing!

关键的,只是差那一口气。

写作,是要掌握一些诀窍的。作者讲述了他在高中改稿子的经历。那个编辑对他说,“写故事时,是给自己讲故事。而改稿时,主要工作是拿掉不属于故事的内容”。这个不到十分钟的经历,给了作者醍醐灌顶之感。

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真正关键的部分,只是那么十分钟。

读研的时候,我开始学习游泳。那个时候我了解动作,能够换气,只是游得距离短。蜜月去泰国回来,决心要好好学习游泳。因为浮潜的时候,自己在大海里飘浮着,能听到自己粗重的喘气声,心跳得快要嘣出面罩了。回来后,每周都去游。慢慢的能够游整个三十米游道。但是还是十分紧张,呼吸急促。

那天正在游。突然听到旁边好像有人在说我,我抬头看到了一个美女教练在带学生。

“你要注意呼吸,你看他这样的,就是假呼吸,呼吸的太浅。”这个教练指着我,看样子是拿我当了反例。
“你要呼吸得深一点,你没把气吸进肺子里,都还在嘴里含着呢。”她对我说道。

虽然我被无缘无故当了反例,但却十分感谢这个教练,她帮了我大忙。

也许关键的,就只是那一口气。

我赶紧试着使呼吸变长,而且吸气时努力将气吸进肚子里,果真不一样了。

这大概也与那个著名的二八定律相吻合,往往关键的,也只是那百分之二十。

写作,对于初学者,永远都是在练习。文章对于读者,永远都是成品。我们不希望读者给我们修改文章,我们同样不希望自己的文章让读者感到头疼。所以,多写多练,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

(尊重原创,欢迎转载,请简信联系本人,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若没有忠实的读者,你将只是个冲着虚空絮絮叨叨的声音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