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语搭配的要求 - 草稿

词语的搭配

句子是由词组成的,词一进入句子,就要跟别的词发生关系。主语和谓语,述语和宾语,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的关系都很密切,选词造句必须注意这些结构上密切相关的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词语之间能否搭配,实际上是彼此互相选择的表现,搭配不当,就是指词在句子里跟相关的词语不合拍。

相关的词语彼此是否合拍,大要地说,受三方面因素的制约:词义上的选择,语法上的选择,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因此,词语搭配不当,也可以分成三种情况,下面分别举例说明。

词义上不能搭配。表示客观事物或事物属性的词语充当主语、谓语、述语、宾语、修饰语、中心语,从词义概念上看它们的搭配关系,必然牵涉到是否合乎事理逻辑的问题,词汇意义上的搭配不当,一般在事理逻辑上也是讲不通的。例如:

*①秋天的香山是个美丽的季节。

*② 经历了十年浩劫的我国作家队伍,尤其是中、青年作家队伍,是遭受了知识的“歉收”之年的,是存在着严重的“知识荒”的。在这种情况下,《围城》尤其是一个应该认真研究和学习的范本。

国产黑白电视机质量的提高,特别是一些名牌产品质量精求精,日益赢得国内消费者的信誉。

*④ 我便笔直地向一片浓郁的丛林中走去。

例①“香山”是地方,不能说是季节。例②“遭受”指遇到不率的事情,而“知识的“歉收”之年”说的是“时期”,两者配不挽,可以把“遭受”改成“经历”,也可以把“之年”改成“之灾”。例③“信誉”指“信用和名誉”,是就话题本身而言,如“国产黑白电视机名牌产品信誉卓著”,而这句话里却是从消费者方面说的,因此讲不通了。大概作者把“信誉”理解成“信任和赞誉”了,这句话可以改成“特别是一些名牌产品精益求精,信誉日隆”,也可以改成“日益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例④“浓郁”指香气而言,“丛林”不能说“浓郁”,可以改为“茂密”。

注意从事理逻辑方面检查词语之间意义上的选择关系,可以避免这一类的搭配不当。说明某一事物是什么,要注意两个概念是否属同类事物;描写事物的性质或状态,要注意这种事物是否具有这样的性质或状态;叙述一种动作或行为,也要注意是否能同所涉及的事物联系得上。

2.4.3 语法上不能搭配。从语法上看词语之间的选择和组合是否得当,牵涉到语法上的许多细节,这里不能一一列举,但从下面例子可以看出,语法上的搭配不当往往与词性、作述语的动词及物不及物、不同的动词要求不同类型的宾语等有关:

*①王蒙近来的一些作品引起了相当的争议,这让我想起了一个问题:一个作家的作品能不能让所有的人都喜欢?

*②这场“戏中戏”,把光绪、皇后、珍妃、王商四个人物有机地纠葛在一起,光绪的智慧,皇后的愚蠢,珍妃的机警,王商的忠于职守,全都巧妙地展示在观众眼前。

*③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④这就需要全党加强学习理论,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善于总结历史经验。

例①“相当”既可以作动词用,表示两者差不多或两者可以相配。



,日益赢得国内消费者的信誉。

*④我便笔直地向一片浓郁的丛林中走去。

例①“香山”是地方,不能说是季节。例②“遭受”指遇到不幸的事情,而“知识的“歉收”之年”说的是“时期”,两者配不拢,可以把“遭受”改成“经历”,也可以把“之年”改成“之灾”。例③“信誉”指“信用和名誉”,总是就话题本身而言,如“国产黑白电视机名牌产品信誉卓著”,而这句话里却是从消费者方面说的,因此讲不通了。大概作者把“信誉”理解成“信任和赞誉”了。这句话可以改成“特别是一些名牌产品精益求精,信誉日隆”,也可以改成“日益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例④“浓郁”指香气而言,“丛林”不能说“浓郁”,可以改为“茂密”。

注意从事理逻辑方面检查词语之间意义上的选择关系,可以避免这一类的搭配不当。说明某一事物是什么,要注意两个概念是否属同类事物;描写事物的性质或状态,要注意这种事物是否具有这样的性质或状态;叙述一种动作或行为,也要注意是否能同所涉及的事物联系得上。

2.4.3 语法上不能搭配。从语法上看词语之间的选择和组合是否得当,牵涉到语法上的许多细节,这里不能一一列举,但从下面例子可以看出,语法上的搭配不当往往与词性、作述语的动词及物不及物、不同的动词要求不同类型的宾语等有关:

*① 王蒙近来的一些作品引起了相当的争议,这让我想起了一个问题:一个作家的作品能不能让所有的人都喜欢?

*②这场“戏中戏”,把光绪、皇后、珍妃、王商四个人物有机地纠葛在一起。光绪的智慧,皇后的愚蠢,珍妃的机警,王商的忠于职守,全都巧妙地展示在观众眼前。

*③这个经验值得文教工作者,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视。

*④这就需要全党加强学习理论,掌握正确的思想方法,善于总

结历史经验。

例①“相当”既可以作动词用,表示两者差不多或两者可以相配、

较高的程度。从这句话的意思看,是作状语,表示程度,那就要求有个相应的中心语来搭配,比如“相当多”“相当广泛”“相当激烈”。例②这段话里“纠葛”和“智慧”两个词用得不恰当,毛病出在词性上,“纠葛”指纠缠不清的事情,是个名词,而“把...··.在一起”这个结构需要用个动词。“智慧”一般用作名词,在这句话里跟“愚蠢”“机警”“忠于职守”并列着说,要求用个形容词。例如改为“睿智”。例③“值得”需要谓词性的成分做宾语,比如“值得称赞”“值得祝贺”“值得纪念”,而“中小学教师的重视”不能做“值得”的宾语,如果删去“的”字,让“中小学教师重视”这个主谓结构做“值得”的宾语,就没有问题了。例④“加强”要求带名动词或由名词、形容词做修饰语的偏正结构做宾语。这句话改成“加强理论学习”就没有毛病了。

语法上的选择有规律可循。掌握了语法规律,不单纯凭语感来检查这一类词语搭配恰当不恰当,就可以举一反三,避免犯同类的毛病。

2.4.4 语言习惯上不能搭配。检查词与词能否配合,除了要根据上面说到的事理逻辑和语法规律以外,还要注意是否合乎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例如习惯上只说“年老、人老”,不说“年龄老”“岁数老”,“年龄、岁数”一般只跟“大”搭配。说“水平”用的是“高、低”,说“程度”用的是“深、浅”。“维持”经常与“现状、秩序、生活”等词连用,“保持”则往往同“安静、清洁、联系”等词连用。如果搭配得不合习惯,意义上虽然也讲得通,但是会让人感到生硬、别扭。例如:

*①近几年,文艺界涌现了一批“新星”,引起广泛的注意。报刊加以报道,满足读者的要求,推动文艺事业的繁荣,无疑是必要的。

*②中药不仅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价钱比较便宜,可以降低病人的经济负担。

*③为了要在最短时间内达到效用,太空中心的科学家发明了一套科学的训练方法,目的是利用最快速的时间测绘出那一位候补人选

最合适漫游太空,成为太空英雄。

例①“推动”和“繁荣”搭配不当,按习惯应说“促进·····繁荣”。例②“降低”经常与“温度、价格、要求、标准”等词配合,“经济负担”不能说“降低”,只说“减轻”。例③有三个问题:一是“达到效用”配合不当,一般只说“发挥效用”;二是表示时间的量只说“长、短”,不说“快、慢”,“最快速的”应改为“最短的”;三是“合适”应改为“适合”。

上面把词语搭配不当分成三种情况加以说明,这三种情况有时是互相关联的。有的搭配不当既可以从词汇意义上分析,又可以从语法规律方面检查。例如“如此心胸”从语法上检查,是“如此”要求修饰一个谓词性词语;从词义上分析,是在事理上讲不通。“加强”跟“理论”搭配不当,从语法上检查,是“加强”需要一个谓词性的宾语;从词义上分析,“加强”选择“理论”作宾语也讲不通。至于约定俗成的语言习惯,某词经常同某些词配合,也往往可以从词义或语法规律上找出原因来。例如“降低”与“负担”配合不当,从词义看“降低”跟“升高”相对待,一般用来说明可以上下浮动的事物,而“经济负担”指的是经济上承受的压力,说明压力的增减,不能用升、降,只能用加重或减轻。

从词汇规范来看词语搭配得恰当不恰当,通不通,不外乎上述三方面的问题。至于搭配得好不好,则牵涉到语体风格和词语的锤炼和变异了。下面有关章节将讨论这些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汉语词语搭配的要求 - 草稿)